疫情期間工資怎麼發?北京豐臺法院雲端開藥方

2020-12-11 中國法院網
 

新聞發布會現場。豐臺區法院供圖

  疫情期間勞動者工資該怎麼發?彈性辦公該注意什麼?用人單位應該如何依法解除勞動關係?受疫情的影響,部分行業勞動關係的不穩定因素增加,勞動爭議糾紛領域也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3月6日上午,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通過線上「雲端」通報會的方式,對涉疫情的勞動爭議糾紛相關法律問題作出詳細解讀,並發布過去審判實踐中發生的4起典型案例,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妥善處理勞動關係「開藥方,出妙招」,提前防範勞動爭議糾紛法律風險。

  受疫情影響,工作如何進行,工資如何發放,是勞動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豐臺區法院民二庭庭長周海平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工資的發放標準認定相對複雜,不僅要考慮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情況,還要考慮勞動者受疫情影響情形、政府防疫政策措施、勞動合同實際履行狀況等,建議企業根據實際經營狀況進一步完善工資考核標準。

  周海平指出,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單位用工實行彈性辦公、居家辦公、AB角輪班等方式,這會涉及到工時的計算問題,企業採用特殊工時制的,包括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的,除應依法向勞動行政部門進行申報外,還要向勞動者履行公示義務,減少後續的糾紛。

  周海平提醒用人單位,如果勞動者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在家辦公,企業沒有證據證明員工曠工的,應當按合同約定發放勞動報酬。若企業受疫情影響較重,不得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保障特殊群體合法權益。企業不得以經濟性裁員為由,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緊急措施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解除勞動合同。

  通報會上,還發布了彈性辦公、勞動仲裁訴訟時效等相關問題的4起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從不同側面更加生動具體地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做出法官提示。

  法官提醒,勞動者應做好日常工作記錄,保留好郵件、微信、通話記錄等提供勞動的材料,就工作計劃、進度等及時與企業溝通反饋。若在疫情防控期間發生勞動爭議不能及時行使權利的,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可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有關規定,做好相關證據的保留,減少勞動仲裁訴訟風險。

  案例一 某科技有限公司與彭某居家辦公工資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7年7月6日,彭某入職某科技公司,同日,某科技公司作為甲方,彭某作為乙方,雙方籤訂三年期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三個月,崗位總裁,工作地點北京市,月工資1.2萬元,試用期工資9600元。該勞動合同第十條規定,甲方生產工作任務不足導致乙方待業狀態的,甲方支付乙方的生活費用3000元。2017年12月,某科技公司因辦公地點不再續租,安排彭某在家辦公,通過電話、微信、釘釘等方式匯報工作,公司支付彭某2017年12月份的工資。彭某提供了釘釘日誌,證明2017年12月仍在提供勞動,某科技公司認可,但是稱2017年12月彭某隻提供了2017年12月5日、6日、19日、20日的釘釘日誌,其他時間均未提供,屬於曠工。

  【法院裁判】

  關於2017年12月份的工資,彭某是按公司安排在家辦公,且彭某提供了釘釘日誌證明在家提供勞動,雖然記錄不全,但是在家辦公靈活性較強,公司也並未明確考勤方式,因此法院採信彭某的主張,某科技公司應支付彭某該月工資,按1.2萬元標準足額支付。

  【典型意義】

  疫情期間,單位安排員工居家辦公的情況比較普遍,與此同時,單位對員工工作的監督考核與平時到崗工作時有所不同,但只要員工在家辦公提供與其工作崗位匹配的勞動後,企業沒有證據證明員工未提供勞動曠工在家的,應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員工正常的勞動報酬。此外,建議用人單位根據單位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工資發放考核標準,例如可通過結合工作量的方式來考核勞動者完成工作的情況,而不簡單以線上考勤來計算工資待遇。

  案例二 某國際貿易公司與張某經濟性裁員糾紛案

  【基本案情】

  張某於2008年12月4日入職某國際貿易公司,雙方籤訂勞動合同,2016年4月28日,某國際貿易公司提出與張某解除勞動合同。某國際貿易公司主張,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時可以裁員,並提交了連續三年虧損的財務報表佐證解除勞動合同系合法合理。張某對上述虧損報告不予認可。某國際貿易公司認可做出解除之前沒有提前開會告知張某。

  【法院裁判】

  此案爭議的焦點為某國際貿易公司與張某解除勞動關係是否合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之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首先,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未就解除事由予以明確。其次,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此案中,某國際貿易公司主張以裁員為由與張某解除勞動關係,但未依照上述規定履行相關法定程序,屬於程序違法。

  【典型意義】

  用人單位安排員工待崗、經濟性裁員、解除勞動合同送達等過程應注重程序合規性問題,均應向勞動者明確告知相應的法律後果並履行嚴格合規的手續,避免在事後出現糾紛問題。此外,企業在選擇經濟性裁員時還應注意收集整理合同訂單、退單等業務縮減證據,並提供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審計報告等財務報表等,以證明合同無法履行。

  案例三  某油田股份公司與齊某因曠工解除勞動關係糾紛案

  【基本案情】

  齊某系某油田股份公司職工,主張其自2013年7月16日起休病假兩周,並提交醫院出具的休假證明。某油田股份公司對齊某第一周休假予以認可,對齊某第二周休假不予認可,並於2013年7月31日作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其上載明,「由於你於2013年7月24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未向公司提出任何請假、公務外出申請,也未辦理任何請假手續,無故缺勤,累計曠工6天,你的行為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公司規章制度。經研究決定,我公司於2013年8月1日解除與你籤訂的勞動合同。」

  經法院向某醫院進行調查,某醫院醫務處稱該醫院為齊某出具過診斷證明書,其中2013年7月24日出具的診斷證明書符合規定。齊某對上述證明無異議,某油田股份公司對上述證明真實性無異議。

  【法院裁判】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某油田股份公司主張齊某病假到期後,2013年7月24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未再辦理任何請假手續,無故曠工,嚴重違反其公司規章制度,故其公司於2013年8月1日解除與齊某籤訂的勞動合同。但根據7月24日的診斷證明,齊某該段時間確需休息,且齊某在之前已請病假一周,已在某油田股份公司將《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送達其前將該診斷證明交至某油田股份公司,故某油田股份公司再以曠工為由解除與齊某的勞動合同,依據不足,某油田股份公司的解除決定應當予以撤銷。

  【典型意義】

  本次疫情期間,特別是春節假期結束以後,有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能存在聯繫不暢等現實情況,用人單位判斷勞動者是否存在曠工的情形應當慎重。用人單位在勞動管理中應體現出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即使勞動者未及時辦理請假手續,也應當向勞動者了解缺勤的緣由,並給予其辯解的機會,聽取其辯解,之後再就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勞動者亦應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即使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時直接到用人單位辦理請假手續,在現代通信方式較為發達的情況下,也應先行以其他方式告知用人單位不能出勤的原因,事後再按照用人單位的請假規定完善請假手續。

  案例四  李某與某電子有限公司仲裁時效爭議案

  【基本案情】

  李某起訴稱,其於2003年2月被某電子有限公司聘用為設備管理員,月薪1000元,負責設備使用規章制度的制定、各種設備的管理和建帳、新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等工作。2003年5月31日非典疫情期間,某電子有限公司辭退原告,未支付任何經濟補償。李某要求某電子有限公司支付2003年2月24日至2007年7月31日未休年休假工資及因非典期間辭退應支付的2003年6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期間工資及生活費用。某電子有限公司辯稱,李某於2014年8月15日向北京市豐臺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其訴訟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且公司無任何關於李某的記錄。

  【法院裁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主張其於2003年5月31日被無故辭退,則其提出勞動爭議仲裁申請的時間至遲應為2004年5月31日,現李某提出勞動爭議仲裁申請的時間為2014年8月15日,其雖主張並未超過仲裁時效,但未能舉證證明其在仲裁時效屆滿前存在法定的時效中止、中斷事由,其訴訟請求已超過仲裁時效,不予支持。

  【典型意義】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規定,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當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如果勞動者一方確係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或者被依法隔離人員,不能及時行使有關權利,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有關規定,但勞動者一方應當保留好時效中止的相關證據,並在中止事由消除後及時行使權利,減少仲裁訴訟風險。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工資怎麼發?來看法官怎麼說……
    疫情期間工資怎麼發?,數億人蹲在家裡,躺在床上,坐立難安,手機不斷的被拿起,放下,拿起,放下...通過微博、朋友圈,看看現在疫情啥情況了,什麼時候能上班啊?
  • 壹現場|疫情防控期 北京豐臺法院立案訴服實現「足不出戶」
    正月初七開始,北京豐臺法院12368熱線值班室內,立案庭的值班員葉箐不斷接到群眾打來的電話。有的詢問節後還能不能照常開庭、有的詢問上訴案件馬上到期怎麼辦。按照統一制定的工作方案,葉箐一一給出答覆,受到來電群眾的一致好評。
  • 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大家的工資都是怎麼發的?
    疫情期間,很多人雖然沒有出門去上班,但是在家辦公一天也沒有落下。那麼,疫情期間,老闆工資是怎麼發的呢?小林在一家培訓機構上班。由於疫情影響,沒有去單位上班。每天在家辦公,從早忙到晚,不停上網課。與學生溝通,絲毫不比在單位輕鬆。
  • 疫情期間我沒上班,工資怎麼發?
    近期非常多勞動者諮詢疫情期間工資發放問題,有的公司2020年2月和3月員工沒提供勞動就不發工資,有些公司只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楊小珍律師結合勞動者諮詢最多的疫情期間工資發放問題,總結如下:1、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
  • 疫情期間有發工資嗎?工資被停該怎麼辦?
    目前已是2月中下旬,很多企業還沒有開始復工,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世界仿佛被按了暫停鍵,無法向前行進。企業沒有復工,也就意味著沒有工作,那麼在疫情期間會發工資嗎?一、會發工資嗎?疫情期間不上班是有工資發放的,具體發放多少要看企業的狀況以及當地的工資水平。受疫情影響,目前多數省份已經宣布延遲企業復工,在此期間,上海表示,延遲復工期間屬於休息日,休息的職工應按勞動合同支付工資,上班的應補休或支付兩倍工資。隔離治療期間,人社部明確規定,企業應向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支付工作報酬,並不得隨意解除合同。
  • 疫情期間長期不上班,工資該不該發?
    那麼對於在疫情期間的工資問題也是每個職工關心的問題,很多人想問「如果因為疫情的原因,長期不上班,工資還會發嗎?或者公司會因為疫情期間上班時間減少就會減少工資嗎?」對於以上問題看法律怎麼規定的。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由上述條款可知,因排除患病嫌疑而隔離,導致的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等情況。此時,工資待遇計發,應當採用「視作出勤」的規則。
  • 疫情期間,工資怎麼發?能否要求「補班」?……權威解答來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工資如何支付?復工復產後企業能否要求職工「補班」?(五)企業或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依法應提前通知對方的,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履行告知義務?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或職工無法當面向對方遞交書面通知的,可採取傳真、電子郵件、簡訊、微信等不見面方式履行告知義務,並保留相關證據。
  • 最新| 疫情期間,天津工資、年假怎麼算?官方解答!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全國及天津春節假期都延長了春節及假期延長期間天津工資怎麼發?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以下簡稱「疫情防控期間」),因疫情防控隔離沒有提供勞動的職工,企業應當按照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全額支付工資。三、是否計入醫療期?答: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不計入職工醫療期。
  • 網友諮詢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合肥經開區回復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有網友在合肥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留言,諮詢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的問題。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給予回復。具體如下 :網友:您好,我是合肥市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在職員工,公司地址在蜀山經開區明珠廣場。我們公司於2020年1月16號放假,預計1月31號初七正式上班,後因疫情影響一直到3月二號才正式復工,公司方面稱因疫情原因一月份工資推遲到復工後發放。
  • 疫情影響下房租怎麼交、工資怎麼算…來看權威答案
    疫情影響下,工資、社保、房貸、信用卡、房租有了新政策!  新型肺炎疫情影響下,春節假期延長3天的工資怎麼算?延遲復工期間工資咋發?停工停產期間待遇怎麼算?失去收入來源了,房貸、信用卡能不能晚還?水電費、房租怎麼交?社保費怎麼交?這些問題事關每個人,一起來看權威答案。
  • 春節延長假期間上班,工資該怎麼算呢?什麼時候可以復工呢?
    小編我這段時間就一直在家上班,可是工資該怎麼算呢?待崗期間,工資又怎麼發呢?什麼時候才可以復工呀?小編好想念火鍋烤肉奶茶店!近期,阜陽市人民政府通知,自2月10日(正月十七)起,實行企業分類、分時段有序審批覆工。具體復工時間,工業類企業不早於2月10日,服務業類企業原則上不早於2月17日,建築業企業原則上不早於2月24日。
  • 餐廳停業收入為0,員工工資怎麼辦?又該怎麼發?實操手冊來了!
    肺炎疫情突然爆發,讓餐飲人措手不及。目前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啟動一級響應,不少省市進一步延長開工時間至2月9日,全國大部分餐廳早早進入了休市狀態。然而餐廳關門了並不能高枕無憂。現金流吃緊了員工怎麼安置?工資怎麼發?該怎麼和房東協商降租?企業復工期延長了,餐廳什麼時候才能回歸營業?餐飲人現在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憂慮、心焦!
  • 疫情公司停業要求員工請事假,期間不發工資?老闆:我也很無奈
    當前的疫情對很多的中小企事業都造成了衝擊, 很多的小企事業為了生存下來都在想不同的辦法, 其中有控制人力成本也是其中的一個方法之一, 站在企事業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沒有錯, 但前提條件是你不能觸犯法律
  •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應按什麼標準支付工資?勞動合同到期怎麼辦?
    目前各類企業正在加足馬力開工復工,但因疫情防控所產生的用工法律問題也較平時更為複雜。昨天,北京大興區人民法院召開「企業涉疫情用工問題的法律建議」線上新聞發布會。大興法院李慧茁法官以「問答」形式針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發出了法律建議。
  • 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發布,上海最高,北京深圳次之
    人社部網站26日發布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0年3月31日),數據顯示,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80元;北京為2200元,廣東為2100元,其中深圳為2200元。圖源:人社部官網延伸閱讀:企業復工後員工無法如期到崗,工資怎麼發?這些情況不得算作曠工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大量企業「解凍」恢復生產經營,但仍有部分勞動者因各種原因不能如期到崗。企業能否與這些勞動者解約?不能到崗的勞動者還能不能拿到工資?
  • 戰「疫」|豐臺法院各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吹響抗擊「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治最一線,豐臺法院各黨支部凝聚力量,黨組帶頭,各支部黨員積極深入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堅守崗位一線,爭做疫情防治的「排頭兵」。盧溝橋人民法庭黨支部積極落實區委組織部及豐臺法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支部書記劉輝、幹警吳紅梅、綦宗霞、馮大偉、王鵬、王躍佳加入各自所在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負責對社區進出人員的體溫測量和來往登記工作,支部的黨員幹警紛紛表示,在特殊時刻,黨員必須要站出來,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社區吹哨,我定報到!」
  • 疫情期間6種工資發放標準
    疫情期間,復工姿態各樣,在家工作怎麼發工資?待崗狀態呢?不同情形,不同發放標準,為您匯總了6種情況,來具體看看↓↓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1)在隔離治療期間、醫學觀察期間:正常支付工資。(2)病假期間:如果新冠肺炎患者解除隔離後,仍需遵醫囑病休的,則按照醫療期的相關規定,支付病假工資。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者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正常支付工資。注意!
  • 西湖區:疫情期間工資怎麼算? 勞資問題24小時在線解答
    都市快報訊 您好,我們是求是物業,請問疫情期間我們員工的工資怎麼發放?疫情期間工資在發放一個周期之內的企業必須全額支付工資,超出一個工資支付周期之內,企業未安排相關工作或者繼續讓員工在家休息的,和員工協商支付不低於杭州市最低工資的80%作為生活費。請問在疫情期間,我們是否可以安排職工以年休假、調休等形式抵扣因疫情未上班的時間嗎?
  • 疫情期間在家辦公,按60%工資發放,合法嗎?為什麼?
    這是不合法的喲,應該按照100%正常發放工資。當然前提是你完成了合同中約定的工作任務。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疫情期間在家辦公,按60%工資發放,合法嗎?為什麼呢?如果你是在家辦公,提供了正常的勞動,提供了合同約定中的工作量,那麼就應該按照合同約定來正常發放工資。居家辦公期間,完成了工作量,工資是照發的。北京人社局明確,疫情防控期間,對企業要求職工通過網絡、電話等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工資。
  • 沒復工沒工資、復工後工資會變少嗎?疫情期間,深圳工資這樣算
    經歷了延遲復工、在家辦公的深圳人如今已經回到寫字樓上班了轉眼,這個時間又是一個月裡最快樂的日子因為,要發工資了!有很多朋友有疑問2月份的工資應該怎麼算延遲復工對工資發放有影響嗎近日,南山區發布《南山區疫情防控期間勞動用工指引》詳細說明了工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