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文/圖
這裡是鄭州黃河中下遊唯一往外凸出的地方,站在高點,可更好地欣賞黃河壯美;這裡有彩色慢行道路,還有豐富的綠植、花木。
近期,鄭州市開展社會各界視察「雙改」(加強社會各界對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工作活動,10月23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媒體對「雙改」典型進行了探訪,當天下午3點多,大家來到了鄭州黃河灘地公園。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景觀初現,將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據介紹,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以來,鄭州市委、市政府謀劃了落實國家黃河戰略12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210平方公裡的核心起步區。
核心起步區將建設「兩城三園四地標」。其中,兩城是指滎澤古城、運河新城;四地標為黃河樓、《天下黃河》綜合演藝體、黃河國家博物館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三園即黃河文化公園、汴河遺址公園和黃河灘地公園。
而建設中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也是體現鄭州「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點民生工程。
現場,伴著十月的秋風,灘地公園滿眼綠植,往遠方望去,黃河盡收眼底,偶爾還有幾隻候鳥從河面飛過,慢行道兩旁,紅色、黃色的樹葉讓道路顯得更加靜美。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項目工作人員黃嬌嬌介紹,灘地公園西起江山路,東至花園口黃河大橋,南達S312,北抵黃河;規劃面積44平方公裡,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目前主要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渡口廣場三個觀景點和九縱三橫22條60多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22條共計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
在功能上,灘地公園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
值得一提的是南裹頭觀景點,該觀景點總面積3公頃,南北長度170米,東西寬110米;項目西側設計了觀河平臺讓人登高遠望,感受黃河的壯美奇觀;中部設計了惠濟黃河客廳,滿足市民喝茶賞景休憩功能訴求。東側為惠濟劇場,給遊客一個集小型音樂會,表演、演講、休息等多種複合功能為一體的惠濟劇場空間。
黃嬌嬌表示,南裹頭觀景點是鄭州黃河中下遊唯一往外凸出的地方,站觀河在平臺上,可以更好的欣賞黃河美景。建成後,會免費對外開放。至於完工時間,現在還沒確定。
為啥叫「南裹頭」?黃嬌嬌稱,這裡是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2244米,64年該段經裹護整理,因處於河水南側,故名「南裹頭」,工程常年靠河。
據了解,灘地公園近期投資約13.5億元,重點建設慢行系統骨架、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生態修復、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和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目前,22條共計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南裹頭觀景點、海事觀景點、惠武浮橋觀景點(一期)3個節點基本建成。
(編輯 吉倩倩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