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水下生活單調乏味,官兵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更需要加大人文關懷力度。為了讓官兵能夠切身感受到親情就在眼前、溫暖就在身邊,每天都有陽光般的好心情,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實施了很多暖心舉措。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就帶你走近該基地,跟著官兵帶著「陽光」去遠航。
海軍艦艇編隊。(資料圖片)
解放軍報原文:
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緊貼任務實際開展海上政治工作——
帶著「 陽光」去遠航
大洋深處,潛艇官兵最渴望的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陽光。
近年來,潛艇部隊任務越來越重,航程越來越遠,官兵面臨的身心考驗也越來越嚴峻。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緊貼任務實際,創新開展「大洋」系列政治工作,讓官兵精神振奮地帶著「陽光」去遠航。
打造「大洋精品課堂」,培樹陽光般自信
今年9月,基地某潛艇接到命令:立即出發,潛航至某陌生海域。艇上官兵聞令而動,一致表示堅決完成任務。而就在幾個小時前,他們才剛剛返港。是什麼讓他們敢於連闖大洋,挑戰身心極限?
「是責任,也是自信!」基地領導告訴記者,「起航即出徵,下潛即戰鬥。潛艇官兵直面風險挑戰,沒有陽光般的自信是完不成任務的。」
這種自信,源自緊貼實戰的軍事訓練,也源自紮實有效的思想發動。基地要求各艇隊結合任務實際開設「大洋精品課堂」,以「實、短、活」為突破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官兵、服務打贏。
內容上求「實」。抓住潛艇起航、突破海峽和艇員身心進入疲憊期等時機,有針對性地開好任務部署會,做好思想發動工作,開展談心交流活動,培樹官兵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不辱使命的信心。
課時上求「短」。以「管用」為原則,組織政治教員備精品課,上優質課;大力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和群眾性自我教育,讓每名官兵都成為「陽光加油站」。
形式上求「活」。針對戰位分散、人員難以集中的實際,靈活採用多種教育形式,把《大洋先鋒》報和「深藍時空」廣播等載體作為延伸課堂,適時組織官兵喜聞樂見的配合活動,有效增強了教育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