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十一」黃金周了,旅遊又將成為這個長假的關鍵詞。長假出行遊覽山水風光的確很愜意,但是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由於不了解旅遊市場背後的一些運作模式,被坑被騙,讓四處溜達的愉快心情變得有點兒沉重。那麼,旅遊中常見的有哪些套路?如何才能不被「坑」呢?
市民小孫是個旅遊達人,平日裡最喜歡自由行。她對本報記者總結說,一般來說,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她首先關心的就是交通問題。「我會事先做好攻略,查詢別人的旅遊心得,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比如,你想要乘坐地鐵遊覽城市,就應該去了解,到底是辦卡划算還是單次購買車票划算?是否有押金?地鐵沿線經過的景點都有哪些?拿重慶的交通卡來說,不記名不掛失,可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辦理。還有很多人喜歡打車,但是一旦你操著一口外地口音,計程車司機會不會繞路?大概率來說很有可能。」
除了交通,住宿是整個行程裡最花錢、最重要的一環了,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掉入陷阱,得不償失。小孫說:「很多人為了節約旅費選擇廉價酒店,被子幹不乾淨倒是其次,這些酒店人員魚龍混雜,交通也不好,最關鍵的是,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安裝針孔攝像頭。如果是女性朋友結伴出門,寧願多花點兒錢,也不要讓自己置於危險當中。另外,很多小夥伴認為選擇民宿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很多房東把自己的房子簡單裝修一下就掛上了民宿的牌子,實則房間問題一大堆。裝修風格『山寨』就不說了,半夜過來遇上燈泡不亮、下水管道堵塞、水壓不穩等問題,真的毫無旅行幸福感可言。」
交通、住宿解決了,接下來是重中之重——吃!小孫表示,一定要注意,網紅美食可不一定就等於地道好吃,那些東西都是為外地朋友準備的。「比如很多網紅景點附近的小吃店,價格貴不說,味道也不是最正宗的。想吃地道美食,還得自己做攻略才行。最好有一兩個當地朋友,或者去貼吧、微博上問問。總之,熱門景區周圍的東西雷區較多,做好攻略,一定不能偷懶。有人會覺得,東西有山寨,景點不會吧?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舉個例子,我曾經去過西安,景點多如牛毛,如果你不提前了解,很容易中招,本來想去秦始皇陵看看,結果火車站旅遊大巴司機、計程車司機、景區門口『好心』的大爺大媽給你指點迷津,帶你去溯源秦皇陵、世界八大奇蹟館和秦陵地宮。這些可不是正宗的景區,所以有時候出門前還是打開手機看看景區大門的樣子,了解景區的門票價格,選擇正規的購票渠道。」
市民趙先生前幾年曾屢次「進坑」。他對本報記者說:「這幾年旅遊市場規範多了,但前幾年亂象很多,比如很多旅遊公司廣告單上都寫著XX元遊、XX四天三晚這樣的低價團,一般來說這樣的低價團就連車票的價格都難以支付,所以想賺錢旅遊公司就要採取另一套方案——購物遊,導遊會瘋狂地拉你去購物,如果你不購物,就會對你出言侮辱甚至動粗,這種事情曾屢見不鮮。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此外,去一些佛教聖地或者道觀參觀,一進門就會被要求買些香燭或者捐獻一些香火錢。趙先生說:「這個時候,一些自稱廟裡的人或者道長就會不斷遊說你給錢,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營銷活動,比如免費給你算個命,讓你多給錢,但是轉頭他們就會從箱子裡把錢拿出來。經常外出旅遊的小夥伴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其實各大古鎮裡面的手工藝品店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全國各地的特色紀念品也沒有多大區別。這些紀念品可能大多出自義烏小商品市場,我建議最好不要在旅遊區內買旅遊紀念品,有的門店能宰到你懷疑人生,可能旁邊還有『託兒』給你做一些引誘型消費。」
除了個人自由行,很多人會選擇報團旅遊,但是在旅遊團裡,明晃晃的坑少了,但背後的心理戰卻越來越激烈。市民吳先生對本報記者說:「我前一陣子給父母報了個旅遊團,回來後他們和我一描述,我知道,完了,他倆都進坑了。我總結了一下:一定要扛住忽悠!基本上很多景點都有自費項目,例如坐船、坐小火車、坐電瓶車、坐纜車,價格都貴,而且和常規的景區入口都不是一個地方,通常沒必要參加。不過跟團旅遊的話,不參加這種自費項目,你是需要強大的內心的。」
吳先生說,導遊通常會告訴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某某景點地方太大,你光靠走路,根本看不到東西,或者會非常累,不走水道,會錯過絕佳的美景;或者告訴你,通過旅行社買,享受折扣價,比自己到時候買划算。「一番威逼利誘之後,就開始報名,參加的話交錢。此時,你會發現,一車人基本上都會報名。不報名可以嗎?當然可以,導遊態度很好,但是會告訴你,由於大家都報了自費項目,就你們家特殊,你們家到了景點自己買票進去玩,其他人是坐船的,從另外一個入口進景區。基本上主要的景點都是這種情況,而且不報名,就意味著被孤立了,沒人給你買票,沒人給你帶路,自己到點去集合。面臨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所以,這些自費項目名曰自願選擇,實際上是變相地強制消費。我父母就是到了一個景點,導遊說坐廣場上小火車來去5分鐘,每人70元,可是那個地方我走過,10分鐘就到了。」
市民夏女士對本報記者說,她出門旅遊的時候最害怕賣東西的。「現在很多景點裡都會有各類劇場演出,有一次我去看了一場,第二個節目就是書法,號稱他們專門邀請到了一位書法大師,送福利來了,非常難得。大師現場揮毫潑墨,寫了幾個字,然後看哪位觀眾手舉的快,免費送了,限量5幅裝裱的書法,福利價格300元一幅。大家就開始搶,可我覺得先不說是不是大師,即使真是個書法家,一天題寫個幾百幅作品,想來也不成問題。」
此外,但凡景點必有購物區,而且通常是在景區的出口處,必須經過。夏女士表示,這種明擺著的購物也就罷了,算不上套路,需要提防的是以講座、科普為名,偽裝起來的販賣行為,看著高大上,實際上是給人洗腦,讓人花冤枉錢。「我就曾經看到一群人去參觀某古建築,正式參觀前,被帶到了一樓的某個小房間,整個一層劃分出多個這樣的小房間,同時可以安排若干個旅行團。然後出來一位號稱副館長的中年人,講解有關風水的知識。在此之前,導遊就已經在大巴車上做鋪墊,談風水、談這處古建築是某著名研究院的所在,裡面的人有多牛逼,給多少名人看過風水、解決過問題。風水講完,繼續帶到一間放滿小凳子的陳列廳,開始講要推銷的產品,然後還有大師出場,觀察到目標對象,逮著給看相,一通催眠,果然有人一下『請』了兩個大傢伙回去,保平安、保財運,目測至少2萬元起。」
本報記者總結了大家的被坑經歷,不難發現存在以下幾種心理,這種心理弱點被人利用了。首先是從眾心理。從旅遊一開始,相同特徵的人群就會被安排到一個團,這樣即使個別人難搞,也不得不服從群體。例如,老年人往往會被安排成一個團隊,後面的套路都是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景區自費交通就是利用了老年人多數怕走路、怕登高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大家都去,你不去,就落單,時間也不好把握,就會覺得缺乏安全感,所以不得不從了。再比如集體購物,當一個人時,你可能會很理性,堅決不買;但同行的朋友、同事們都說這個好,都爭先恐後在買,個人就會很容易受到傳染,喪失基本的辨識能力,衝動消費。所以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去的時候,自己公司的領隊反覆提醒,不要亂買東西,結果回來時人人都買了一堆雜牌化妝品、珠寶首飾、手錶等。
其次是對陌生環境恐懼的心理。跟團出遊時,個人處於鬆懈的狀態,來到一個陌生的地域,實際上對導遊有很大的依賴。導遊通常很擅長市場營銷中所謂的「恐怖營銷」,比如導遊經常會說,這個地方很荒涼,交通不便,自己去很麻煩;別亂買東西,外地人很容易被殺豬;景區太大,靠走路逛不完,得坐車;這個地方晚上治安不太好,不要亂跑。導遊這麼一嚇唬,如果當時沒有人挑頭單幹,那麼基本上就按著旅行社的套路走下去了。
此外還有一些人的迷信心理。有些人信風水、信大師,喜歡從法力很強的地方請尊佛或者神獸回去,稱可以闢邪消災,給家庭帶來好運。迷信之人,對價格是不敏感的,是比較容易被忽悠的。最後就是利用了大家貪便宜的心理。走過路過,不能錯過。這麼便宜和質量好的手錶、化妝品、玉器,其他地方根本買不到!所以經常出遊的人,買回來一堆沒用的東西,就放在那裡裝灰了。
那麼,如何才能不被坑?除了了解到的這麼多案例外,出門旅遊還需要注意:出行前問清楚每個細節,了解報價所包含的內容,除非必要,儘量不集體申報自費項目,實在需要,自己到了景點,視情況自行購買,價格一樣的,無差別。珍惜自由活動的時間,別輕信其他人推薦的項目,花點時間做個功課。旅行,就是到陌生的地方,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有時間,大可結伴出去逛逛,體味一把,沒那麼兇險。需要購物,自己去買,就到當地人經常去的商場、超市,便宜實惠。
本報記者 畢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