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敬神 臺北市行天宮為環保撤掉香爐供桌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臺北行天宮今天開始取消擺設供桌和香爐,以後拜拜不燒香、不備供品,行天宮煙霧嫋嫋及供品滿桌的畫面將不復見。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每年吸引600萬名香客的臺北行天宮,昨宣布為了環保及節約,廟埕將不設香爐及供桌,信徒雙手合十拜拜即可,不燒香也不要準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

    行天宮為此撤下使用長達半世紀的供桌與香爐,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表示肯定與贊同。局長黃呂錦茹說,過去曾推行「不燒紙錢」,香客也沒有減少,顯然民眾已逐漸接受這樣的作法。

    行天宮建廟50多年,又稱恩主宮,祭祀關公,是北部知名廟宇,香火鼎盛,不少海外遊客慕名而來。

    每人兩炷香 每年600萬人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說,廟方從建廟一開始就不燒紙錢,11年前將原有的五個大香爐減到兩個,廟內也不賣供品和香,由「效勞生」(廟內義工的稱呼)發香給信眾,一人最多兩炷香。李楚華說,但行天宮一年超過600萬人次參拜,每人點兩炷香,數量驚人,加上線香多是進口,有化學物質,空氣品質仍受影響。

    一名70多歲女信徒每天都來敬拜,一待至少4小時,多年前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之後來廟內都戴著口罩;也有廟方工作人員和信徒反映,終日處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身體不舒服。

    小米糕 一天要丟掉上百個

    李楚華說,讓廟方決定革新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供品過度浪費。他表示,許多信徒買附近一個10元新臺幣的小米糕供品,拜拜後就留在供桌上。原本廟方都會捐給弱勢團體,但這兩年民眾擔心有防腐劑,廟方也不敢捐贈,平日一天要丟掉上百個,初一、十五大日子,一天更要丟掉上千個,「倒到手軟,真的很浪費!」

    他指出,有信眾會將供品餅乾、零食留下,廟方一開始捐給育幼院,但育幼院後來認為這些食品不健康拒收,如何處理供品讓廟方很頭大,「食物太多,好好的食物變成垃圾太可惜了。」

    行天宮未來不再設大香爐及放拜拜供品的供桌,受到最大衝擊的是周遭賣香和龍眼米糕的小攤販和店家,每天香客將近兩萬人,一年創造上億商機,以後沒生意可做,面臨失業。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該轉型了。」李楚華說,攤商賣了3、40年,也應該要正視環保問題,一起轉型。

    收驚婆婆 還是會拿香收驚

    行天宮明天起在臺北本宮、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同時撤除金爐和供桌;不過廟內收驚婆婆還是會拿香收驚。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行天宮信眾贊沒點香空氣好 商家感嘆生意掉9成
    臺北市行天宮沒有供桌、香爐的第一天,還是有信眾把雙手當成供桌,捧著小米糕,低頭沈思,求平安也求心安。東南網8月27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行天宮沒有香爐和供桌的第一天,香菸嫋嫋、大供桌上擺滿食物的畫面消失了,但信眾人數不減,個個雙手合十、默念敬拜,對新制多肯定「沒了香菸,空氣很清爽!」但仍有長者不習慣,「怎麼說撤就撤?」
  • 臺北行天宮禁香首日 信眾雙手合十虔心祭拜
    臺北行天宮26日起不再設置大香爐和供桌,鼓勵信眾以 道德敬神,節約資源、落實環保,撤香爐首日,香客仍 絡繹不絕。東南網8月2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行天宮今天起實施「禁香禁供」新措施,宮方凌晨移走香爐及供桌,清晨4時如常開門迎接信眾。
  • 臺北行天宮帶頭"不燒香" 宗教改革與時俱進
    香火鼎盛的臺北行天宮,昨起不再陳設供桌和香爐,香客以合什祝禱代替焚香獻供。對民間佛道信眾而言,行天宮帶頭宣示「不燒香」行動,除表達了重要的環保概念,也有與時俱進的宗教改革意義。     從環保層面看,行天宮每年六百萬香客,一人三支香,就是一千八百萬支香,要燒掉許多樹木。
  • 臺北行天宮禁香禁供首日 信眾不習慣但虔心祭拜
    原標題:臺北行天宮禁香禁供首日 信眾不習慣但虔心祭拜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行天宮今天起實施「禁香禁供」新措施,宮方凌晨移走香爐及供桌,清晨4時如常開門迎接信眾。有信眾表示還不習慣,但也有人說心誠最重要,雙手合十虔心跪拜就好。
  • 臺北行天宮禁香信眾贊空氣好 店家嘆生意掉九成
    中新網8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行天宮沒有香爐和供桌的第一天,香菸嫋嫋、大供桌上擺滿食物的畫面消失了,但信眾人數不減,個個雙手合十、默念敬拜,對新制多肯定「沒了香菸,空氣很清爽」,但仍有長者不習慣,怎麼說撤就撤
  • 行天宮今起實施禁香令 全臺各大廟宇不跟進
    華夏經緯網8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行天宮今天起實施禁香令,但全臺其他大型廟宇都「不跟進」,甚至提醒行天宮貿然撤掉香爐和供桌,是不尊重神明,違背傳統信仰。    據報導,萬華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說,以前龍山寺有十一座金爐現已減到七爐,將會慢慢遞減到五座,「有一個時間讓信徒緩衝,才不會引起民怨」。
  • 臺灣神明拼環保:借花獻佛 禁香禁供(組圖)
    臺灣神明拼環保  人在困苦的時候會轉向神明求助。因此臺灣廟宇之多令很多人不解,廟裡不見香爐供桌更令人困惑。臺灣四大佛教道場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都名聲很大,但卻香火「不旺」。記者曾就「燒香拜佛」請教星雲大師的看法,沒想到他直率地說:燒香、磕頭,這個都沒有必要。
  • 臺北行天宮
    [導讀]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或簡稱恩主公,亦有人作恩主宮。該廟宇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為主祀關公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是北臺灣參訪香客最多的廟宇。行天宮(圖片來自網絡)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或簡稱恩主公,亦有人作恩主宮。該廟宇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為主祀關公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
  • 免費臺灣遊-行天宮
  • 臺北寺廟PM2.5濃度超均值48倍 改用環保香
    海外網6月15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兼顧環保與民眾健康,臺北行天宮去年8月26日宣布「禁香禁供」,龍山寺也在今(15日)起,將寺內7座香爐縮減為3座,只保留天公爐、觀音佛祖爐及聖母爐,未來香枝也將從1尺香改為較短的6寸環保香。
  • 臺北——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臺北--好久不見,別來無恙這次出行選擇的是中華航空公司,因為華航終於開通 長沙 直飛 臺北 的航班了。松山機場行天宮放下行李便想在周邊轉轉,周邊有這香火十分興旺的天后宮,這也是 臺北 的第一家沒有焚香的寺廟。據說每當有重大考試來臨的時候,便會有許多的媽媽來這裡為自己的兒女祈福。如果你是學生,記得來這裡拜拜,還能領取一隻考試會帶來好運的筆哦。
  • 「爐煙嫋孤碧」——香爐
    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燻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 臺灣龍山寺重環保3月13日起停止供香
    華夏經緯網2月29日: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廟宇近年吹起環保風,臺北市萬華區的信仰中心龍山寺繼2017年實施減香,廟方昨起在大門放置立牌公告,將從今年3月13日起停止供應香客免費香枝,香客入內也不得自行攜帶香枝,成為臺北行天宮之後,第二座拜拜不燒香的廟宇。
  • 臺"神明也減碳" 淡水祖師廟8座香爐減至2座(圖)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香火鼎盛,廟方為顧及香客健康,打算將廟內八座香爐,減至兩座,雖然請示神明獲得同意,還是要由信徒大會做最後定奪。   中新網7月8日電 臺北縣市推動節能減碳,獲得許多寺廟熱烈響應,紛紛改用環保紙錢、減少香爐數、光明燈改用LED燈泡,甚至不再提供金爐等。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縣定三級古蹟的泰山巖,05年獲縣政府補助進行整建,奉祀的神祇暫時安置在泰山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