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接地氣 創意帶回家(假日觀察)
天壇公園文創作品陶瓷杯。資料圖片
北京動物園推出大熊貓為主題的玩偶、茶具。 記者賀勇攝
天壇公園文創擺件。資料圖片
頤和園文創作品十七孔橋御尺。資料圖片
北海公園白塔LED小夜燈。資料圖片
北海公園的文創堂。資料圖片
繼元旦首版公園「年貨禮包」發布後,近日,北京11家市屬公園的「全家福」——「春日手信」「皇家禮物」等全新「春天版」文創禮物在北京植物園桃花節亮相。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90平方米的店內,匯集了11家公園237類、3000餘件文化創意禮品,包括:擺件掛飾、文具衣帽、玩具飾品、生活用品等多個品類。市民遊客在觀花賞景之餘就可以把充滿京味兒特色的「公園禮物」帶回家。
十七孔橋御尺、白塔LED小夜燈
讓景觀文物「活起來」
「研究和推廣具有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和文化服務,是我們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處處長王鵬訓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種類多樣、質量可靠、價格接地氣的文創產品,逐步淘汰那些低端旅遊紀念商品。」
說起北京市屬公園,可不是簡簡單單種些花花草草的場所,11家公園中既有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和天壇公園,也有著名的北海公園、中山公園、景山公園、香山公園等皇家園林,還有北京動物園、北京植物園等專類公園,另外還有以櫻花著稱的玉淵潭公園、以「亭文化」聞名的陶然亭公園、北方賞竹及植物造景典範的紫竹院公園……讓公園裡的景觀與文物「活」起來,是各大公園創作文化創意產品的總思路。
頤和園內的十七孔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以此代表性景觀為題材,頤和園推出了文創產品——十七孔橋御尺。「該產品將尺子的瘦長形狀與十七孔橋的長橋造型進行很好地結合,其便攜性與功能性突出,同時採用木材做原材料,很好地體現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劉洋對此讚許有加。
白塔是北海公園乃至古老北京城的地標性建築,北海公園推出了以白塔形象為基礎的LED小夜燈,使用了蓮花、祥雲等吉祥元素,並選用質感透明的材質,使肅穆莊嚴的白塔通過現代的新型發光材料,呈現出祥瑞意境。
天壇公園主打「祈年殿」文化元素,他們推出的一款陶瓷杯,杯託、杯體、杯蓋分別是白色、紅色和藍色,整體展現出藍天映紅牆的意境。白色的杯託結合了圜丘的造型特點,藍色的杯蓋借鑑了皇穹宇頂部的造型,體現了天壇的建築美。「沒想到這款售價僅49元的陶瓷杯這麼受歡迎。」工作人員表示。
立意新穎、功能實用
適銷對路才有出路
近年來,文創產品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機、「奉旨旅行」「如朕親臨」的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引發消費者的追捧,一度在網店賣斷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文創產品研發應遵循三個理念,即應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學術研究成果為基礎。文創產品的研發不僅要注重知識性,也要講究實用性和趣味性,使文創產品接地氣。」按照這樣的標準,真正符合文創精品的好作品仍然不多。記者注意到,許多產品只是簡單地將各個公園的特色文化以圖像的方式應用於各種產品,比如文化衫、手機殼,雖然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但仍然缺乏讓人腦洞大開的驚喜。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公園文創產品的開發主要採取三種形式:由本公園的文化產業開發部門自行開發設計、委託外加工生產;全權委託、授權合作企業設計並製作生產;公園與企業合作開發,並委託生產。無論哪種開發生產模式,文化產品都必須體現歷史名園的特色與相關文物藝術和文化特徵。
就拿頤和園來說,其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園內現存各式宮殿、園林古建7萬平方米,文物藏品4萬件,其中包括釉色鮮潤的歷代名窯瓷器、雕鏤精工的玉雕牙雕、色彩斑斕的織錦以及珠寶、翡翠、珊瑚、瑪瑙裝飾的形形色色的宮廷陳設,可以說為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和靈感。截至目前,頤和園文創產品已形成皇家生活用品、宮廷美食等8個系列,總數為400餘件,其中不乏優秀之作。
當然,有好素材也不一定有好產品,「很多產品貌似文化內涵豐富,但是實用價值不高,種類多雷同,造成看上去很美,消費者卻沒有帶回家的衝動。」一家公園負責人說。另外,好的文創產品不光立意新穎,功能實用,更應適銷對路,迎合大眾需求。北京動物園負責人表示,針對北京動物園遊客群體構成,我們認為最應了解當前孩子最喜歡的是什麼動物元素、家長最能接受什麼價位商品等信息,進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開發。
公眾參與、激發創意
用產品開發促進文物保護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屬公園共有文創體驗店23個,今年預計繼續增加,包括香山公園香爐峰的「最高」文創店、紫竹院問月樓的文創旗艦店和動物園的「鵜鶘商店」等。今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還計劃投入240萬元用於文創工作,將重點推出皇家園林主題產品、「百花集」創意市集等。
「首先,我們要更加重視文創產品開發,把文創商品的開發與文物保護、文化活動、展覽展陳、科普活動結合起來,使文創工作真正成為挖掘公園歷史文化,展示公園形象的平臺,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滿足遊客的需求。」王鵬訓表示。
其次,要建立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機制,尤其善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創產品設計。一些公園負責人表示,臺北故宮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做法可以借鑑,比如通過開展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廣泛向社會徵集創意作品;還給參賽者舉辦特展和美學解析講座,方便他們更好地理解院藏文物的內涵,激發創意潛力。「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的創意,就是在2010年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的。
「要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收藏在庫房裡的文物以『文化符號』的形式呈現在廣大遊客面前,以『旅遊伴手禮』的形式走進尋常百姓家。」頤和園園長劉耀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