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憑什麼有那麼多珍貴古建築?

2020-12-19 小Hao帶你下館子

都說「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古建築佔現有全國國保古建築總數近五分之一,有最早的木結構古建築「五臺山佛光寺」,也有最早的木結構佛塔「應縣木塔」,山西作為「古建大省」聞名於世。

那麼,山西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古建築,而且很多還是國寶級的古建築?有人為保護,更多的是歷史原因。

五臺山佛光寺

1、「表裡山河」,少戰亂

俯瞰整個山西地圖,西面有黃河和呂梁山,東面為「天下之脊」太行山,山河環繞,地形封閉,這種獨特的地形被叫做「表裡山河」,構成全省的天然屏障。

這樣半封閉的地理環境,就造成了戰亂時代,山西易守難攻的局勢。也正因為這樣,古代時山西受戰爭困擾較少,古建築也免於了戰爭破壞,因此古建文物才得以較好保存。

晉祠聖母殿木雕盤龍

2、歷史悠久,宗教興盛

自古以來,山西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建立了唐朝。在宋朝,山西也是北方主要的發達地區。

在古代,山西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地區。而且古代帝王為鞏固統治,必然要發展宗教,於是山西宗教興盛。隋唐時期,佛教和道教在山西都發展壯大,也隨之建立了許多的古建廟宇。

晉祠聖母殿

3、氣候適宜,乾燥少雨

山西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乾燥少雨,白蟻危害少,有利於木構建築保存。且冬天山西的寒冷氣候,也可以滅殺木材中的蛀蟲。

大同華嚴寺

4、晉商富庶,造福山西

晉商聞名天下,用財富建立了一座座宗祠廟宇。唐宋時期,晉商發展崛起;明清時期遍布各地的票號更為晉商帶來了滾滾財富。在古代,事業有成之後,要造福家鄉,光耀門楣。於是,深宅大院拔地而起,比如喬家大院。

5、民間信仰濃厚

山西當地的鄉土信仰濃厚,傳承久遠,只一個晉源區便有四十餘處寺廟。且古代山西民間結社組織發達,歷代鄉紳會組織修繕,這對於修建保護廟宇很重要。

喬家大院

6、近代經濟發展緩慢

近代以後,東南沿海地區興起,北京天津,沿海地區大拆大建,發展經濟。而山西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緩慢,拆建建築活動較少,也就保護了這些古建築。

金代高平市二郎廟戲臺

也是由於一部分古建築外表過於樸素,實在不像很珍貴的歷史文物,例如唐代廣仁王廟,最早的金代高平市二郎廟戲臺。

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雖然那時候物資相對匱乏,但是政府已經重視起了保護文物。

時間可以衝刷一切痕跡,但是這些古代建築躲過戰火,躲過千年風風雨雨,依然坐落在三晉大地之上。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我們應當好好保護,珍惜這些歷史古建,讓它們不被風雨破壞,也不受人為侵害。願這些珍貴的歷史古建築永垂於世。

相關焦點

  • 地上文物看山西,太原純陽宮「變身」山西古建築博物館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目前,現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築數量,山西佔到全國七成以上。繼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於4月10日在太原文廟掛牌成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山西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約53875處,其中古建築就有28027處,古建築數量在全國首屈一指。這些古建築與壁畫、雕塑等共同組成寶貴的國家文化遺產,經過時光的洗禮,展示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 地上文物看山西,太原純陽宮「變身」山西古建築博物館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目前,現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築數量,山西佔到全國七成以上。繼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於4月10日在太原文廟掛牌成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山西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約53875處,其中古建築就有28027處,古建築數量在全國首屈一指。這些古建築與壁畫、雕塑等共同組成寶貴的國家文化遺產,經過時光的洗禮,展示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 「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山西的古建築為何能保留這麼多?
    常言道:「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陝西。」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國山西省和陝西省的地上、地下是全國各省市裡文物最多的兩個省。陝西省擁有全世界都望塵莫及的帝王及古代貴族的陵墓群,大量已發掘和未發掘的陵墓,為我們展現了我國璀璨的古代文明。
  • 地上文物看山西
    來源:中國文化報原標題:山西省文物局:守好歷史文脈 堅定文化自信「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省歷史傳承悠久、文物遺存豐厚,擁有館藏文物320餘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萬餘件。它們凝聚了三晉先民雋永的智慧,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向世人講述著不老的三晉傳奇。
  • 文化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古建王國不只有煤炭
    提到山西,你可能想到的是這樣的但事實上,除了煤炭,山西也有超多旅遊資源,比如著名的平遙古城。俗話說,陝西看地下文物,山西看地上文物,今天豬豬就來跟大家聊聊山西旅遊的那些美景和美食。喬家大院,是清代著名晉商喬致庸的宅第,這座862年修建的宅院至今保存完好,不僅有數千件珍貴文物,還有當時山西的風俗民情的縮影。壺口瀑布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奇怪,壺口瀑布不是陝西的嗎?為什麼會出現在山西這裡。
  • 為什麼說「地上文物看山西」?
    >何止是優勢,簡直有「碾壓之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前十的省份 山西452處 | 河南357處 | 河北273處 陝西243處 | 四川230處 | 浙江229處 江蘇224處 | 山東191處 | 湖南183處 | 內蒙古141處
  • 山西,何以成為中國的「地上文物寶庫」?
    文物,承載歷史,傳遞著文化記憶。文物喪失,意味著民族失憶。中國歷史悠久,文物古蹟廣布於九州大地,其中尤以陝西和山西為最。正如大家熟悉的那句話:「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陝西歷史博物館,也成為文物愛好者的打卡聖地。提起山西,人們一般會想到煤炭、麵食和老陳醋。殊不知,山西也是文物大省,是當仁不讓的「地上文物寶庫」與「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為什麼「地上文物看山西」?
  • 地上文物看山西:木的華章
    資料圖片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6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地上文物看山西:木的華章》的報導。山西是木的天堂。2.8萬餘處古建築像散落的珍珠,點綴著表裡山河。其中,652歲以上的木結構古建築數量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
  • 地上文物看山西:木的華章
    近年來,有一批古建愛好者,他們不全是山西人,但都對這裡非常熟悉。有人拍攝古建築,讚嘆鄉間村野裡直徑過米的粗壯大梁;有人手繪古建築,用筆勾勒出歷史的遺韻;有人講述古建築,帶領全國各地的愛好者踏上研學之旅;還有人直播古建築,讓網友「雲遊覽」古代建造技藝。  「中國人認為五行裡,木頭最貼近人的生命,最溫潤,中國人把木結構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 地上文物看山西:去了才知道什麼叫元以後的文物,我們都顧不上收拾..
    By 北堂君有人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還有人說,「江南才子山東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留存了不同的風土人情,說到文物資源,除了到處秦磚漢瓦的陝西,要看地上文物,就得首推山西。我們看一下歷次文物普查的概況,就能明白為什麼北堂君會冒著嚴寒跑到山西去過假期了。
  •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掛牌成立 太原純陽宮有了「新身份」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設立古建築保護、彩塑壁畫與石刻保護、長城與古村落保護、紅色及近現代文物保護、科技保護與工程技術五個研究所,負責全省地上不可移動文物的調查保護研究;制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規範和標準;承擔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和勘察設計;承擔古建築考古學編年研究,建立中國古建築編年譜系;承擔彩塑壁畫資源調查、研究及方案編制;承擔古建築、彩塑、壁畫傳統工藝、技術、材料、病害研究
  •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丨山西文物之最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境內古蹟繁多,蘊含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才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
  • 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山西為什麼能保留如此多地上文物?
    山西,黃河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歷史標籤。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正所謂「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到過山西,才知華夏」。建築作為歷史文化與藝術的重要物質載體,山西古建築代表了中華文明歷史建築的精華。
  • 「濤濤說古建」和北京古建相比,為什麼山西古建築看起來那麼土?
    古建築常言道:「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陝西。」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國山西省和陝西省的地上、地下是全國各省市裡文物最多的兩個省。(明清之前)非常多,雖說每個朝代都有變化,但是較大的變化還是從元末開始古建。
  • 地上文物看山西,重點文物全國第一,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上一期我們講了山西沒什麼人看,有點心塞,不過不能打消繼續寫山西的積極性。上期說過山西的歷史走出過多個帝王有漢人也有少數民族,除此之外其實也出過衛青、霍去病、關羽、寇老西、河東裴氏17宰相等文臣武將和顯赫家族,不一一闡述,今天不說山西的人,說說山西的物。
  • 現存四大唐代建築皆在「地上文物博物館」的山西,讓我們看下它們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築,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一、南禪寺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天台庵大殿雖然具有很多後期修繕的痕跡,但其依然是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的珍貴實例
  • 山西12處古建築壁畫被盜 文物保護被指投入不足
    網友「愛塔傳奇」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近日,有網友稱近年來山西多處古建築壁畫被盜,目前可確定的有十二處,其中平遙縣境內有三處被盜。記者昨日從平遙縣公安局了解到,目前警方已經立案偵查,尚不能確定三起文物盜竊案是否同一個團夥所為。國家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經看到相關信息,正在研究方案。
  •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築博物館)掛牌
    繼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於上周成立後,4月13日,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築博物館)掛牌。這個新組建機構整合了原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山西省古建築維修質量監督站三家單位,將全面擔當起山西地上文物的保護、研究、傳承和弘揚工作。
  • 地上文物看山西,這裡有古代工藝水平最高的文物,保存問題卻堪憂
    說到我們中國,世人都知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從三皇五帝開始,單就歷史留下的文物和遺址,中國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單就留存至今的文物,就數不勝數,這還不包括已經被損壞和遺失國外的那些,可以說要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這些都是不可缺少和寶貴的歷史資料,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的瑰寶。
  • 中國哪個省的文物最多?不是陝西、山西、河南噢
    哪個省市區的不可移動文物最多?我覺得肯定不是北京,面積太小,先天劣勢。莫非是山西?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嘛。也可能是河南,儘管俗話說「河南地上文物第二」,可萬一人家是謙虛呢?不猜了,直接看榜單!我定睛一瞧:果然,北京排在倒數。第一名是:浙江奪冠,沒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