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

2020-12-15 央廣網

  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

  1. 舟曲當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舟曲縣城附近的地質構造巖性鬆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

  2. 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鬆動、巖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鬆動等需要3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

  3. 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巖石解體,部分山體、巖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4. 舟曲遭遇強降雨。201087晚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持續40多分鐘,降雨量達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發生。

  泥石流形成條件

  1. 陡峭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

  地形上,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於水流匯集。地貌上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遊形成區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為瓢狀或漏鬥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遊流通區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遊堆積區的地形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2. 上遊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

  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地表巖石破碎,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巖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髮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採礦、採石棄渣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3. 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水體等形式。我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泥石流發生時間規律

  1. 季節性

  我國泥石流的暴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因集中降雨的時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四川、雲南等西南地區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6-9月;而西北地區降雨多集中在678三個月,尤其是78兩個月降雨集中,暴雨強度大,因此西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78兩個月。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這兩個月的泥石流災害約佔該地區全部泥石流災害的90%以上。

  2. 周期性

  泥石流的發生受暴雨、洪水的影響,而暴雨、洪水總是周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動周期與暴雨、洪水的活動周期大體相一致。當暴雨、洪水兩者的活動周期是與季節性相疊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動的一個高潮。

相關焦點

  • 抗擊舟曲「8.8」泥石流影像記
    抗擊舟曲「8.8」泥石流影像記 2020-08-0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舟曲泥石流十周年:新生
    2010年8月8日,甘肅省舟曲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大量的房屋被摧毀、掩埋,滿目瘡痍。十年後,舟曲在廢墟中重生、煥發新生機。十年的時間裡,舟曲在脫貧攻堅、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
  • 舟曲泥石流災害致6萬人受災,預警處置到位,無人員傷亡
    記者從甘肅舟曲縣委宣傳部獲悉,8月6日以來,舟曲縣境內先後發生4次強降水過程,引發暴洪泥石流災害。截至8月17日17時,累計降水量達257.5毫米。白龍江舟曲站流量峰值達880立方米每秒,超二十年一遇標準;拱壩河流量峰值達610立方米每秒以上,超百年一遇標準。
  • 國土資源部:舟曲泥石流災害遙感初步解譯報告
    舟曲組、卓烏闊組並層(S2-3z-zw):灰—灰黑色板巖、千枚巖、粉砂質板巖夾變砂巖、矽質巖、灰巖。隆務河群(T1-2L):灰、深灰、灰綠色砂巖、粉砂巖、板巖夾薄層灰巖及礫狀灰巖。自下而上,灰巖逐漸減少、變薄。    隴南地區是我省基巖滑坡最發育的地區,秦嶺褶皺系伴隨許多近東西向的深大斷裂帶,巖層受區域變質作用,經長期內外營力作用,最容易產生滑坡。
  • ——武警甘南支隊舟曲特大泥石流搶險救援記
    中隊全體官兵剛轉移至安全地帶,瘋狂的泥石流便似千軍萬馬從中隊營區旁的羅家峪狂嘯而過,只聽「轟」的一聲巨響,與中隊一路之隔的一棟樓房瞬間坍塌,在樓上奮力呼叫親人的一名婦女一下子不見了蹤影。  泥石流襲過,萬家燈火的舟曲縣城,變得一片漆黑……  這時,泥石流已漫延至中隊門口用沙袋築起的防護堤前,好險。
  • 舟曲泥石流災難周年萬人祭 倖存者廢墟前落淚
    倖存者在廢墟前祭奠逝者 丁凱 攝 本報特派記者 李東朝 吳樹權每日甘肅網 (微博)-西部商報訊 昨日「藏鄉江南」舟曲縣城萬人出動祭奠遇難親人。去年8月8日(農曆七月二十六日)凌晨,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致千餘人遇難,數百人失蹤。按照農曆計算,昨日正好是舟曲特大泥石流周年祭。在祭奠現場,一個個倖存者雖然滿含淚水,但他們眼神中卻透出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和美好期盼。災害過後 痛失6親人馮杜平,40歲,剛剛步入不惑之年,一家10口人中6人被泥石流無情地吞噬。
  • 《西遊傳》沉痛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難者 8.15日停服公告
    為了響應國務院的號召同時表達對舟曲泥石流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西遊傳》將在2010年8月15日0:00—23:59全國哀悼日期間,關閉所有伺服器、停止遊戲進程,暫停運營服務1天,一起為舟曲遇難同胞默哀!
  • 潛院爆破專家臨危受命 冒死赴舟曲會診堰塞湖
    新華社發    8月8日凌晨,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不僅許多家庭一夜間家破人亡,還形成了罕見的城中堰塞湖,給搶險救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災情發生後,包括海軍潛艇學院爆破教研室教授張可玉在內的全軍 8名頂尖水下爆破專家迅速趕到舟曲「集體會診」,為清除堰塞體支招。儘管病倒在搶險一線,69歲的張可玉仍多次發簡訊方式向首長們提出自己的建議,最終使清淤工作順利進行。
  • 甘肅舟曲泥石流 武警官兵馳援一線丨荔枝軍事
    通訊員/何杰 張華釗 侯崇慧 編輯/田柳 高志鵬  連日來,強降雨導致甘肅舟曲部分地區突發泥石流災害
  • 甘肅這麼慘烈的泥石流,如果不是採砂,還能是什麼原因?
    2018年6·30暴洪泥石流帶來的陰影還沒有消散,大家都在為文縣祈禱,祈禱這一次災難不會再發生,祈禱文縣的老百姓可以躲過這一劫。但是,老天爺似乎沒有聽見大家的心聲。洪水幾乎淹沒了整個文縣。暴雨和洪水引發了泥石流,當地百姓被困在洪水之中,路都被淹沒了,橋也被衝毀了,他們無路可逃。除了等待救援,別無選擇。可是,路都沒有了,談什麼救援?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 一場在舟曲的難忘旅行……
    從迭部縣的郎木寺發源,是一條流水緩緩的小河,一路顛簸,又容納了許多條河流,在舟曲便形成了湯湯不息的氣勢,泛著青銅的聲響。流過舟曲,依舊滔滔東去,直入嘉陵江,便形成了浩浩蕩蕩的氣勢,但我尤為感觸的只在舟曲這一段,我親眼目睹了白龍江對舟曲的慷慨和滋潤。
  • 從甘肅文縣暴雨泥石流淺談泥石流形成條件
    泥石流是指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庫塘潰壩等水源激發,形成的一種夾帶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發,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砂石塊衝出溝外,在寬闊的堆積區橫衝直撞、漫流堆積,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危害。
  • 甘肅舟曲泥石流致6萬餘人受災 半數受災通村公路已搶通
    8月6日以來,舟曲縣境內先後發生4次強降水過程,引發泥石流災害。據甘肅省舟曲縣政府8月24日通報,此次災害共造成19個鄉鎮176個自然村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數達61875人。目前,各項搶救工作正在進行中。
  •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之八二:花開舟曲
    《詩的眼晴看舟曲》之三十二十年舟曲圖/ 韓小平(白龍江奇石收藏者)文/滴水生根十年前的二0一0年八月八日,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二0二0年八月十二日新華社客戶端推出了《舟曲十年》的新華社音視頻報導。
  • 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動的形成條件與動力機制
    主要包括由於暴雨、洪水、融雪、水庫滲漏潰決、人工灌溉或排水等原因,使大量地表水或地下水進入斜坡,巖石抗剪強度急劇下降,誘發崩塌、滑坡;地震、人為爆破、工程開挖、填棄碴土等原因改變斜坡應力狀態,引起斜坡失穩。(二)崩塌活動的動力機制崩塌是斜坡上的巖土體在自重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現象。
  • 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陡峻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條件:地形上,山高溝深、地勢陡峻,溝床縱坡降大,溝谷形狀便於水流匯集。溝谷上遊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鬥狀,周圍山高坡陡,植被生長不良,有利於水和鬆散土石的集中;溝谷中遊地形多為峽谷,溝底縱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夠向下遊快速流動;溝谷下遊出山口的地方地形開闊平坦,泥石流物質出山口後能夠堆積下來。
  • 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基本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條件:在地形上具備山高溝深、地勢陡峻,溝床縱坡降大、流域形態便於水流匯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
  • 山洪泥石流形成的條件
    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巖石層。  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降雨引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1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巖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
  • 九色甘南拉卜楞,全域旅遊在心靈—「四季甘南」之七二:花開舟曲
    《詩的眼睛看舟曲》之十四念布昂讓神山的曲紗瀑布 ——舟曲巴寨溝端午朝水節民俗文化原創首發/ 滴水生根念布昂讓神山的曲紗瀑布,從天堂掉下來的一顆珍珠,一串項鍊,一滴一滴的曲紗瀑布灌頂著一顆顆珍珠般的新水,又酷似一串串閃閃爍爍的項鍊,沐浴著你的心靈……
  • 生活常識篇:[2]泥石流地質災害預防及自救
    泥石流是一種地質災害,在地質災害前面,生命是相當的渺小。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國家損失。這是一次特大的泥石流,還有較多的是屬於中小型的泥石流數不勝數,在中國,山地較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都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而發展起來的,更是加大了泥石流滑坡的發生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