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幸福藍海發布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15.17億元,同比下降1.35%;傳媒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1.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2億元,同比下降0.03%,傳媒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8.86%,公司每股收益為0.30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335,917.5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37%。
據悉,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成立於2005年,依託江蘇廣電總臺,以「發現幸福、創造幸福、分享幸福」為文化理念,以「百部精品,千張銀幕」為產業目標,是國內知名的影視內容供應商、集成商和終端服務商。
目前幸福藍海已形成橫跨電影、電視兩大產業,縱貫內容生產、版權經營、發行覆蓋、終端建設等多點位的完整產業鏈,其中電影業務包括院線與影城經營,以及電影投資、製作與發行。
電視劇業務表現良好
多方面戰略合作,延伸和拓展產業鏈
對於一直以打造精品電視劇和電影為目標的幸福藍海,在繼承了江蘇廣電內容生產業務優良傳統的前提下,也在不斷開拓創新。近年來,幸福藍海集團推出了一大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影視精品力作。
在影視劇精品生產上,幸福藍海有計劃、有步驟地圍繞重要節點、重大主題進行提前謀劃,及時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積極發出主流聲音。2017年實現首輪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共4部169集,包括黨的十九大獻禮劇《春天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劇《最後一張籤證》、紀念建軍90周年獻禮劇《反恐特戰隊之獵影》和都市情感劇《繁星四月》,同時報告期內形成收入的電視劇項目還有《中國式關係》、《生命中的好日子》、《迫在眉睫》等。
在影視創作上的品質追求也得到了業界專家的認可,2017年,《海棠依舊》榮獲全國及省「五個一工程」獎,《於無聲處》、《最後一張籤證》、《雪域雄鷹》、《長徵大會師》榮獲優秀作品獎。《最後一張籤證》、《海棠依舊》、《中國式關係》均入圍了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提名,《海棠依舊》獲得了組委會特別獎,《中國式關係》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兩個重磅獎項。
在電影製作、發行業務方面,經過一系列的業務整合和資源配置,幸福藍海適時壯大電影製作投資領域。2017年,影業公司參與投資製作了2部電影,分別為《西遊記女兒國》、《人間·喜劇》(曾用名《時代狂人》)均已拍攝完成。公司主控項目《兩個人的海島》、《崑崙決》、《假如沒有遇見你》等正在有序推進。
深耕江蘇輻射全國
劍指「千張銀幕」大格局,更要加強核心競爭力
2017年,幸福藍海院線規模進一步擴張,旗下影城累計達到249家1,516張銀幕,其中全年新拓展加盟影城突破50家,院線加盟影城共計181家1,034張銀幕;新增控股或全資自有影城4家,院線自有影城共計68家482張銀幕。報告期內,幸福藍海院線實現票16.90億元,同比增長19.4%,高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放映場次274.82萬,同比增長39.05%,觀眾人次5,467.26萬,同比增長23.67%,院線年終位列全國院線票房第十位。同時,幸福藍海院線在整合營銷,提升影院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也比去年有很大提高。
報告期內,幸福藍海積極拓展全國市場,加快影城終端布局,新增投資並開業影城5家43張銀幕,分別位於上海、蘇州、揚州、煙臺等票房城市,截至2017年底公司投資並開業影城累計72家518張銀幕(包括參股影城蘇州文體影城、新街口影城、北京門頭溝影城以及暫不歸於幸福藍海院線的全資上海三林影城);升級改造影城7家,包括蕪湖IMAX影城、如皋影城、上海三林影城、武漢雄楚影城等。同時,2017年新籤自有影城項目17個140張銀幕,均以省會城市為主,浙江、廣東實現新突破。
報告期內,幸福藍海直營影城70家497張銀幕(其中IMAX影城18家,MX4D影城10家),實現票房7.06億元,同比增長8.39%。
在整個行業單影城票房產出下降的情況下,公司通過挖潛增效,積極挖掘新的業績增長點,2017年實現非票收入2.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2%。公司立足於打造高質量的「幸福藍海國際影城」連鎖影院品牌和服務水準,直營影城在放映技術及放映質量上不斷精益求精,全面採用世界先進技術標準,是IMAX大中華區第三大合作夥伴。
不過隨著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或將導致單銀幕票房產出出現下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或將超過觀影人次和票房增長的速度。因此,在「千張銀幕」大格局初具規模的同時,幸福藍海也需注意「欲速則不達」,更需要進一步加強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