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於日前在丹寨萬達小鎮順利落幕。此次活動可以說是開啟了「非遺進景區」的文旅結合模式,不僅創下同比184%漲幅的營業收入,還帶動了旅遊產業各環節的復甦。有數據稱,丹寨非遺周為期9天,萬達小鎮共接待遊客26萬餘人次,同比增長8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7億元。
而非遺進景區,既是必然之舉也是創新之策。近年來,中國非遺傳承的腳步從未停歇,本次丹寨非遺周,亦是在權威部門的指導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中國旅行社協會等聯合主辦的文旅盛事,不僅吸引了眾多業內大咖的關注,也令丹寨萬達小鎮再次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
萬達此舉,也得到了業內的高度評價,於經濟復甦、文化進步以及產業轉型都有著不凡的意義。
「非遺進景區」點燃了產業經濟復甦的熱情
據悉,人傑地靈的丹寨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非遺之鄉」。然而,如此文化富饒的地方,卻因交通不便,硬生生地被阻礙了經濟發展。因此,在此建設的丹寨萬達小鎮,實則是萬達對丹寨縣的重要扶貧舉措。
自丹寨萬達小鎮開業以來,三年時間便吸引了來自全球近2000萬人次的參觀遊覽,令當地提前兩年完成脫貧計劃。今年更是在特殊時期後的第一個旅遊復甦月內,通過在景區舉辦非遺周的形式,實現了遊覽人數和營收的激增,點燃了經濟復甦的熱情。
「非遺進景區」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經濟之上,丹寨萬達小鎮更是承載著文化傳承的重任,通過遊覽路線和遊玩項目的設計,將中國的非遺文化展現在遊客面前,令遊客切身體驗到文化的魅力。再加上本次非遺周的加持,更是使得丹寨的名聲遠播世界各地,成為中國非遺文化不可或缺的展示窗口。
更加有趣的是,有些遊客自丹寨萬達非遺周回去後,對當地非遺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在家深入學習文化知識,還組織社區鄰居一同學習扎染等技術,同時還藉助親子活動的舉辦,創造機會令下一代接觸並了解到更多的非遺文化。
「非遺進景區」促進了文旅產業的發展
萬達自去地產化戰略實施起,便傾斜資源加碼文娛產業,其中著重推進了文旅產業的發展。在布局上,不僅重塑了萬達在廣州、重慶、成都、青島、哈爾濱等城市的文旅產業,更自2019年成立大連萬達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來,加速了其在延安、蘭州、潮州、瀋陽四城的文旅項目鋪設,使萬達的文旅產業迅速進入到了高速發展階段。
可以說,萬達用自身的戰略布局與成果,向世人展示了社會發展下經濟轉型的必要,為行業內企業提供了戰略指引。此次丹寨非遺周成功落地萬達小鎮,背後不僅僅是萬達對國家推動文化傳承號召的響應,究其根本,更是對當下國人不斷上升的文化需求的滿足,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
由此可見,本次丹寨非遺周在萬達小鎮的成功舉辦,是非遺文化傳承路上的重要節點,也是萬達長期以來形成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為行業塑造了一個可以複製的轉型模式。正如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所說的那樣,「是旅遊的供給側改革,是非遺和旅遊融合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