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有一座縣城
被譽為「中國小海鮮之鄉」
這裡濱海且地處丘陵地帶,奇異的地形造就了豐富而壯闊的山海景觀;這裡坐擁59萬畝的淺海、21萬畝的灘涂、19萬畝的海水養殖基地,海鮮數之不盡;這裡還有千百個地道的村落,風情殊勝、一派天然。
今天,小編就帶你出發台州三門
走進那些適合秋天去的村落
這些村落,秋色正美好,海鮮正鮮甜!
濤頭村地處花鼓漫島,位於三門灣畔,東臨蛇蟠洋,距三門縣城20公裡,驅車僅20多分鐘便可到達。這裡四面環海,村中有塘,塘中有村,村民基本以海水養殖為主業,來了這,青蟹、小白蝦吃到飽,一條環行遊覽路線騎行驛站,更是移步換景,如在畫中遊。
濤頭村被譽為「中國海上畲鄉」,走進村子,有畲族街、海上畲屋主題展館,遍布紅藍相接的畲族風情塗鴉,就像走進了畲族元素的世界,濃濃的畲鄉風情撲面而來。這裡還有風情小廣場、水上舞臺、山頂觀景平臺,可以多角度遇見山海風景。
船幫裡,由曼岙村、大周村、盧家塘村組成,是遠近聞名的網紅鄉村。走進這裡,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房屋與房前屋後的花草樹木、牆壁上的3D壁畫相映成趣,恍若置身童話王國。這裡還有船幫主題公園,可以深入了解三門的千年船幫史和海防文化。
船幫裡大周村的竹筒宴,可是一絕!青蟹、梭子蟹、對蝦、蟶子、血蛤、南瓜、芋頭等山海之味,放進竹筒裡大火蒸熟,海鮮的鮮味混合著竹子的清香,是大周村款待客人最誠摯的美味。
梘頭村,是三門縣內現有建築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築群落的典範。村子平均海拔四五百米,四周被梯田包圍。秋收之際,隨著山勢的起伏,錯落有致的梯田稻穀金黃,村子似是成了一幅明黃的油畫。
犁牛耕田、番薯粉製作、家做黃酒、搗薑汁、編草帽、結蒲鞋、編竹籃等充滿傳統農家味的場景,是梘頭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如今稻子豐收,最淳樸的鄉愁,似乎來這裡便可以尋見。
圖/三門美圖採風團
黃泥洞村位於大蛇山南麓的南坡山坳裡,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鄉村歷史文化的「活化石」,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攜帶著歷史信息。
村內現有主要建築及設施均為蛇蟠石所築,大部分建築為50—70年代重建,沉積了千年的厚重底蘊,沿著村道散步,可以領略蛇蟠石的歲月沉澱。蛇蟠島上海產豐富,擁有大面積天然灘涂和海產養殖塘,來了黃泥洞村,也可以去到附近的「海鮮一條街」漁光曲路盡享海鮮盛宴。
漁家岙村,枕山面海,是浦壩港鎮一個美麗的小漁村。這裡以新鮮的小海鮮最為出名,共有灘涂資源2000多畝,海水養殖面積400多畝,養殖青蟹、蟶子、瓜子蛤、紫菜等水產品。漫步村中,漁船、漁網、石頭屋、魚雕塑、小海鮮壁畫等「海」元素隨處可見。
這裡既靠山又靠海,所以山上長的、海裡遊的,塘裡養的,都可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你可以在這裡逛美麗鄉村,賞山海美景,看醉美灘涂,見識討小海絕活,了解漁家文化。
圖/王都旺
下岙方村,位於花橋鎮龍頭山下。秋季,正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登上龍頭山攝影平臺,遠方的連片灘涂和近處的村落盡收眼底,在這裡打打太極拳、練練瑜伽,亦或者寫生攝影,都是極好的。
圖/章宏獎
行走在村裡,可以逛遊客長廊、一方魚苑、漁耕文化展示廳,近距離感受下岙方村的漁家風情,也可以去灘涂上討小海,體驗漁民生活……這裡新鮮打撈的青蟹、對蝦、小黃魚、鯧魚等,最家常的做法,最實惠的價格,總會讓你大快朵頤!
圖/李延平
台州三門這6個村子,你都來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