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去靖州三鍬元貞走親戚。大姐嫁在牛皮形寨,住在田壩的最上方。每次去看望大姐,從寬闊的田間地頭裡走過,看著一丘接一丘的稻田,阡陌縱橫、一望無際,莊稼鬱鬱蔥蔥、欣欣向榮,總被這一派田園風光所沉醉。
這裡的鄉親們勤勞樸質,把田坎砍得乾乾淨淨的,世世代代精耕細作,很難見到雜草叢生,哪怕是長出一株小樹。讓我真正領略了什麼叫「田壩悠悠是元貞」的氣勢!
但是,也有例外,走進牛皮形寨,在田壩東端中間田埂上,會看到兩棵神奇的鐵梨樹緊緊相依。兩棵樹的四周都是稻田,使它們更是顯得鶴立雞群、與眾不同。
說是兩棵,準確地來說應該是兩叢,用我們老家的話講就是兩蔸、兩蓬。每叢樹都是由二十多根手臂樣粗的、互相絞纏的小樹組成的。從遠處看,兩叢樹就好像是立在那裡的兩捆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地打造出如此絕美的景致,讓人嘖嘖稱奇、流連忘返!雖然自己長在農村,也見過不少形態各異的樹木,然而像這樣獨一無二的現象還是不多見。
從農事耕作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存在頗為礙事,既遮陽又擋路,極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和人們出行。加之,元貞村本來就是木材之鄉,珍貴的名木非常之多,看似平平常常的兩蔸鐵梨樹,為什麼能倖免於村民們的刀斧而活下來呢?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以前去元貞,路過樹旁,我只是好奇地偶爾駐足瞧一瞧、望一望,甚至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樹名,並未感覺有多少稀奇之處。近日,看了從牛皮形寨上走出來的潘子月女士寫的《元貞「兄弟樹」》一文,才清楚了這兩蔸樹原來大有來頭,才明白了它們為何被當地人奉為「神樹」!
相傳,很久以前的某天中午,一位楊姓後生,挑著一擔很重的鐵梨樹柴經過一戶人家。後生又累又渴,便放下柴擔,走進屋裡討水喝。
這家的主人姓潘,也很年輕,與後生年紀相仿,他不僅舀水給後生喝,還熱情地請後生坐下來煮苗家的黑油茶喝。
兩人邊喝油茶,邊唱起了苗家茶歌,一支又一支,相見恨晚,越唱越投緣。於是,主人又忙著宰雞殺鴨,辦了一桌豐盛的酒菜招待後生,並請來親戚鄰居作陪。
就這樣,從中午到黃昏,山歌越唱越想唱,大家盡情歡歌、開心喝酒,唱得苗寨炊煙嫋嫋升起,喝得夕陽餘暉慢慢下沉,也不知唱了多少歌,喝了多少酒。
酒席散後,主人送客人出門。賓主相攜,依依不捨,唱著苗家相送歌,深情道別。
主人送客人到柴擔邊後,客人又送主人回到家門口,主人再次送客人到柴擔邊,客人又堅持送回去……情深意重,難捨難分,如此反反覆覆,迎來送往不斷。
這時,他們發現,那立著的擔柴已經在地上生了根,並長出了新的枝葉。二人大為驚嘆,覺得這是天意,乾脆對著兩叢鐵梨樹盟誓,結為異姓兄弟。
他們的後代不斷繁衍生息,楊姓發展為皂裡寨,潘姓發展為牛皮形寨。長期以來,就形成了皂裡的楊姓與牛皮形的潘姓之間只認兄弟叔侄、不得結親通婚的習俗。這傳統一直沿續至今。
當地,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先有鐵梨樹,後有元貞村。」故而,人們把這兩蔸鐵梨稱之為「兄弟樹」。它們年復一年立在那裡,永遠枝繁葉茂、根深蒂固,就像一對兄弟風雨與共、相互關照。
從此,它們不但頑強地存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得極有尊嚴——人們經常堂而皇之、畢恭畢敬地前來供奉香火,許願祭拜。
如此看來,這兩蔸鐵梨樹就是友誼之樹。難怪常有不少稱兄道弟的人一起來此祭拜、合影,讓「兄弟樹」見證他們很「鐵」的兄弟情誼!
這兩蔸鐵梨樹究竟生長多少年了,不得而知。潘女士在文中寫到:「我孩提時代,兩棵鐵梨樹就這樣大了,而今我已步入中年,鐵梨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依舊那樣蓬勃茂盛。據我的爺爺說,他的爺爺從記事時候起,兩棵鐵梨樹也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由此可以想見,這兩蔸樹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當然,關於這兩蔸樹的來歷,只是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體現了苗族同胞的聰明才智,這也是他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重情重義品質的象徵。是否真如傳說那樣神乎其神,是不是過來就叫做「兄弟樹」,並不重要。反正它們就是一種文化,一道風景,一個瑰寶。
不過,這兩蔸鐵梨樹的叫法,還是值得磋商的,或者說應該進一步加以完善。前些天,我又一次去到元貞,再次去品味了這道獨特的風景。回來後,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段圖文並茂的文字——
田壩悠悠,美麗元貞!在長長的田園中,牛皮形的田坎間,居然長著兩棵樹,它們相互幫襯,相互交融!有人稱之為「兄弟樹」,但我更願意把它們看成是「夫妻樹」,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其實,這兩蔸樹並不高大,也看不出留下歲月洗禮的古老印記,只是形狀相似、大小相同、高矮相近而已。而且由於已經入冬了,樹葉落盡,光禿禿的,反而有一種蕭瑟的悽涼之感。
可是意想不到,圖文一經發出,卻立即引來了微友點讚和熱議,大家都附和我建議的「夫妻樹」的稱謂改得好。
誠然,兄弟情、夫妻愛,都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感情,都值得人們嚮往、追求和珍惜。但是,從這兩蔸樹的形狀來看,從愛情賦予的無窮魅力來說,或許把它們定義為「夫妻樹」更為合適一些,更有詩情畫意。
在這裡,看著「夫妻樹」的牽牽扯扯、纏纏繞繞,你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詩句,情不自禁地感悟婚姻的恩恩愛愛、甜甜蜜蜜、纏纏綿綿、長長久久,真實地展現了現實版「連理枝」的動人畫面!
在這裡,欣賞「夫妻樹」的同生同長、攜手並肩、相依相偎,你會沉浸在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樹》裡:「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領悟到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心心相印、相親相愛的愛情真諦,呈現出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的美麗篇章!
就是那兩蔸「夫妻樹」,站成了空曠原野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如果我們圍繞「愛情」來做文章,把它們打造成「愛情」主題景點,會不會更有文化氛圍,更加引人入勝呢?
在今天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邊遠偏僻的小山村逐漸衰落和凋零,一些文化元素也隨之沒落和消失了。作為歷史上有名的鍬裡四十八寨之一的元貞村,還是貧困村,但依然保存著濃鬱的民族風情,良好的自然生態,這是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美麗鄉村的最大優勢。
近年來,因精準扶貧的開發,鄉村旅遊的興起,日新月異,山鄉巨變,古老的苗寨再次煥發出了生機,也迎來了發展良機。據了解,由於有那麼一段神奇的傳說,慕名前來參觀這兩蔸鐵梨樹的自駕客、驢友、背包客絡繹不絕。這為元貞村開發鄉村旅遊打下了基礎。
無論叫「兄弟樹」還是「夫妻樹」,都只是一個稱呼,都是進行旅遊開發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實踐證明,旅遊開發貴在「無中生有」「標新立異」,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只要不出格、不落俗,就是要「不走尋常路」,賦予景點更時髦、更浪漫的文化內涵。
相信,只要我們積極把握好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機遇,把這兩蔸鐵梨樹納入鳳衝元貞村整體旅遊規劃,進一步進行深度挖掘,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形成一條以「苗家大院—夫妻樹—元貞瀑布—姑娘節」為主題的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精品旅遊線,就能推動苗鄉發展,早日脫貧致富!
本期編輯:陳俊名
投稿郵箱:jzxww8227192@163.com
上期看點>>
靖州龍頭宴亮相中央電視臺《鄉土》——美味裡的智慧
靖州義工玩快閃 尋找「熱心腸的靖州人」
靖州:顏丫丫獲評2017年「湖南省最美志願者」
靖州美文 | 田壩悠悠是元貞,「仙女」沐浴瀑布間
吃「自製食品」竟然進了重症監護室!這7類食物自製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