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報訊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首發症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進而累及對側肢體,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除了肢體僵硬、震顫和慌張步態等外部特徵之外,還會導致嗅覺喪失、認知損傷等非運動症狀。神經損傷會給患者健康帶來更毀滅性地傷害。當患者出現臨床症狀時,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紋狀體DA含量減少在80%以上。據統計我國有170萬以上帕金森病人,作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帕金森病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中老年群體,且有年輕化趨勢。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阻止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因此,早期發現臨床前期的患者,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阻止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才能阻止疾病的發生與進展。
目前,絕大多數患者都以藥物治療為主,通過藥物直接調節神經遞質分泌。此外,腦起搏器手術也隨著病理研究、醫療技術的深入而逐漸被重視。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腦起搏器手術就已經被廣泛使用。全球每年約有1萬名患者接受腦起搏器手術治療,迄今為止超14萬人接受過這一治療。腦起搏器手術可有效治療帕金森的運動症狀,特定的非運動症狀,比如非運動症狀波動、睡眠相關問題、行為異常也可以通過 DBS 治療得到改善。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外一科採用立體定向多通道技術實施DBS手術,該技術省內領先,能搞提高手術靶點精準度,從而確保手術療效!
2017年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也是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了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帕金森病,正確的治療帕金森病,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於2017年4月9日下午1:30在8號樓一樓大廳舉行大型帕金森患者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