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移動的雕塑」是誰?他們做了啥?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一組「移動的雕塑」照片刷屏網絡感動無數網友,他們逆風而行的身影讓人淚目。那麼,他們都是誰?

風雪中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前行。1月6日,大連突降大雪,疫情之下,風雪之中,一組「移動的雕塑」照片刷屏網絡感動無數網友,照片中這群身著防護服,在漫天風雪中推著一輛輛滿載物資的三輪車,逆風而行的身影讓人淚目。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連海洋大學青年抗疫突擊隊,是由17位平均年齡19歲的大學生組成的。

他們是誰?

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指導老師、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給出了答案,當天照片中被拍攝下來的是11名學生志願者,是大連海大最真實的「90後」「00後」,也是網友們關心的「移動的雕塑」裡的真身!

他們是:魏顯赫、林諮同、李宗餘、段博珩、李瀟陽、潘勇金、 呂傑、向宇、馮興龍、平濤、陳渤林、劉榮燁、張書豪、庹連科、劉金鑫、王立偉、劉久增。

2020年12月21日,為應對疫情,學校封閉校園,學生在宿舍隔離,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資均由教職工和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統一配送。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的17名熱血青年第一時間自發組建成立大連海洋大學「青年抗疫突擊隊」迅速投入抗疫工作,與大學生公寓的志願者老師一道,服務於全校同學,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1月6號,大連普降大雪,學生公寓前的道路坡陡溼滑,抗疫突擊隊隊員們用三輪車裝滿物資,送到每一個學生宿舍。

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介紹,照片拍攝當天,雪下得特別大,他跟突擊隊成員一起給學生配發物資,當時就在坡路,因為平常是用小推車來推的,但是當天因為物資比較多,就借用了物業的三輪車到坡處,實在也是推不動,於是所有人就自發一起加油,一起往前推。

隊員李宗餘是那輛三輪車的駕駛員。他說,當時三輪車本身很輕,但貨物很重,車輪一直在打滑,所以只能靠隊員們一起將車推上去。

據介紹,突擊隊成員每天早晨5:30準時起床,一直工作忙到深夜,每天微信運動2萬餘步,為公寓5109名師生配送12219份餐食,10餘天來累計卸運物資10餘噸。

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學生李瀟陽認為,這是十幾天來正常的工作,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無論天氣多麼惡劣,都要保障學生的一日三餐,對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看到他做的事情,爸爸給他發了一句「受苦了,爹挺你」。這是一位父親對一個孩子滿心的心疼和驕傲。

青年抗疫突擊隊隊長魏顯赫回憶,由於雪太大,當時的路非常滑,加之運送的物資太重,他們只能用大車一次性推上去。由於坡中間有減速帶格外滑,很多同學在那摔倒,但大家都第一時間爬起來繼續推,沒有一個人放棄。

「既然選擇了做志願者,就一定會堅持下去,一定要幹好。」魏顯赫說。

隊員林諮同表示,「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如果放棄了,學生就吃不上熱乎的飯,看到每個同學都吃上熱乎的飯,我就覺得特別值得。」

隊員馮興龍說,「每次脫下防護服後,每個人的雙手都被汗水和酒精浸泡得滿是褶皺,臉上也被口罩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但大家發自內心感到驕傲。如果還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依舊會堅持那一瞬間閃過心裡的決定,永不後悔。」

2020年12月29日上午10:07,隊員李宗餘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是你扶起我雄心,我才有志闖天下;是你練出我赤膽,我才一心報國家。」朋友圈配圖是和媽媽簡單的一段對話,「國家有難,人人有責。你是黨員、學生幹部,一定要有正能量」。隻言片語中是媽媽對孩子深深的牽掛,更是媽媽對青年人使命與擔當的殷切期望。媽媽說,「好好隔離,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別添亂」。可是這位媽媽不知道,李宗餘不但沒有添亂,反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諾言。

隊員潘勇金,2019級學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天津男孩,平時還可以和小夥伴們刻意地說普通話,地道的交談;但在搬運物資、寢室配餐或有突發緊急情況的時候,他越著急,越飆天津話,那個天津味真是地道的「狠」啊!搞的隊友們也是越著急越聽不懂!小夥伴們都親切的稱呼勇金為「潘快板」。但「潘快板」卻是一名實實在在、默默堅守的孩子,和其他隊員一樣,擁有著一顆滾燙的心!

「當時組建抗疫突擊隊時,學生們報名都特別踴躍,最後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選擇了17個學生參與其中。抗疫突擊隊主要負責為全校5000多名師生配送三餐分發到宿舍,接收、分發各種物資,掃雪、消殺……」照片拍攝者、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表示,看到學生摔了好幾次,感到特別震撼的自己拿出手機將畫面定格。孩子們特別不容易,但他們選擇做了志願者都無怨無悔,堅守了十幾個日日夜夜,這是他們日常的縮影和真實寫照,也是當代大學生勇於擔當的情懷。

這樣一群平均年齡只有19歲的熱血青年,他們無所計、無所圖、無所怨;他們有心酸、有苦衷、有委屈,但孩子們說,「這都不是事,我知道我們工作的重要性,從加入到這個隊伍裡的第一天,我們就已經做好準備。同學們有時候不理解我們,但我們自己心裡清楚我們在做什麼就真的夠了」。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

相關焦點

  • 「移動的雕塑」都有誰?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被記住
    「移動的雕塑」都有誰?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被記住……針對全國廣大網友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半島晨報記者再次聯繫大連海洋大學,做深入採訪。7日晚上7點鐘,記者撥打多次電話,終於接通了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指導老師、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老師的電話,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 「移動的雕塑」都有誰?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被記住
    「移動的雕塑」都有誰?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被記住……針對全國廣大網友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半島晨報記者再次聯繫大連海洋大學,做深入採訪。7日晚上7點鐘,記者撥打多次電話,終於接通了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指導老師、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老師的電話,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 中國移動:手機號碼追蹤定位是騙局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中國移動近日表示,通過手機號碼定位追蹤他人的宣傳是騙局,相關軟體只是借用移動之名,與自身毫無關係。中國移動稱所謂手機號定位追蹤軟體與己無關(圖片來自移動微博)  據悉,近日有名為「2011中國移動手機追蹤器」的付費軟體在網上流行,開發者宣稱這是「中國移動官方推出的手機定位軟體」。
  • 只需這樣做,就沒人能追蹤到你的通信了
    我們的「神秘手機」在WiFi下工作最佳,不過最好不要用自己的WiFi——這樣你就可以保持不被追蹤的狀態。它也可以在使用蜂窩數據的條件下工作,尤其是和VPN(虛擬專用網,我們稍後再談它)一起。但如果你想真的不被追蹤,還是選WiFi吧。當然,當我們談及誰會需要這樣的裝置時,進入我們腦海的可能是壞人。但是記住,並非所有的好人對所有事都是坦誠的。
  • 誰是第一個被Daum相中的中國雕塑家?
    1878年法國人Jean Daum在Nancy創辦了Daum,一個半世紀以來,Jean Daum家族幾代人通過若干的努力,將一個因普法戰爭瀕臨倒閉的玻璃廠起死回生,從藝術玻璃(所謂新藝術)獲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隨著世界性裝飾業的發展,Daum迅速拋棄了藝術玻璃,進入到裝飾玻璃中來,他們從埃及失傳了三千多年的古老技法
  • 想在行動裝置上「追蹤聖誕老人的行蹤」?讓谷歌來幫你
    轉眼又到了 2017 年的假日季,Google 一如既往地推出了持續數年的「聖誕老人追蹤服務」,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在網頁、iOS 移動端、以及 Android 移動 / TV 端使用。藉助這款工具,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實時獲悉聖誕老人的行程安排,包括預計到達某地的時間。
  • 作為未來VR與行動裝置交互新手段,「眼動追蹤」怎樣用上MEMS?
    眼動儀是一種能夠跟蹤測量眼球位置及眼球運動信息的一種設備,在視覺系統、心理學、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移動端的眼動追蹤技術也開始發展,蘋果申請了若干相關專利,通過「該技術可以根據用戶視線延遲顯示屏操作的執行,還可以改變用戶界面,生成並執行相關信息。
  • 公共雕塑如何「擁抱」藝術收藏,聽聽他們說了啥
    如何看待當下的公共雕塑?公共雕塑的創作如何與公眾結合?怎樣理解公共雕塑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9月23日,「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從孫偉的藝術創作談起」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國粹苑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收藏雜誌社、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北京孫偉藝術基金會攜手,邀請了眾多嘉賓相聚一堂。圍繞這些關於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的問題,與會嘉賓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這是我見過最棒的實時航班追蹤
    這是啥客戶端?看起來一股google地球的畫風~
  • 寸草心:以追蹤位置為核心,做老年人的全方位工具箱 | 獵雲網
    【獵雲網西安】11月7日報導(文/李澤辰)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中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詩句,來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恩情。子女角色下的核心功能就是對老人位置的追蹤和大致情況的了解:平常的位置追蹤與緊急情況下持續定位的緊急追蹤;可隨時了解父母每天的健康情況和運動情況,關注父母是否有晨練、廣場舞或者散步;遠程直接給父母設置鬧鈴,隨時提醒父母看有趣的電視節目或者喝水吃藥。
  • 「受傷」的雕塑該由誰來管護?
    11月22日,記者來到紅谷灘臥龍山的儺文化公園看到,一些石頭雕塑上長滿了青苔,一座濟公的石頭雕塑右手斷了……一名保安模樣的男子稱,這些雕塑沒人管。相關部門稱「只負責協調」那麼這些雕塑應該由誰管理?2007年11月21日南昌市頒布的《南昌市城市雕塑管理辦法》規定:「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城市雕塑管理工作,其所屬城市雕塑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工作。區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所轄區域內城市雕塑管理工作。規劃、市政、園林綠化、文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市容環境、財政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市雕塑管理工作。」
  • 誰是第一個被Daum相中的中國雕塑家?
    1878年法國人Jean Daum在Nancy創辦了Daum,一個半世紀以來,Jean Daum家族幾代人通過若干的努力,將一個因普法戰爭瀕臨倒閉的玻璃廠起死回生,從藝術玻璃(所謂新藝術)獲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隨著世界性裝飾業的發展,Daum迅速拋棄了藝術玻璃,進入到裝飾玻璃中來,他們從埃及失傳了三千多年的古老技法
  • 一個抽象畫家的雕塑是啥樣兒的?
    公共雕塑,是公共空間雕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雕塑與空間之間的矛盾和和諧是歷代藝術家們熱衷的事,卡爾德隆用動態的線,畢卡索嘗試用鐵絲的結構
  • 觸發安全追蹤機制,比爾被禁賽是啥意思?與塔圖姆賽後聊了個天!
    有意思的是,對熱火隊來說,他們一度領先到24分,但是,奇才隊瘋狂追擊,最終也只是惜敗4分而已。這樣的奇才隊,還是有些鬥志與士氣的。然後,相信許多人一看,比爾和威少都沒有出戰,對威少來說,沒有出戰很好理解,因為他很多時候都不會出戰背靠背的比賽,而且,他的身體狀態也沒有達到最佳狀態。那麼,比爾為何缺席呢?
  • 青島雕塑遇尷尬 「五月的風」含義到底是啥?
    "世紀長廊"的一座雕塑受到侵蝕  「這個紅紅的雕塑像個啥呢,它有什麼含義啊?」這是不少市民和遊客在遊覽「五月的風」雕塑時發出的疑問。今後,這種尷尬或將不復存在。  8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五月的風」雕塑前,發現不少遊客在以雕塑為背景合影留念。但談及這一雕塑的含義,大家要麼搖頭,要麼根據其形狀猜測。河北石家莊來青旅遊的宋先生表示,這個雕塑形狀像奔騰的火焰,應該是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而設的;泰安來青旅遊的劉先生認為,雕塑形狀像火炬,青島當年和泰安一樣,是火炬傳遞的一站,估計是為火炬傳遞而設的。
  • 雕塑園亂象追蹤:警示標語昨入園 不少遊客「規矩」了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雕塑不能攀爬,昨日,管理人員運進了一批警示標語,安放在雕塑附近。昨天下午3時許,一批警示標語運到園內,藍底的標語牌上寫有「雕塑作品,請勿攀爬」字樣。費了一番工夫後,工作人員很快將標語牌子「安了家」,「看到這些標語,大家應該知道不能爬雕塑了吧。」園內一名保安說。
  • 中國廣電聯手中信,成立中廣移動要幹啥?
    一要有擔保,二要付利息,啥時候「中廣移動」能產生收入利潤支付利息?自有資金?先前劃撥過來的、佔股69%的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就一直在虧損、從未盈過利,這個窟窿就填不完。後來總局又劃撥過來管理的「中廣傳播集團」,花了二十多億,建成了覆蓋全國的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網,簡稱CMMB,年紀大點的同學,應該對08奧運期間的有些帶天線的手機有印象,那是的標誌產品。
  • 演唱會取消了票錢退了半年還沒到帳追蹤:還有誰在「黃河票務」上...
    此類情況誰來監管?12月21日,記者又進行了深入採訪。  追蹤:還有多少歌迷,周杰倫演唱會門票沒退?  網友「日有所新」說,他的票在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的幫助下很快得以解決。不過,他發現,微博上也有在投訴黃河票務的,中招了的不在少數。  那麼,有關這場演唱會,到底有多少歌迷買了門票和遭遇退票難?
  • 神秘雕塑:「學富五車」之人也未必能清楚解釋的7個神秘雕塑
    幾乎在每個城市裡都可以找到雕塑,雕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象徵,許多雕塑的背後都涵蓋了獨特的意義。然而,雕塑早在數千年前就已存在,而現代人類發現了許多來自遠古時期的雕塑中卻有許多是難以解釋的,它們的結構,它們背後的含義都可能存在諸多的未解之謎。今天,小編就要為你帶來,「學富五車」之人也未必能清楚解釋的7個神秘雕塑。
  • 「移動的雕塑」讓全網淚目,萬元獎勵致敬青春赤子
    兩天來, 這張被稱為「移動的雕塑」的照片刷屏網絡,看哭無數人!大連這組「移動的雕塑」讓人淚目這段視頻是大連海洋大學的老師王海鵬和學生紀楊在1月6日下午拍攝的,當時學生志願者們正在雪中推車送防疫物資。這些平均年齡19歲青年志願者們,在父母眼裡也都是「孩子」,然而他們卻化身最暖「大白」,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有一個共同而響亮的名字——大連海洋大學青年抗疫突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