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伴隨大範圍寒潮天氣的來臨,春運正式拉開帷幕。天寒,擋不住人們返鄉或出遊的熱情。出行路上,人民群眾的冷暖與安危,也是氣象部門心之所系。
春運來臨前,氣象部門在道路安全隱患區協助開展排查;春運期間,在交通樞紐處「直播」天氣與交通實況。在前方,氣象工作者為旅客送去實時天氣預報;在後方,他們將氣象科技成果運用到精細化預報中。
中央氣象臺:關注國家需求變化 服務百姓點滴生活
1月31日,2018年春運氣象服務已於春運開始前一天有序拉開大幕。就在幾天前,我國中東部地區遭遇了今年入冬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嚴重的一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不少公眾直呼身處現實版的「冰凍星球」中。
在今年春運開啟之際,多地積雪尚未消融,低溫仍是主旋律。始發地、目的地的天氣怎樣?道路交通是否受雨雪影響?如何合理安排行程?1月31日,中央氣象臺發布的首份《春運氣象服務專報》(以下簡稱《專報》)就給公眾提供了參考依據——截至2月5日,受頻繁南下的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將持續偏低狀態,黃淮、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偏低4℃至6℃;西南地區東部有持續弱雨雪天氣。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專報》在關注交通運輸的同時,更著眼於煤、電、油、運和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內容。因為雨雪、冰凍、寒潮、海上大風等天氣會對國家的能源調度產生較大影響。」中央氣象臺氣象服務室副主任張立生說,「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的戰略方針和部署,滿足運輸結構調整及百姓生活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中央氣象臺也將服務進一步精細化並有所側重。」此外,各大港口的運輸安全也是今年春運氣象服務的重點之一。
張立生介紹,每一份《專報》都會根據全國天氣的變化而有所側重,例如今年第一份《專報》的重點就是1月29日至2月5日大範圍寒潮天氣對全國主要公路的影響及建議。如果遇有重大災害性和高影響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還會組織製作《重大氣象信息專報》,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委。此外,近幾日中央氣象臺還與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
「不僅要關注國家對氣象服務需求的變化,還要著眼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為各相關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外,中央氣象臺進一步細化公眾氣象服務,通過微博、微信及相關網站等及時為百姓送去他們最關心和關注的內容。中央氣象臺產品服務科科長劉芯竹告訴記者,與決策服務內容不同,中央氣象臺將就公眾氣象服務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具體預報內容進行聯動,為各地公眾提供更加精細化、本地化的預報和建議。此外,中央氣象臺還將製作發布與春運相關的科普連結和相關圖示。
由於春運時間跨度長,且公眾更關注春節前後的交通和天氣情況,但天氣難免會有變化,所以中央氣象臺公眾服務平臺會在發布預報信息後再提示公眾持續關注臨近時段的天氣,從而合理安排行程。目前,公眾關注最多的還是對交通影響較大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我們會第一時間在微博、微信發布相關預報預警信息,可供春運旅客參考。」劉芯竹說。(黃彬)
湖南:開設「春運氣象臺」溫暖返鄉路
旅客在「春運氣象臺」前諮詢天氣。尹婷 攝影
旅客掃描天氣二維碼。尹婷 攝影
2月1日,由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開設的「春運氣象臺」走進長沙高鐵站,在候車大廳「搭臺問診」,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氣象服務。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現場「天氣問診臺」規格升級,氣象預報員、氣象客服人員以及志願者紛紛出動為公眾答疑解惑,服務團隊更具專業權威性。「這是春運氣象服務專報,希望對您出行有幫助!」氣象志願者們向旅客、車站工作人員等發放春運專題氣象服務材料,講解科學防範寒潮大風、低溫雨雪、道路結冰等防災減災知識,為旅客送上陰晴冷暖的溫馨提示和平安出行的真切關懷。(尹婷)
四川:協同排查危險路段隱患
作為全國第二長的高速公路裡程大省,交通部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四川出行需求可達1.01億人次。險峻特殊的地形特點、冰凍雨雪等氣象條件和霧-霾天氣的不斷出現,給四川春運期間的陸運、航運、空運交通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四川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氣候評價室科長鄧彪介紹:「1月至2月,盆周山區和攀西地區道路結冰天數可達20天,川西高原一般在40天以上。今年春運期間全省霧-霾日數較常年偏多,川西高原、盆周沿山地帶可能出現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氣象服務形勢非常嚴峻。」
對此,全省氣象部門於1月初就提前制定了春運氣象服務方案和防範化解冰凍雨雪災害風險方案,特別明確了包括春運在內的2018年低溫冰凍災害風險隱患點和關鍵時段。「我們已經將受影響較大的路段進行了梳理,如巴廣渝高速,雅蓉高速敘永段,雅西高速漢源段,國道108、212、318,省道101、106、205等,並告知交通、應急等相關部門,幫助他們提前做好危險路段排查。」四川省氣象局防災減災處主任遊泳說。
縱觀四川版圖,以龍門山一大涼山一線為界,東部為盆地,西部為高原山地,「雨城」雅安位於兩者的關鍵過渡地帶。雅西高速公路穿越大西南地質災害頻發的深山峽谷,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國內乃至全世界自然環境最惡劣、工程難度最大的山區高速公路之一。尤其是雅西高速拖烏山至石棉這段51公裡長的路,海拔高、臨崖臨壁、急轉彎多,堪稱「魔鬼路段」。
針對此情況,雅安市氣象局於2017年12月4日就成立春運氣象服務技術小組,強化雅西高速泥巴山、拖烏山等重點路段道路結冰、積雪、大霧等惡劣天氣的監測和預警。「一旦轄區內發生極端氣象災害,當地氣象部門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災情調查並做好應急氣象服務。」雅安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鄭天才說。(孫豪傑 戈俐娟 蔡冰茹)
廣東:春運天氣網絡直播守護「回家路」
「踩點到位、設備準備、人員到位、車輛到位……」2月1日, 廣東氣象春運服務網絡直播正式開播。廣東省氣象局聯合韶關、清遠、雲浮、湛江、河源、梅州、潮州等市氣象局,首次開展省市聯動網絡直播,重點介紹當地實時的天氣、交通、便民措施等情況。此舉打破了春運服務地域局限,拓寬了春運服務維度,拓展了春運服務渠道,在服務產品的呈現方式上更加多元,資訊也更加豐富,不僅能夠充分發揮春運信息權威發布的優勢,而且更加貼合移動端的傳播需求。
此次省市聯動直播是廣東省氣象局創新推出的春運氣象服務新舉措,由省氣象服務中心牽頭,以春運主戰場——廣州交通樞紐為中心,聯合東南西北的主要出省要道所在城市——韶關、清遠、雲浮等地,首次採用遠程電視、手機直播方式開展省市聯動。直播節目在「廣東天氣」及各市天氣微信、微博、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各大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1月29日,直播信號已順暢連通。在廣東雲浮,市氣象局主持人張銀已做好了踩點等準備工作,但節奏依舊緊張。他將前往當地汽車總站、高鐵站進行春運天氣直播。2月10日,他還將為出省的摩託大軍做直播服務。在京珠高速公路粵境北高速公路段(簡稱京珠北高速)最高處常年有大霧,是粵北冰雪來襲的最前線。韶關市氣象局將直播地點設在此,特別播報京珠北高速的天氣、交通實況信息及未來京珠北高速的精細化預報。
據了解,春運期間,廣東省通過交通運輸系統旅客發送量預計約1.36億人次,較去年增長1.18%。廣東省氣象局與省交通廳(春運辦)以2018年春運數據共享為起點,進一步加強氣象數據共享、產品共用,為保障公眾出行和春運安全提供豐富的交通氣象服務產品。廣東省氣象部門還針對影響公眾出行的周邊省份及全國範圍內高影響天氣開展預報服務,並充分利用全省100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及時發布預警,為各級黨委政府部署春運工作提供決策支撐。(楊群娜 張銀河 鄭文絲 熊翠嬋)
湖北:春運首日赴高鐵站開展氣象服務
在武漢高鐵站開展現場服務。代蕊 攝影
在武漢高鐵站開展現場服務。代蕊 攝影
2月1日,春運拉開帷幕,湖北省公眾氣象服務中心派出春運小分隊,前往武漢高鐵站開展現場氣象服務工作。在武漢站,中國氣象頻道記者進行了現場直播,通過鏡頭展示春運實況,向公眾介紹春運天氣趨勢普及氣象常識。(唐悅)
遼寧:以預警為先導 建多部門聯動機制
在2018年春運氣象服務工作中,遼寧省氣象局與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建立了天氣信息快速通報和聯動處置機制,新增包括17個省中直部門春運領導小組成員在內的天氣快速通報微信群,並首次在春運氣象服務中使用遼寧氣象信息共享手機APP,完善以預警信息為先導的多部門應急聯動機制。
據介紹,天氣快速通報微信群是今年省春運領導小組成員信息共享、協同處置突發事件的主要通道,並由專人負責實時數據更新和維護,確保春運期間氣象信息製作完成後同步上傳至該微信群。此外,為滿足不同成員單位對信息共享的不同需求,省氣象局還首次推廣使用遼寧氣象信息共享手機APP。該APP軟體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下載安裝。用戶登錄APP後,能夠在手機上實時查詢全省天氣實況、預報預警、重要天氣決策服務等信息。
據了解,2018年春運期間,遼寧全省道路旅客發送量將達到6245萬人次,其中公路4200萬人次,且自駕出行人數增多。省氣象局根據這一特點,把公路氣象保障作為春運服務重點,與公安廳交通安全處、交通廳、運輸管理局、公路管理局和路政管理局等多家單位對接,梳理了《遼寧省高速公路災害性天氣應急聯動預案》,並突出加強災害性天氣預防、預報和預警,在往年只提供最長72小時預報的基礎上,增加了7天、11天到30天中長期滾動天氣預測,以及決策氣象信息數據共享。這不僅為春運期間交通部門科學調配運力、合理制定運輸方案在時間上預留出提前量,而且為各春運成員單位應對災害性天氣提供重要信息支撐。
據遼寧省氣象部門預測,春運期間大部地區降水偏多1-2成,節前有兩次降雪過程。省氣象局及時通過天氣快速通報微信群對預測信息進行發布,交通,鐵路、民航、運輸企業等根據該天氣信息,提前制定完善因雨雪天氣帶來的客流激增、延誤晚點、設備故障等應急預案,對容易積雪、結冰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提前備好應急物資和應急救援設備,組織好應急隊伍,建立應急調度機制,確保春運期間交通平安暢通。(張廣梅 薄兆海 韓秀君)
上海:做好「定點」影響預報
近期,南方頻繁出現的雨雪冰凍及大霧天氣,對交通運輸產生了不利影響。2月1日,春運正式拉開帷幕,上海氣象部門將突出「科技支撐」,全面提升春運氣象保障精細化預報服務能力。據悉,將智能網格預報技術成果應用到交通氣象預報服務中,是今年上海春運氣象服務的亮點。
從2010年世博會的分時段預報到後來的逐6小時精細化預報,上海氣象部門天氣預報服務的精細化程度一直在「升級」。在今年春運期間,上海市氣象局將會把每一小格空間解析度縮小到「1公裡×1公裡」,時間上最快可實現逐6分鐘發布未來0-2小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根據當天不同的天氣情況,網格預報會依據「最優集成方法」動態自動選擇最好的預報模式作為主打模式,比如上海「WARMS」模式、歐洲高分辨EC模式、美國NCEP模式等。智能網格預報技術聯合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讓上海這座城市在遇到極端天氣災害時,可以做到「定點」影響預報服務。
此外,上海市氣象部門還充分利用區域高解析度數值預報產品,製作上海到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能見度預報服務產品。目前,已能製作出能見度在200米左右的預報服務產品,並將運用在春節期間各大運輸線路上。針對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及高鐵站、港口和沿海海運等重點保障對象,氣象部門著重加強能見度、道路結冰、風力和降水等氣象條件影響預報,做好春運氣象風險預警服務。
據預測,2018年春運期間全市省際旅客運輸總量將達4601萬人次,同比增長6.01%。目前,上海已全面啟動春運氣象服務工作,從2月1日起,上海市氣象局還將在高鐵、動車主要出入口和長途客運總站等客流疏散地繼續開設「春運氣象站」,並由首席服務官和志願者團隊在現場為返鄉旅客提供實時天氣預報服務。(金成喆)
黑龍江五常:全面啟動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圖為工作人員在客運站向旅客介紹近期天氣情況。李惠 攝影
2月1日,黑龍江省五常市氣象局全面開啟春運服務模式,全力做好春運保障服務工作。該局加強了與運管、交通、電力、安監以及政府應急等部門的預警和應急聯動工作,及時掌握春運動態和服務需求,並利用簡訊、微信公眾號、氣象服務APP、火車站及客運站的電子顯示屏等傳播平臺,及時發布向社會公眾發布,為春運「回家路」保駕護航。(李惠)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