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地鐵為啥不讓帶液體?

2020-12-18 百家號

最近,關於地鐵上不讓帶活魚上車的新聞,引發了很大的討論。那麼,一條活魚或者別的什麼液體,究竟能惹出多大麻煩,就是不讓帶上地鐵呢?

安全第一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最簡單的答案就四個字:安全第一。

毋庸諱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也會面臨許多新的威脅,特別是孤狼式的恐怖分子。各位可能都還記得,廈門的陳水總、成都的張雲良、昆明的李彥,都是在公交車上製造火災,均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傷亡慘劇。

那麼,如果這些火災不是發生在公交車上,而是在地鐵上,後果會怎麼樣?

首先,地鐵的載客量遠遠超過公交車。即便是尖峰時段,一輛公交車上的乘客人數最多也就是百人左右。而地鐵有多節車廂,一次地鐵中完全可能有數百名甚至上千名乘客。如果有事故發生,受害人數也會更大。

同時,在尖峰時段,地鐵的擁擠程度絕不輸給公交車(北京、上海的同學們應該會有切身體會),這就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當事故發生後,人群盲目的亂擠,疏散難度會很大;特別是在慌亂之中,極容易發生擁擠、踩踏等事故,引起衍生傷害。

再者,各地的地鐵基本都是全封閉運行,車窗不能打開。一旦發生爆炸、燃燒,通風會非常的困難,有毒有害的煙氣會迅速竄至各節車廂,卻很難散發出去。這些氣體極容易造成乘客中毒、窒息,增加遇難人數;而如果是有人故意施放有毒氣體,則後果更加可怕。

最後,公交車絕大部分都是在地面上、馬路中運行,一旦出了事故,外部的救援力量能迅速趕到(廈門6.7案件是個例外,因為該車行駛在高架橋的BTR專用線路上),乘客一旦下車就脫險了。相反,地鐵基本上都運行在黝黑的隧道中,當事故發生時,車內的照明很可能會中斷,車裡車外一團漆黑,乘客僅憑手機的光線是看不清逃生路線的(國內有些地鐵,預設的逃生路線並非從車門逃離,而是要乘客走到車頭駕駛員艙,再通過舷梯下車)。更重要的是,隧道就像個煙囪,有毒的煙氣會自動的向列車兩邊的隧道中蔓延很長一段距離——擴散速度遠比人走路的速度快。

綜上,在應對恐怖襲擊上,地鐵實際上相當的脆弱,一旦真的發生此類案件,往往就是群死群傷的結局。因此,才需要在乘客安檢上作出比公交車更加嚴格的規定來。

液態危險

或許,有同學還是沒明白,安檢嚴格,和活魚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帶的又不是食人魚啊。

因為,裝著活魚的液體,可能只是普通的自來水,但也完全可能是足以造成重大慘劇的危險液體。

最簡單的,如果袋子裡不是水,而是像陳水總那樣攜帶的汽油,就能引發火災了。

還有一些東西,雖然也是透明的液體,但危害更超過汽油。比如,2006年,英國警方就破獲了一起恐怖襲擊陰謀,恐怖分子原先計劃把液體炸彈帶上飛機,然後在美國和加拿大上空引爆。參加計劃的恐怖分子多達24名,襲擊目標則是十架民航客機,所用的液體爆炸物包括TATP和HMTD(都是有機物的過氧化物),這些液體看似和水差不多,但高度不穩定,特別是在加入一點點酸性物質之後(比如橙汁),無需引爆裝置,只要是遇到熱、強烈震動,就會迅速發生爆炸,威力雖然不比TNT,但也足以造成嚴重的損害。

因此,TATP還得到了一個諢名「撒旦之母」。如果在擁擠的地鐵車廂裡,引爆這樣一袋子液態炸藥,後果不難想像。

如果液態物質是化學毒劑、生物武器,就會比液態炸藥更加恐怖。在人員稠密、空間封閉的環境裡,這些隱形的魔鬼會毫不遲疑的造成大面積的中毒,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血的教訓

歷史上,針對地鐵的恐怖襲擊不算少見,其中,用液態危險物品製造的,又以東京沙林地鐵襲擊案和大邱地鐵縱火案最為著名。

1995年3月20日早晨,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的多名成員,幾乎同時在日本國東京的5班列車上釋放沙林。這是一種液態的神經毒劑,常溫下揮發後變成氣體,悄聲無息的瀰漫在整個列車之中。車廂中的乘客開始出現中毒症狀,但司機基本都沒有及時察覺,駛出好幾個後之方才停車疏散。有的車長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恐怖襲擊,只是將暈倒的乘客交給站臺處理,地鐵繼續運營。

當時,每班列車內所施放的毒劑還不到1升(兩小瓶礦泉水的體積),但後果卻相當嚴重:13人不幸罹難,50人重傷(其中37人視力嚴重受損),近六千人就醫。這還是因為奧姆真理教「技術」不過關,所製造的沙林毒劑純度很低,否則死亡人數不知道要翻多少倍。

而韓國大邱地鐵縱火案,損失就更加慘重了。

作案者是56歲的韓國男子金大漢,因為家境窘迫又疾病纏身,決定報復社會。2003年2月18日早晨,他坐上了大邱地鐵(Daegu Subway)1號線的1079次列車,而他的背包裡有兩個牛奶的紙盒包裝。

09:53分,金大漢在車廂中打開背包,掏出一個紙盒,把其中的液體潑在地上,並掏出打火機點火了。剎那間,他自己全身著火,周圍的乘客嚇得趕緊躲避。但僅僅兩分鐘後,流淌的汽油帶著火焰,已經蔓延到了全部6個車廂中,塑料座椅和車廂內飾紛紛燃燒,釋放出刺鼻且有毒的濃煙來。

地鐵司機見勢不好,趕忙在下一個車站停車。不巧的是,09:57分,對面開來的1080次列車剛好也進站,恰巧停在了濃煙滾滾的1079次列車旁邊。更倒黴的是,地鐵中控系統此刻發現了異常,自動切斷了全線的供電——這本來是一個萬全之策,卻讓1080次列車趴在軌道上動彈不得。

1080次列車的車長,接連犯了兩個錯誤:他先是通過廣播,讓乘客呆在車裡不要亂走;後來看形勢不好逃走時,又順手拔掉了駕駛臺上的主控鑰匙——系統隨即自動鎖閉了所有的車門,讓乘客們眼睜睜的看著濃煙逐漸鑽進車廂卻不能逃走。

此次縱火案,最終導致192人死亡(著火的1079次死113人,被殃及的1080次上死79人),151人不同程度燒傷,成為韓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公共運輸事故。

殷鑑不遠,警鐘長鳴。

加強安檢?

當然,對於這些液體,可以讓安檢員聞一下,或者用儀器來分辨其性質(國內一些地方用的手持式易燃液體檢測儀,對於某些不常見的危險液體會有漏檢),但這樣無疑會給案件工作增加額外的負擔,讓排隊等待安檢的乘客們等待更久。

別忘了,站外那麼多乘客密集的擠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個恐怖分子的潛在目標。如果恐怖分子在等待安檢的隊伍裡引爆、引燃危險物品,也足以造成重大傷亡。更何況此刻尚未接受安檢,無法發現恐怖分子所攜帶的危險品。

因此,依靠加強安檢的方案,顯然是行不通的。正確的做法是儘量縮短每名乘客在安檢口的停留時間,減少人員的滯留,而這就需要廣大乘客的支持了。

類似的,不讓乘客攜帶難以判明性質的電氣裝置和摺疊自行車(曾有恐怖分子將匕首藏進拐杖、帶上飛機的案例,而在鋼管中塞進一些易燃易爆物質也是可能的),同樣也是出於保障安全、減少安檢時間的考慮。

結語

自由和安全,很多時候不能兼得。儘管,我們不鼓勵為一點點安全而放棄自由,卻不得不接受為了安全而放棄一點點自由的代價。地鐵安檢就是如此,捨棄一些個人的方便,積極配合安檢,換來的是我們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這筆帳算下來還是值得的。

相關焦點

  • 乘坐地鐵基本知識:乘坐地鐵為啥不讓帶液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乘坐地鐵基本知識:乘坐地鐵為啥不讓帶液體?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最簡單的答案就四個字:安全第一。 毋庸諱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也會面臨許多新的威脅,特別是孤狼式的恐怖分子。
  • 為啥機場安檢不讓帶液體進去,卻在裡面有飲料賣?這個用意不一般
    在21世紀的中國,乘坐飛機已經是非常便民的交通方式了,飛機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出行方式,也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因為旅遊或者出差而坐過飛機。不過乘坐飛機有一個比較嚴格苛刻的規定,就是乘客不能攜帶任何違禁物品,哪怕是液體都不行。
  • 男子帶金魚上地鐵被攔把魚倒地上:金魚為啥不能乘?
    ■吐槽金魚為啥不能帶上地鐵?昨天,大河客戶端、大河報微博等媒體第一時間發布了該新聞,不少網友紛紛留言也曾遭遇類似的情況,有一些網友認為,鄭州的這一規定過於嚴苛,甚至有些「摳字眼」,缺乏人性化。【贊同】網友@星星0012:我曾帶小孩去動物園玩兒,當時不知道烏龜不能上地鐵,回來買了個烏龜,結果被攔住了,只好把烏龜給扔了,感覺很可惜。無名網友:若按照該規定,從菜市場買一條活魚,或帶一隻活蝦,想回家燉湯吃,或是售賣的螃蟹、蝸牛,從老家帶的蛐蛐、蟋蟀也不能帶了?
  • 乘坐地鐵請注意!這幾類物品不能帶……
    >不僅有市民所熟知的管制刀具還有摩絲噴霧、髮膠、充氣氣球等物品要提醒的是準備乘坐地鐵出行的乘客要先了解清楚哪些物品不能帶上地鐵充氣氣球過不了安檢在這些被查獲的物品中還有200多個充氣氣球根據規定充氣氣球是不能帶上地鐵的
  • 乘坐國內航班禁止帶液體
    半島都市報3月13日訊(記者 姜振海)記者今天從青島機場獲悉,根據國家民航總局等相關部門的要求,自即日起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將禁止攜帶任何液態物品登機,純淨水、液體奶都要檢驗後託運。而為了加強奧運會安全保障,一種叫做「X射線液體安全檢查儀」的儀器,已經在該機場上崗,通過該射線掃描,在20秒鐘內就能檢測出行李中的液態物品是否安全。攜帶香水登機被查    「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禁止攜帶液態物品,是民航總局剛剛下發的規定。」青島機場安檢站的女安檢員介紹說,當日有一些乘客拿著礦泉水和香水,險些被「卡」住登不了機。
  • 機場安檢時不讓帶任何液體,為什麼機場裡面還能售賣?
    機場安檢時不讓帶任何液體,為什麼機場裡面還能售賣?咱們大中國自從製造出了飛機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乘坐飛機。飛機速度快還省時間,一般飛遠的地方幾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飛機是在天上飛行的交通工具,它對於安全要求特別的嚴格,是不允許有一些一毫的差錯的。要是有個什麼誤差很可能就會整個飛機的人都發生危險。之前很多的飛機事故發生都是和過安檢的時候有很大的聯繫的。飛行安全係數的高低和安檢的嚴格程度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我們乘坐飛機過安檢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有的要過兩次安檢。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必須要嚴格按照規定去檢查。
  • 女子乘坐地鐵,身後的男人一直的貼著她,一摸裙子,滿手液體
    女子乘坐地鐵,身後的男人一直的貼著她,一摸裙子,滿手液體公交是一種日常生活出行所必需的乘坐方式。很多人的出行都一直使用的地鐵和公交。地鐵和公交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讓人們在短時間內就移動到百裡遠。很多人的出行都會選擇公交或者是地鐵,因為公交和地鐵價格便宜,交通路線廣,非常的便利。但是公交和地鐵雖好,但也會發生一些事情。硬幣都有兩面,所以,公交和地鐵也有兩面性。公交和地鐵確實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處於上班高峰期的地鐵或者是公交都非常的擁擠,人和人緊緊的挨著,於是也會發生一些事情。最近在南京某地鐵路上,就發生了一件極其惡劣的事情。
  • 北京地鐵未禁攜帶飲料及化妝品 液體會重點檢查
    作為北京交通的主要樞紐——地鐵,從6月29日開始了正式安檢。X射線機、警察、警犬全面上崗。北京地鐵將會從哪些方面加強安全保障措施,為大家迎來一屆安全的奧運會呢?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宣傳部長賈鵬詳解地鐵安保舉措。中國網: 有網友問:現在不讓帶液體上飛機了。那奧運期間是不是也不能帶液體上地鐵了?其實帶液體上地鐵,咱們已經有了一些措施。現在網友關注,以後是不是不能帶了?
  • 第一次乘坐石家莊地鐵一號線!終於明白怎麼坐地鐵,乘坐地鐵流程
    第一次乘坐石家莊地鐵一號線!終於搞明白怎麼坐地鐵,乘坐地鐵流程,從購買地鐵票,到怎麼進地鐵車廂,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出地鐵站,如果有第一次乘坐地鐵又不懂的朋友,那麼這條文章可能對您有點幫助哦。因為我確實是第一次坐地鐵,怕被誤解我是「土包子」我的上下班交通,主要是開車嘛!言歸正傳,來到中山路談固地鐵站,首先乘坐電梯下地下通道,進自動售票機跟前,操作很簡單,選擇線路,再點擊你要到的站點,就會彈出界面單價,或者選項要幾張,付款方式有現金和掃碼,操作成功彈出乘車卡。
  • 帶液體進地鐵要不要試喝?關於地鐵安檢的疑問,看這裡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31日訊(記者郭佳)近日,長江日報接到不少市民諮詢,安檢時不是有液體檢測儀嗎?為什麼還是乘客試喝?防曬噴霧為什麼能上飛機,不能上地鐵?孕婦過安檢會不會有輻射?您的疑問,長江日報記者一一幫你打探到了。
  • 怎麼樣乘坐上海地鐵
    談到旅遊,上海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城市,來到這裡穿梭於各個景點,地鐵是最快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下面筆者向各位朋友說一下上海地鐵的乘車方式,希望對於初次來上海的朋友有所幫助。乘坐地鐵N步曲有序進站——自助購票——接受安檢——文明刷卡——按線乘車(有序換乘)——刷卡出站——文明乘梯首先,尋找所在位置的地鐵標誌,進入地鐵站。
  • 女子攜帶不明液體,乘坐地鐵拒安檢,打傷一名安檢員和三名民警
    近日,北京地鐵7號線上,一名女子大鬧地鐵站,甚至襲警,當時這名女子叫囂「你沒資格(管我),滾!」,態度極其惡劣,先後打傷了一名安檢員和三名民警。起因是女子王某某攜帶不明液體企圖進入達官營地鐵站乘坐地鐵,被地鐵安檢員發現後,不但不配合安檢,反而橫行霸道企圖暴力進入地鐵!面對執法人員的勸阻,該名女子更是接連做出了辱罵、踢打警察、撓警察、咬警察違法的舉動。
  • 來看鄭州地鐵乘坐指南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楊曉楠  12月26日,鄭州地鐵1號線就要試運營了,很多人想知道如何乘坐地鐵、地鐵票如何購買,以及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為您準備了鄭州地鐵乘坐指南,希望能幫上您。
  • 為什麼機場安檢不允許帶液體飲料,機場裡卻可以?答案很新鮮
    不過經常乘坐飛機的小夥伴們會發現,飛機的安檢是非常嚴格的,不僅行李也不可以帶太多,而且不少東西都是不讓帶的。特別是液體飲料,是無法通過安檢帶進去的。但是在進了機場以後,如果口渴了去超市裡買水。這時候沒有喝完的飲料就可以帶上飛機了。很多人會奇怪,那為啥機場安檢不允許帶液體飲料,機場裡卻可以?
  • 乘坐飛機為什麼不能帶水過安檢?
    很多朋友也很疑惑,為啥去乘坐飛機安檢的時候不能帶水呢?在航空史上曾多次發生因液態物品導致的空難:2002年有乘客在機上點燃易燃液體縱火,導致航班墜毀,2003年又有人用易燃液體劫機,等等。因此,航空部門開始逐漸加大對液態物品的登機限制。
  • 安檢違禁品展示|這些東西乘地鐵不能帶!
    「我上次只是帶個防曬噴霧,怎麼不讓搭地鐵?」「夏秋季節蚊子多,為啥花露水也沒收?」帶著種種疑問的市民朋友,在「強化安檢除隱患,加強防範保平安」違禁物品展示活動現場找到了答案。此次展示活動已於日前在2號線橘子洲站舉行。
  • 安檢違禁品展示 | 這些東西乘地鐵不能帶!
    「我上次只是帶個防曬噴霧,怎麼不讓搭地鐵?」「夏秋季節蚊子多,為啥花露水也沒收?」
  • 美國紐約一男子帶9米長金屬梁乘坐地鐵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6日報導,美國紐約一名乘客將一根9米多長的金屬粱帶到地鐵上,驚呆眾多乘客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乘客出手幫助。相關視頻顯示,該男子將一根30英尺(約9.1米)長的金屬梁帶到地鐵站,並在其他乘客的幫助下,成功將這根碩大的金屬粱帶上地鐵。隨後,他臉上帶著燦爛的微笑,為自己的壯舉感到驕傲。其他乘客看到也都覺得很有趣。
  • 長沙地鐵公安展示百餘違禁品 雞鴨、氫氣球別帶上地鐵
    (5月31日上午,長沙地鐵五一廣場站,市民在了解乘坐地鐵時不能攜帶的違禁物品。昨天上午9點,長沙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光達派出所民警在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的大廳裡,向市民展示了地鐵2號線試運營一個月來收繳的百餘件違禁品。    檢測飲料無需開封    「對不起,你的這瓶葡萄酒度數超過了12度。按規定,你是不能帶它乘坐地鐵的。要不,你換乘其它交通工具?」
  • 攜帶不明液體!女子乘坐地鐵拒安檢大鬧地鐵站,打傷安檢員獲刑
    事情發生在北京地鐵7號線一個地鐵站。起因是因為女子王某某攜帶不明液體,在過地鐵安檢時被地鐵安檢員發現後攔下。但王某某不但不配合安檢,反而企圖暴力強行進入地鐵!面對執法人員的勸阻,這名女子更是接連做出了對安檢員和警察進行辱罵、踢打、撓咬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