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國家和城市一般都試圖鼓勵旅遊,前提是遊客的度假和他們花的錢能促進經濟發展。
但在過度旅遊的時代,一些熱門的景點已經達到了容納極限。市中心擠滿了尋找鱷梨麵包的遊客,歷史遺蹟被手持自拍棒的遊客踐踏,當地人被不斷上漲的租金壓垮。雪上加霜,許多遊客不需要花價錢度假:他們使用應用程式來解決超預算交易,在遊輪上吃飽了肚子才下船遊覽,然後又返回遊輪吃自助餐,不住酒店而選擇廉價的民宿。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景點都陸續開始徵收旅遊稅。從表面上看,這些稅收——可以通過籤證程序徵收,也可以在機場單獨收取,或者作為機票或郵輪機票的一部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從歷史上看,它們一直被用於資助旅遊委員會、酒店行業團體和景區營銷活動——目的是在未來吸引更多人來本地旅遊。
但是,在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峇里島、愛丁堡和紐西蘭,一系列新的旅遊稅或相關計劃卻採取了相反的策略:它們利用旅遊稅收來幫助旅遊地控制過度旅遊的影響,同時也抑制了某些類型遊客的積極性。
據媒體報導,去年年中,紐西蘭和立陶宛政府陸續宣布將對入境遊客徵收旅遊稅。旅遊資源豐富的紐西蘭計劃將於2019年年中開始向大多數外國遊客徵收每人25紐西蘭元(約合111.5元人民幣)至35紐西蘭元(約合156元人民幣)的旅遊稅,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此次徵稅政策並不是針對所有國家,中國、美國、英國作為紐西蘭的幾大客源國將成為主要徵稅對象。無獨有偶,立陶宛政府也公開宣布,從7月1日起將對到訪首都維爾紐斯的遊客徵收旅遊稅,每人每晚繳稅1歐元,所得將用於改善首都的旅遊娛樂設施,提振城市競爭力,成為繼特拉凱和帕蘭加之後第三個收取旅遊稅的立陶宛城市。
其實,「旅遊稅」由來已久,如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隆納、德國柏林、義大利羅馬等許多歐洲著名旅遊目的地都有徵收旅遊稅的先例。在它們的帶領下,馬來西亞、杜拜、馬爾地夫、土庫曼斯坦、波札那、馬爾他、緬甸等國家和地區也陸續加入向境外遊客徵收「旅遊稅」的行列中。
《Overbooked: The Exploding Busi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一書的作者Elizabeth Becker表示,這些稅收的出現表明,政府開始意識到,在旅遊業方面,旅遊業太興旺也可能好事變壞事。
Becker說:「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徵收控制旅遊業的旅遊稅。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旅遊地開始認識到,「無法迴避存在超過承載能力的事實」。
她說,這些措施中有很多並不僅僅是為了降低遊客數量,而是為了吸引「低影響、高價值的遊客」——最好就是多多花錢、少佔用資源、不把景點擠爆的遊客。她以威尼斯為例,多年來,它幾乎沒有阻止遊客擠走當地人的浪潮。現在,除了徵收新的旅遊稅,市長還推出了新的措施,旨在緩和遊客的行為及其對城市的影響。
那麼這些稅收是如何阻止「低價值」遊客的呢?阿姆斯特丹在1月初提供了一個有益的例子,當時它實施了每人8歐元(9美元)的日間旅遊稅。大約一周後,兩家遊輪公司宣布將不再在該港口停靠,二月份又有兩家遊輪公司相繼效仿。這些遊輪上的「一日遊遊客」不會住酒店,也不會在本地餐廳消費太多(如果遊輪上就有自助餐廳,誰會花這個錢呢?),而且通常在到達後很快就會離開。儘管這項稅的金額不多,不過是一兩罐啤酒的錢,但足以嚇退那些對價格極度敏感的遊輪公司。阿姆斯特丹人用這種有效的方式告知他們:感謝你的到來,不過請你別來了,謝謝。
並非所有這些旅遊稅都是為了阻止遊客前來旅遊。自Elizabeth Gilbert2006年的旅行回憶錄《Eat Pray Love》出現以來,峇里島的遊客數量大幅上升,這是考慮徵稅的旅遊地之一。大約10美元的費用將用於保護峇里島的環境和文化,那裡到處都是瑜伽館和巴西碗咖啡館。《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報導說,官員們並沒有試圖趕走遊客,主要是來自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遊客,而是把這看作是遊客「為保護」當地文化做出貢獻的一種方式。
過度旅遊往往被看的過於簡單,人們很容易將問題歸咎於遊客自身,或Airbnb等顛覆行業的公司。但Becker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崛起、郵輪行業的發展以及一些政府未能對增長加以限制等因素往往被低估。
隨著旅遊民主化進程的繼續,官員們將繼續面臨同樣的難題:一個旅遊目的地能否在不完全摧毀其吸引力的前提下,從遊客身上獲益?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