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現代人腸癌的經常發生,和缺乏運動以及不良排便習慣有關,但有些人這兩點都做到了,並且堅持的很好,最終還是患了腸癌,我們除了應該感嘆腸癌的可怕,還應當探究這種情況發生背後的原因到底為何。
網友天羽(網名)給我們分享了他自己患腸癌的經歷,希望大家能從他的案例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平時小心對待,提前做好預防,否則,當腸癌來臨時,心裡留下的只有懊悔。
患者天羽今年44歲,正值人生壯年,然而他卻在今年的體檢中查出了腸癌。他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平時工作雖然辛苦,但自己將工作和生活都能夠安排得妥妥噹噹的,不僅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晨起一杯水,按時排便,也從不憋尿,飲食上除了早餐在家吃,午飯和晚飯和其他同事一樣,就在公司食堂吃,平時應酬也比較少。自從35歲以後,他明顯感到身體狀態不如從前,於是就加強了體育鍛鍊,平時下了班有時間就去球館打羽毛球,周六日還會進行戶外跑步,一周能夠保持至少三天的鍛鍊。就是這樣一位生活習慣良好,又比較自律的男性,居然查出了腸癌,對於這個結果,天羽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這次體檢前,天羽並沒有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什麼異常變化,除了偶爾大便細軟,量少,排便次數比以前增加外,其他一切正常。當他將自己的這個疑惑告知醫生後,醫生告訴他,腸癌的早期的典型表現之一就是大便的變化,腸道內出現腫瘤,會導致患者出現典型的三種表現,第一種是大便出血的症狀,第二種是出現腹痛,第三種就是大便狀態的異常變化。
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非常類似,但又有所區別,就拿前面所說的這三種來講,痔瘡造成的大便出血,顏色通常都是比較鮮豔的,一般是新鮮的傷口,而腸癌引起的大便出血,顏色較為暗沉,血液附著在糞便上,使糞便帶有黏液。而腹痛和大便狀態的改變,通常只有腸癌才會出現,患有腸癌後,大便容易出現糖稀、變細。
為了有效預防腸癌,不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應該學會觀察腸癌來臨時的一些典型症狀。天羽就是因為相關知識的缺乏,導致沒能及時發覺自身的異常變化,病情就在體內肆無忌憚地展開了。對於我們普通人,預防腸癌的有效方法中,除了要堅持運動和良好的排便習慣,還應該做好體檢。尤其是40歲以後的中老年群體,50歲以後就到了腸癌的高發階段,因此,在腸癌出現前的這十年是關鍵時期,利用好這段時間,堅持做體檢,尤其是腸鏡檢查,對於腸癌的預防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避免更多人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呼籲大家繼續堅持運動和排便的良好生活習慣,40歲以後的中年群體做好做一下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道內息肉,可以及時對息肉性質進行判斷,對於預防和治療腸癌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