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欲對接鄭州都市圈 山東「雙子星」共迎發展機遇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山東「雙子星」 共迎發展機遇

李攻

一直以來,省會濟南和副省級計劃單列市青島都被視為山東的雙子星,關於兩座城市的對比從未停止。

如今,濟南迎來了一連串的發展機遇。

濟南承東啟西、溝通南北,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其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之中,距北京410公裡,距雄安新區近290公裡,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和條件。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但兩者之間還缺少一個國家級城市群。2019年3月,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正式亮相,並面向公眾徵求意見。一旦該戰略能夠成為國家戰略,就可以與京津冀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南北呼應,構建起我國最為活躍的經濟走廊。

如今濟南身背數職,包括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又提出,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讓濟南再次看到了發展的機遇。

與此同時,濟南也在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市。

近日,濟南市發布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計劃》)。提出率先在濟泰(濟南和泰安)同城化、濟淄(濟南和淄博)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實現突破。推動建立濟南都市圈市際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落實一體化重大事項。此前,濟南已經將山東地級市萊蕪納入了自己的行政區劃。

濟南更大的戰略是與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計劃》提出,推動建設黃河下遊城市群。推動濟南都市圈與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引領帶動山東中西部地區和中原地區協同發展。

青島也已經找準了自己的方向。

去年,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曾表示,青島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青島要成為山東對外開放橋頭堡。

王清憲認為,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格局中,打造山東這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建設青島這個新高地的橋頭堡,就是要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的新的重要戰略支點。這個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對內要與京津冀、沿黃流域、東北三省形成發展互動。對外要面向東北亞、聯通日韓,成為面向世界開放、整合全球資源要素的新高地。

2019年,青島港的年吞吐量首次突破6億噸。同時,山東港口集團去年8月揭牌成立,初步形成了「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布局」的幹支線網絡配套發展格局。

但青島並不滿足於此,山東近日發布《關於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對外開放等多個方面對青島提出要求。包括聚力打造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建設;引導膠東五市錯位協同發展,培育形成以青島市為龍頭、灣區經濟為帶動、臨港經濟為支撐的產業功能布局等。

相關焦點

  • 大咖聚雲端 暢聊鄭州都市圈:產業新城 是未來都市圈發展的一個重要...
    在鄭州都市圈,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攜手構築「一體系五工程」,事實上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的「鄭汴一體化」。2020年9月3日,隨著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鄭州都市圈建設按下「快進鍵」,大鄭州「團戰」時代來臨,勢不可當。未來,5座城市交通共網、產業互補、資源共享,持續提升城市競爭力。
  • 山東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敲定!濟南時代來臨,青島呢?
    山東二選一山東要有國家中心城市,且必須要有,這關乎全省發展大局,也關乎著未來山東發展的前景。但山東要作出艱難的二選一;山東一直是雙子星的發展模式,省會濟南、副省青島。,當前山東做大做強省會濟南的決心正越來越大,從去年合併萊蕪,加速打造濟南都市圈,種種跡象已經表面山東正加大對濟南的「賭注」。
  • 沒想到,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的人口流出竟然這麼嚴重!
    2017年2月,山東省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其中提到: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青島都市圈是以青島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地域範圍包括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
  • 濟南和青島,這對雙子星城市急了
    文丨西部菌山東雙子星城市青島和濟南,最近可謂動作不斷。先是在6月月初,濟南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取消多項落戶限制。濟南出手後,青島也行動起來,推出了「兩區」新政,囊括19項措施,高達100萬元的經費補助。
  • 大咖聚雲端 暢聊鄭州都市圈:產業新城 是未來都市圈發展的一個重要...
    2020年9月3日,隨著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鄭州都市圈建設按下「快進鍵」,大鄭州「團戰」時代來臨,勢不可當。未來,5座城市交通共網、產業互補、資源共享,持續提升城市競爭力。那麼鄭州都市圈現階段有哪些特點、優勢?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抓手是什麼?現階段是否有可參考的一體化發展案例?
  • 山東「雙子星」城市,青島和濟南的優勢對比,誰更勝一籌
    山東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擁有「雙子星」城市:青島、濟南。這兩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在全省內排在前兩名,在各方面的發展都相當不錯。作為山東知名度最高的兩座城市,青島和濟南也一直被人們拿來作比較,目前二者的實力看似接近,但是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呢?
  • 觀瀾|「百強城市」濟南排名17位,山東城市發展版圖迎來重塑時
    2020年中國城市百強榜單中南方城市62座,北方城市38城,南北發展差距在城市排名中反映明顯。38座北方城市中除了北京排名沒有變化,其他37座北方城市中僅有西安(16)和濟南(17)兩個北方城市排名上升,其他包括天津(下降3位)、鄭州(下降1位)、瀋陽(下降3位)、大連(下降6位)等北方省會或經濟強市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 沒想到,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的人口流出竟然這麼嚴重!
    2017年2月,山東省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其中提到: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青島都市圈是以青島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地域範圍包括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
  • 山東「雙子星」城市,青島和濟南的優勢對比,誰更勝一籌
    山東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擁有「雙子星」城市:青島、濟南。這兩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在全省內排在前兩名,在各方面的發展都相當不錯。作為山東知名度最高的兩座城市,青島和濟南也一直被人們拿來作比較,目前二者的實力看似接近,但是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呢?
  • 鄭濟高鐵山東段建設工期「水落石出」,與三大「縱向」高鐵對接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人民越來越關注休閒時光所以旅遊成為人們最好的休閒,去往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差異。鄭濟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山東段正線全長168.583公裡,新建車站為長清站、茌平南站、聊城西站和莘縣站,利用現有車站為濟南西站,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鄭濟高速鐵路山東段建設工期為4年,我認為,鄭濟高鐵開通運營後,從濟南到鄭州的高速列車只需1小時30分左右。
  • 因都市圈概念將崛起的三線城市!
    充分發揮鄭州和洛陽的兩城互補作用,可以產生更強大的帶動輻射效應! 幸好,中原城市群(30多個城市啊)提出洛陽被納入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中原城市群副中心!這意味著洛陽將擁有更多發展機遇,規劃方向和資源都將往洛陽傾斜匯聚,對於洛陽而言機遇可謂黃金。 第二個就是徐州!
  • 中部崛起之鄭州都市圈樣本
    作為中部最有代表性區域之一,鄭州都市圈的發展樣本值得研究。強核賦能近日,在由清華同衡城市營銷所和方塘智庫聯合主辦的「你好,都市圈!」雲沙龍第三期,幾位對鄭州都市圈進行過長期觀察的專家學者就如何推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新城在都市圈建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山東這對城市CP,正從競爭走向競合!
    從北到南,遼寧有瀋陽和大連,山東有濟南和青島,江蘇有南京和蘇州,浙江有杭州和寧波,福建有廈門和福州,廣東有廣州和深圳。 這些「雙子星」城市通常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勢均力敵。 經濟強省往往是「雙子星」格局。GDP總量居於前四位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全部擁有「雙核」,它們就像兩臺強力的經濟發動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再來看近年來表現搶眼的武漢、成都、鄭州、長沙等城市,儘管排位不斷上升,但其所在的省份整體實力與第一梯隊的省份仍有不小的差距。
  •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解讀
    12月25日,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千年古都洛陽再次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1 打造「三區一中心一樞紐」  《規劃》提出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一體化發展。
  • 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舉行 推進鄭州與開封同城化...
    9月17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鄭州都市圈建設情況,安排下一步重點工作。
  • 濟南都市圈發展優勢:經濟實力與消費水平
    在《規劃》中,專家認為,濟南都市圈已經具有一定水平的經濟總量,但是圈內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從人口、經濟總量及人均經濟水平來看,濟南都市圈的整體水平雖然低於省內的半島城市群,但是差距並不大。
  • 深入融合、共促發展,濟南先行區與濟南城市建設集團開展工作對接活動
    為推動先行區開發建設,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5月23日,濟南先行區與濟南城市建設集團開展工作對接活動。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濟南城市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海平帶隊參加活動。
  • 發現長葛——長葛在鄭州都市圈的價值分析
    如今,長葛作為鄭許一體化的戰略支點,憑藉毗鄰鄭州航空港區的區位優勢,主打臨空經濟,協同港區八大產業集群,注重產業延鏈補鏈,加速完善產業生態,共建樞紐經濟集聚區,形成了港區長葛雙攜手,共建協同"南動橋頭堡"的發展格局。長葛產業轉型升級終於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 南京都市圈,迎「新成員」!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12月5日,2020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舉行,都市圈各夥伴成員和蘇皖兩省發改部門齊聚一堂,共商都市圈新一輪發展大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市市長韓立明等出席。2018年12月21日南京都市圈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籤署16個框架協議;共商互聯互通互融的有效路徑,共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努力推動南京都市圈打造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增長極。
  • 青島與濟南:雙城與雙核
    這種「弱省會」與強市的「雙子星」組合在臨海省份並不鮮見,瀋陽與大連、南京與蘇州、福州與廈門……當將視野置於更加開闊的世界,濟南、青島的命運呈現出一種微妙的相通:都在角逐國家中心城市,都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都是區域經濟的龍頭而帶動力不強……作為山東半島經濟群未來發展的兩極,青島有青島的定位,濟南有濟南的目標,但山東的奮起,兩座城市都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