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宮火了。前來故宮遊覽該景點的遊客絡繹不絕,然而實際上,真實的延禧宮是
曾少人問津的延禧宮
已成故宮熱門景點
近日,記者趕到故宮時發現,位於東六宮的延禧宮門口已經聚集了大量遊客,一度需要排隊才能進入延禧宮參觀。
一名在延禧宮附近值班的故宮工作人員稱,延禧宮在東六宮中屬於比較偏僻的一宮,古代也多次發生火災,並不算很受人「待見」。
延禧宮門外遊客排起長隊
記者了解到,在延禧宮門口排隊的遊客中不少人都是「慕名前來」。
也有一些遊客是在故宮參觀的過程中偶然路過延禧宮,但是看到延禧宮門上的牌匾之後,意識到這裡是某電視劇的由來,因而停下了腳步。
歷史上延禧宮歷來不被重視
延禧宮是紫禁城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的東南下角,即第一排的東側。
先講一講延禧宮的正史沿革:延禧宮初名長壽宮,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改名延禧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後三宮和東西六宮平面圖
後三宮和東西六宮鳥瞰圖
東六宮平面圖
延禧宮前後兩進院,前院正殿五間,覆黃色琉璃瓦歇山頂,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三間。
後院正殿五間,亦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黃色琉璃瓦硬山頂。
不過延禧宮歷來不被重視,關於曾經居住的主人,史料並沒有太多的記載。
查閱資料也並未找到確切的關於嘉慶皇帝生母、令妃魏佳氏曾居住在延禧宮的史料。
延禧宮今貌
而歷史上的延禧宮,也可能是東西六宮中命運最差的,屢遭火災,被徹底燒毀的。
因此,延禧宮當年的外觀和內部陳設的確切模樣已無人知曉,史料所載也相當有限,但可以確定的是它與東六宮其他五宮基本是一致的。
如今的延禧宮
成了「最另類」的存在
據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顯示,東西六宮只有延禧宮這一處與其他不同,不是空空的,就是標了一個類似歐洲宮殿的圖標。
沒錯,如今的延禧宮是故宮裡最獨特的建築,或者說是最不倫不類的建築。
故宮博物院導覽標牌上的延禧宮標識
故宮博物院平面圖
東六宮中的延禧宮
東六宮中的延禧宮
說其不倫不類,原因有二:
一是主體建築是一個被稱為「水晶宮」的西式建築的骨架;
二是周圍是民國時期修建的二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庫房,這兩者的風格與整個紫禁城的宮殿是迥異的。
不過這與眾不同的延禧宮也因此創造了紫禁城的多個第一和唯一:第一座和唯一一座西洋風格建築,唯一一座「爛尾樓」建築,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
現今的延禧宮水殿
我們先來看看,劇中的延禧宮是什麼樣的。
事實上,現在的故宮博物院裡已經沒有劇中延禧宮的原貌。
據「微故宮」全景瀏覽地圖顯示,延禧宮位於故宮博物院東六宮,它的真實面貌是這樣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場大火,開啟了延禧宮此後多災多難的百年歷史。
這次大火燒毀了延禧宮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就剩下宮門。
單霽翔院長在一次講座中也曾表示,延禧宮與其它宮殿不同,是因為宣統元年(1909年),在延禧宮原址上開始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築,自此面貌全變。
西洋建築名叫靈沼軒,在同一年,因為形勢變了就停工了,自此成為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一個爛尾樓。
沒錯,北京最古老的爛尾樓,就是它了……
網友表示,怪不得這個地方破破爛爛的:
還有網友入戲太深……總算知道裡面的角色為啥沒有好下場了:
如今就算「爛尾樓」
也可能重現
據了解,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故宮博物院還專門在延禧宮前豎立了一塊標誌牌,並在上面發布了延禧宮內主要建築——靈沼軒的虛擬實境體驗二維碼,遊客掃描二維碼後,就可以通過手機全景觀看靈沼軒修復後的樣子。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觀看「全景故宮」
一名體驗過虛擬觀看的網友表示,通過對比建築的原本設計和現存遺址,更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興衰、時間的更替,「特別感慨。」
其實,這種用有趣的方式與大眾接觸和交流,一直是故宮正在努力嘗試的方向,故宮曾耗時3年搭建了「數字故宮社區」。
在這裡,人們可以欣賞到故宮收藏的每一塊地毯;書法愛好者可以臨摹故宮收藏的7000件書法作品,並交由機器打分;故宮還邀請了專家給《寫生珍禽圖》中的每隻飛禽配了真實的叫聲,點擊之後,鳥會飛會叫會吃食……
此前,在採訪中,單霽翔也曾不無自豪地表示:「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全世界的博物館中,最強大的數字平臺已經誕生在這裡。」
故宮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博物館,而是一個文化展示、公眾教育和學術交流的平臺。而不斷擴大開放的故宮,也將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