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生活頻道《1919創財經》戳
△ 旅遊行業年度盛典 第七屆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啟動
近日,第七屆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在福田會展中心舉行。疫情期間,作為具有高度環境敏感性和人群聚集性的旅遊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而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新階段,旅遊業復甦的步伐加快,旅遊從業者開始重拾對行業的信念。
據了解,本屆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吸引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參展商500餘家。
其中,新疆阿克蘇旅遊局帶來了最具阿克蘇地域特色的人文歷史、旅遊精品路線、旅遊資源、特色農副產品、文創產品等參與了本次展會。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態的市場持續復甦,產業進化與變革蓄勢待發,旅遊行業信心也不斷增強。
據了解,本屆展會受到了多家優質品牌及旅遊企業傾力相助,併集結了旅遊行業各細分領域內容,可讓觀眾多元對接旅遊行業各類型資源。
此外,本屆展會總面積從往年的15000平擴展到了22500平,總展位面積增加了50%,入場人次包括特邀買家、旅遊行業專業觀眾買家、企業客戶及C端觀眾等預計超過70,000人次。
參展企業中涉及的旅遊行業板塊包括全球各地旅遊機構、文旅、酒店、景區、旅遊OTA平臺及旅遊商品等。
本屆展會現場,參展商與專業買家間商貿交流不斷,構建起了海內外旅界企業間商務溝通及深度合作的重要橋梁,進一步助推企業間資源的高效對接。
旅行平臺細分化
特產伴手禮受關注
財經生活頻道《1919創財經》戳
△ 第七屆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旅行平臺細分化 特產伴手禮受關注
隨著疫情的平穩和常態化防控,旅遊市場也在積極應對新的市場變化。相比逐步恢復的旅遊市場,旅遊特產市場搶先迎來復甦,在第七屆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就專門設置的「伴手禮」的細分平臺。一起去了解一下。
目的地特產、老字號、非遺產品,在這個特設「伴手禮」專區,琳琅滿目的產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來自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袁佳欣,此次帶來了特色的刺繡作品,她告訴記者,滿族刺繡源自於東北牡丹江流域一帶,並以精湛細膩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遐邇。
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袁佳欣:
「我們用東北的柞蠶絲刺繡,柞蠶絲的絲線比較粗,色彩比較濃重,繡出來的畫面比較豔麗,但是咱們是3層平鋪9層打底的,層層疊加,形成3D立體繡面是滿面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產通過文創、新媒體等方式獲得更廣的受眾。負責人表示,這也讓他們認識到文化遺產傳承活化,需要更好的接藉助市場和商業的力量。因此參加旅遊博覽會,也成為他們向外推廣的重要平臺。
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袁佳欣:
「因為深圳首先是一線城市,是咱們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所以我們帶著非遺文化參加深圳的旅遊文化展,對非遺的宣傳,對非遺的傳承,對文化的一個弘揚。」
這家來自深圳的參展商同樣帶來了特色的大閘蟹產品和麵食產品,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會追求高品質的產品,因此他們的市場選品上,也將目光更多地投向高端市場。
中廣湛國際貿易董事長鍾啟湛:
「我們古人有說過10家留香回味無窮,形容大閘蟹的蟹黃以及謝膏。因為我們主打的是精品,我們有禮盒,也有我們的禮券,特別適合給到各位作為伴手禮使用。」
據了解,在全域旅遊的推動下,近年來,旅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勢頭更加明顯,娛樂、購物等消費佔比提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禮品有著更大的需求,他們也十分看好伴手禮市場的發展。
中廣湛國際貿易董事長鍾啟湛:
「我覺得中國禮品的市場是特別大的,我也非常的看好這一塊。我們50%以上都是通過禮品的增長實現公司的盈利。」
創財經全媒體記者:馬敬媛、李汶思
新媒體編輯:小雅
新媒體二審:李兵、麥敏詩、龔大平
新媒體三審:周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