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灣大劇院,漂浮在太湖之畔的「音樂飄帶」

2020-12-26 澎湃新聞

近日,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建築事務所和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的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在蘇州吳江區太湖東岸亮相。

據了解,蘇州灣大劇院總面積為21.5萬平方米,擁有一個可容納1600人的歌劇廳、一個最大可承載600人的戲劇廳、十餘間排練廳,以及影城、咖啡廳、餐廳等多種綜合空間,是全國第三大劇院綜合體。同時,其獨特的「飄帶」設計,更使其成為了長三角區文化藝術新地標。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帶你走進蘇州灣大劇院,閱讀這座位於太湖之濱的「飄帶」之城。

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在蘇州吳江區太湖東岸亮相  本文圖片均為2Portzamparc  圖

「飄帶」構成的莫比烏斯環

吳江西臨太湖,東接上海青浦,南連浙江嘉興、桐鄉市,北靠蘇州市吳中區,境內水道縱橫、湖蕩密布、物產豐富,素有古運河畔「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稱。2012年撤市設區後,吳江便成為蘇州最大的一個城區。

2013年,當包贊巴克初次來到吳江東太湖勘查現場時,這裡只有一片廣闊的空地。

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據說在2013年,當包贊巴克初次來到吳江東太湖勘查現場時,這裡只有一片廣闊的空地,開闊的平原、無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

包贊巴克意識到,他要用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

蘇州灣大劇院設計草圖

從空中俯瞰蘇州灣大劇院,蘇州灣大劇院就像用一條「飄帶」構成的「∞」。

從空中俯瞰,蘇州灣大劇院就像用一條「飄帶」構成的「∞」——一個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環,從建築頂端的一片翅翼繞至另一片,接著越過立面,在距地面高達40米處與行人軸線交叉,通往湖面。

蘇州灣大劇院地「飄帶」

高低兩條鋼結構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

高低兩條鋼結構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它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一座橋,行人可以沿著「飄帶」從建築屋頂走到太湖湖畔,甚至一直延伸到湖面上的巨大觀景露臺。同時,交融環繞構成的三維連續空間也讓整個建築似乎「漂浮」在地面之上。

包贊巴克認為,「飄帶」在空間裡穿梭就仿佛「音符在舞蹈」。

「飄帶」仿佛「音符在舞蹈」。

行人可以沿著「飄帶」從建築屋頂走到太湖湖畔。

從外面看,大劇院建築的主體顏色主要為紅色和黃色。紅色提示了大劇院的入口,步入劇院大廳,挑高22米的長廊給人以宮殿般的空曠之感,特別是面向太湖的西側是一大片玻璃幕牆,幕牆外還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這樣不僅能讓光影鋪滿了整個大堂,增加了空間氛圍的律動感,還是減少大部分的西曬,使建築更加節能。

主體顏色為紅色和黃色

大劇院的入口。

包贊巴克很在意光線的利用。尤其是日落時分,太湖之濱的天空與湖光交相輝映,十分美麗。陽光穿過連續的豎向柱子攝入大廳,形成波紋,會讓你產生迷惑:這到底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同時,二樓黃色建築的最上方也設計了一排長方形的開敞窗戶,滿足了樓上餐廳的觀景功能,可以欣賞到完整的太湖美景。

面向太湖的一側是大片玻璃幕牆,幕牆外還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

陽光穿過連續的豎向柱子攝入大廳。 

層層疊疊的「花瓣」坐席

作為劇院綜合體,大劇院的觀眾廳設計非常重要,需要滿足多種不同的功能。

包贊巴克延續了自己在上海上音歌劇院作品中的設計理念:讓所有的觀眾能儘可能地接近舞臺,參與到整個演出過程。

蘇州灣大劇院的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

因此與傳統劇院工整排列的觀眾席不同,這次蘇州灣大劇院的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被劇院內壁片片綠葉狀的聲學裝飾與機械反聲天花重重包裹,甚至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給觀眾天然的沉浸式體驗。

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

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

參與聲學設計的是包贊巴克的「老夥伴」,著名聲學專家徐亞英。很巧的是,今年80多歲高齡的徐亞英大師祖籍正是蘇州。

包贊巴克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們就開始一起工作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聲學專家,樂於接受挑戰且追求極致。他確保了我們合作項目的聲學效果,除了蘇州大劇院,還有上音歌劇院、卡薩布蘭卡大劇院、盧森堡愛樂音樂廳,我們都在一起緊密合作。」

在蘇州灣大劇院的設計中,徐亞英對劇場每一個角落的聽感都進行了細緻的調校。頂部設置了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可拆裝的舞臺反射罩還可以改變體積和混響,在同一個空間中實現所有演出類型所需的聲學環境,包括滿足交響樂聲音渾厚的效果追求,和人聲表演對聲音清晰度的要求。

頂部設置了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臺樂池的兩側,特別設置了靈活可變的中國戲曲樂隊席,為京劇、崑曲等戲曲演出提供特別的樂隊伴奏場地。

蘇州灣大劇院的戲劇廳採用了當今最流行的「黑匣子多功能劇場」設計,可根據演出類型調整舞臺和坐席空間比例,最大可承載600人。戲劇廳外另有圓形的藝文空間則為各類小型的展演活動提供了一片天地,高自由度的舞臺呈現表演的無限可能。

蘇州灣大劇院的戲劇廳採用了「黑匣子多功能劇場」設計。

藝文空間,可以作為特別活動的演展空間

據包贊巴克介紹,戲劇廳的空間設計更多是來自蘇州當地的靈感。「老夥伴」徐亞英帶包贊巴克參觀過很多蘇州當地的劇院,因此除功能性外,在風格設計上參照了很多中式的形式。

一座多功能的文化藝術中心

其實,蘇州灣大劇院只是整個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中的一部分。

在城市規劃版圖可以看到,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個片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中軸線一直貫穿到太湖邊。面向湖面,中軸線的左側是大劇院,包括歌劇院、戲劇廳、圓形藝文空間,IMAX影院。右側是博覽中心,包括博物館、展覽中心、會議中心,購物中心等商業配套。

蘇州灣大劇院設計圖

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個片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中軸線一直貫穿到太湖邊。

方案伊始,包贊巴克希望將基地中分散的建築物聚合起來,讓人們置身其中享受空間的活力。因此,決定用「飄帶」 把所有的建築連為一體。

「我想利用中軸線去回應場地,通過創造一個『Arch拱門』,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飄帶』,以此打造一個同時面向湖面和城市的窗口。『飄帶』為行人提供了遮蔽空間,同時行人可以走到『飄帶』之上去發現城市。」包贊巴克說。

同時,當行人走近湖面時,中間還有一個下沉廣場,其中整個負一層都是商業空間。一個體量巨大,功能繁多的建築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公共生活場所。

行人走近湖面時,還有一個下沉廣場,整個負一層都是商業空間。

「人們會問為什麼蘇州灣文化中心有這麼多功能?那是因為我想傳遞的是音樂與城市的關係。在城市裡,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

而且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之後,包贊巴克認為人們會更加深刻理解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

「我在巴黎看到很多商店的關閉,人們極度缺乏公共空間的交流。雖然用虛擬空間、網絡信息可以交流,但這更深刻地使我們懷念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是不可能被虛擬空間代替的。」

蘇州灣大劇院夜景

蘇州灣大劇院夜景

蘇州灣文化中心是一座多功能複合型建築,包贊巴克希望建築一方面可以承擔所有被賦予的功能——滿足正式場合的會見,另一方面,將來也可以產生很多非正式的活動和聚集。

「我一直認為『音樂是一項運動的藝術』。當我們在建築中行走,空間發生變化,不停變換的視線焦點形成連續的畫面,這就像音樂的律動一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8字型飄帶,蘇州灣大劇院設計
    ,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博覽中心的側壁。看似柔軟的「飄帶」,充當了橋梁和沿太湖觀景臺:「飄帶」的兩個環圈覆蓋了行人軸線與湖泊交匯處的中央大道,這一中心位置便於遊客自由訪問分布在軸線南北兩側的眾多文化設施,「飄帶」將人從湖畔到空中再到地面而免於攀登臺階,與伸入太湖的「8」字型閱湖迴廊垂直匯合,實現建築與城市之間的循環融通。
  • 8字型飄帶,蘇州灣大劇院設計
    藍圖上的城市以一條垂直湖岸的寬闊步道為中軸線,人們可以在那裡相遇,文化中心處在軸線盡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贊巴克意識到需要有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北區是已經竣工的蘇州灣大劇院,南區是未來逐步開放的博覽中心,包括博物館、展覽中心及會議中心。從湖上的行人軸線處展望就像兩片「翅翼」。
  • 包贊巴克新作|柔軟的「飄帶」塑造城市舞臺-蘇州灣大劇院
    在包贊巴克看來,《道德經》中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以及《易經》「陰陽互動」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哲人獨特的空間觀。 在文化中心的設計中,包贊巴克意識到,以「∞」字形飄帶相連的翅翼似又反應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交替之意,其「流動」的象徵意義與蘇州古典建築的屋頂曲線、音樂的主題不謀而合。
  • 包贊巴克新作|柔軟的「飄帶」塑造城市舞臺-蘇州灣大劇院
    在包贊巴克看來,《道德經》中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以及《易經》「陰陽互動」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哲人獨特的空間觀。 在文化中心的設計中,包贊巴克意識到,以「∞」字形飄帶相連的翅翼似又反應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交替之意,其「流動」的象徵意義與蘇州古典建築的屋頂曲線、音樂的主題不謀而合。
  • 蘇州灣的「雙飄帶」!太震撼了!
    蘇州東太湖畔,崛起一座新地標蘇州灣文化中心西臨太湖,位於東太湖度假區核心中軸線上。多元建築特色,致敬江南文化水天相接的雙飄帶,如蘇州絲綢和崑曲水袖。人們可以漫步在「飄帶」,一覽太湖新城風光。蘇州灣大劇院開幕之後的第一個系列演出就是長三角文化展演周,屆時長三角地區的名家名團將齊聚蘇州灣。除了開幕演出來自上海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日出東方》外,還有南京民族樂團帶來的民族交響樂《國之當康》,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出品的舞劇《舞· 雷雨》,浙江話劇團的《再見徽因》等精彩劇目。
  • 包贊巴克講解蘇州灣大劇院設計|發布會實錄
    2020年12月19日,蘇州灣大劇院建築設計發布會在蘇州灣大劇院戲劇廳舉行。  面向湖面,中軸線的左側是大劇院,包括歌劇院、戲劇廳、圓形藝文空間,IMAX影院。  蘇州灣文化中心是一座多功能複合型建築,人們會問為什麼有這麼多功能?我想傳遞的是音樂與城市的關係,在城市裡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  飄帶 The ribbon  環繞整個建築的「飄帶」,既是大劇院的建築立面,也是一座橋。
  • 蘇州灣大劇院太湖畔揭開面紗,「長三角藝文」又有新地標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東太湖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 本文圖片 主辦方提供九月的江蘇吳江東太湖畔,一座蘇州灣文化中心剛剛落成,如璀璨飄逸的長絲帶舞動其間。9月10日,東太湖旅遊節開幕同時,隨著音樂噴泉騰空而起,一場融合了聲光電的水景表演亮相,也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進入開幕倒計時。蘇州灣文化中心啟幕儀式。
  • 長三角文化新地標落戶太湖之畔,《日出東方》為蘇州灣大劇院揭幕
    昨天,上影演員劇團原創史詩話劇《日出東方》為蘇州灣大劇院揭開了大幕。歷經數年的等待,這座由國際建築大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設計的劇院綜合體,終於在蘇州吳江東太湖畔向長三角地區以及全國乃至世界的觀眾敞開了大門。
  • 蘇州灣大劇院首度向專業觀眾開放
    在輕煙細雨中,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初露新裝,標誌性的兩條金屬飄帶仿佛穿越了時空,如「遊園驚夢」裡善舞傳情的水袖,不僅將水天相連,更是連接起了吳韻水鄉的傳統與現代。據了解,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總投資27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是太湖之濱集文化創意、信息交流、休閒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標誌性文化建築。
  • 長三角文化新地標落戶太湖之畔,《日出東方》為蘇州灣大劇院揭幕
    昨天,上影演員劇團原創史詩話劇《日出東方》為蘇州灣大劇院揭開了大幕。歷經數年的等待,這座由國際建築大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設計的劇院綜合體,終於在蘇州吳江東太湖畔向長三角地區以及全國乃至世界的觀眾敞開了大門。
  • 「長三角藝文新地標」呼之欲出 蘇州灣大劇院:水袖當空靜待起舞
    太湖之畔,水天相擁,遠眺剛剛落成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兩條飄逸的長絲帶如崑曲水袖一般,靈動飄逸。9月10日,蘇州灣文化中心品牌發布會暨蘇州灣文商旅招商大會、東太湖旅遊文化節開幕儀式在蘇州灣閱湖臺舉辦,隨著音樂噴泉騰空而起,一場融合了聲光電的水景表演璀璨呈現,這也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進入開幕倒計時。
  • "長三角藝文新地標"呼之欲出,蘇州灣大劇院水袖當空靜待起舞
    太湖之畔,水天相擁,遠眺剛剛落成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兩條飄逸的長絲帶如崑曲水袖一般,靈動飄逸。9月10日,蘇州灣文化中心品牌發布會暨蘇州灣文商旅招商大會、東太湖旅遊文化節開幕儀式在蘇州灣閱湖臺舉辦,隨著音樂噴泉騰空而起,一場融合了聲光電的水景表演璀璨呈現,這也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進入開幕倒計時。
  • 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
    12月12日晚,由蘇州市吳江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中建三局南京分公司承建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燈火輝煌,原創大型史詩話劇《日出東方》作為開幕首秀,在1600座的歌劇廳隆重上演,這也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
  • 蘇州灣大劇院啟用
    蘇州灣文化中心由世界頂級建築大師設計,是吳江太湖新城的地標型建築,也是蘇州最大、全國第三大的劇院綜合體。作為其核心組成部分的蘇州灣大劇院,擁有一個可容納1600人的歌劇廳、一個600座的戲劇廳以及十多間排練廳,可以滿足各類室內和室外大型文藝演出活動需求。
  • 蘇州灣文化中心太湖畔揭開神秘面紗,長三角藝文新地標驚豔亮相
    9月10日,東太湖旅遊節開幕同時,隨著音樂噴泉騰空而起,一場融合了聲光電的水景表演亮相,也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進入開幕倒計時。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風景秀美的東太湖畔,魚米之鄉江蘇蘇州吳江區內,目前是全國第三大劇院綜合體,項目總投資30.9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1.5萬平方米,是太湖之濱集文化創意、信息交流、休閒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標誌性文化建築。
  • 蘇州灣大劇院 | 長三角「C位」藝文新地標,連通世界文明
    9月10日晚,蘇州灣文化中心品牌發布會暨蘇州灣文商旅招商大會,東太湖旅遊文化節開幕儀式在蘇州灣閱湖臺隆重舉辦。作為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東太湖水韻文化節的一部分,蘇州灣大劇院首次發布了劇場運營規劃,正式進入啟幕倒計時!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灣大劇院盛裝迎客 打造江南文化「新...
    資料圖昨天,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大劇院盛裝迎客,標誌性的金屬「雙飄帶」在水天之間輕盈飛舞,恣意綻放。國際標準建造滿足室內外演出需求以國際標準設計和建造的蘇州灣大劇院擁有一個可容納1600人的歌劇廳、一個最大可承載600人的戲劇廳,以及10多間排練廳和面向東太湖之濱的廣闊戶外空間,幾乎可以滿足所有室內及室外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的需求。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灣大劇院盛裝迎客 打造江南文化「新...
    資料圖昨天,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大劇院盛裝迎客,標誌性的金屬「雙飄帶」在水天之間輕盈飛舞,恣意綻放。國際標準建造滿足室內外演出需求以國際標準設計和建造的蘇州灣大劇院擁有一個可容納1600人的歌劇廳、一個最大可承載600人的戲劇廳,以及10多間排練廳和面向東太湖之濱的廣闊戶外空間,幾乎可以滿足所有室內及室外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的需求。
  • 新作|普利茲克獎得主包贊巴克中國首作「蘇州灣文化中心」
    形如「∞」,從建築頂端的一片翅翼繞至另一片,接著越過立面,在距地面高達40米處與行人軸線交叉,以構築通往湖水的視覺開口,高低兩條鋼結構飄帶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博覽中心的側壁。
  • 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投入運營
    12月12日晚,由蘇州市吳江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中建三局南京分公司承建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燈火輝煌,原創大型史詩話劇《日出東方》作為開幕首秀,在1600座的歌劇廳內上演,標誌著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