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身邊的人都在看優酷獨播的年度大劇《鶴唳華亭》。
第一波向我安利的朋友說:這是難得一見的「男頻謀略劇」。
羅晉、王勁松、黃志忠、金瀚四男主飈戲,反轉比美劇爽,感情比瓊瑤劇虐!
單是太子辦個成人禮,就整整鬥了3集,隔10分鐘就來一個反轉。
另一波處女座的朋友則說:這劇的服化道,達到了電影級質感。
燭花搖影的案頭物件兒、一隻花瓶、一座香爐……都透著考究。
點茶時,先用茶針把茶餅切割成小塊。
用茶碾把茶葉碾碎,還不夠精細,得用碾輪磨成粉末才行。
但,一部劇集能拿到7.5的評分,靠的就不只是這些了。
《鶴唳華亭》播出期間,好幾個熱搜,都聚焦在「虐」上。
被虐上熱搜的,是羅晉扮演的太子蕭定權。
誰叫他是核心人物呢?(心疼羅晉三秒鐘)
說好的太子蕭定權霸氣執掌天下,羅晉看完劇本,就直說這戲不輕鬆。
劇裡,蕭定權一滴淚,就代表著,他又向著權力的制高點邁進了一步。
劇外,羅晉每天收工回到房間,累到頭套都不想摘,坐到沙發上兩三個小時才能緩過神來。
從哭包蕭定權,到絕地反擊,滅大奸臣……僅僅把《鶴唳華亭》看成「男頻謀略劇」,只能算是得其皮毛。
事實上,這是一出浸透了血和淚的王子復仇記,也是一部宮廷版的職場進階記。
開場不久,太子被定了一個大失信罪。
皇后病逝,他沒在身邊,這是「不孝」。
實情是,當晚城門緊閉,太子拍門拍到手出血,都沒有一個人應答。
表兄顧逢恩(鄭業成飾)捏造假軍令,才騙開了大門。
但太子撒謊欺君,又背了一個「不忠」。
萬人矚目的天子,被迫抓了一手爛牌。
蕭定權吃了個啞巴虧,成了失信的人,差點斷送前途。
到了「太子冠禮案」,又被哥哥抓住把柄,將了一軍。
「冠禮」是成人禮,意味著太子真正成人,可以親政,可以掌權了。
誰受到的威脅最大,誰的反應自然最大。
哥哥齊王萬般阻撓,把太子「不孝不忠」的事情又拿出來炒作。
蕭定權在朝堂上,被一群人指責,就像搞砸了大case 的職場新人一樣。
皇家的情況更特殊一點:那可是虎狼之地,你想摸魚都不行。
被前輩們當面指責,蕭定權委屈無助。
齊王還迫害吳內人,害死張尚服,從外圍打擊他。
看了看爹爹,完全控制不住情緒,眼淚打轉,差點倒抽過去。
太子一哭,皇帝眉頭一皺,不放心啊。
沒有強大實力背書,感性佔上風——不管在職場還是宮廷,都是大忌。
何炅就對職場新人說過,其實老闆很怕員工來發洩情緒,一是不成熟,二是會讓老闆為難,該安慰你還是怎麼?最好自己消化掉。
被逼到這份兒上,蕭定權想不獨立自強也不行了。
放棄冠禮之後,發現齊王還有更大的坑等著他跳。
沒有退路的人,除了迎難而上,沒有更好的辦法。
朝堂上對證,太子開始反擊。
揭露了齊王的種種惡行,爭取群臣和皇帝的信任。
職場進階的第一步,總是從「不怕」開始。不主動挑事兒,但事情一再找上門來的時候,被動躲避不如正面開戰。
到春闈案(科舉作弊案)時,蕭定權已經學會布局,計劃反擊,想狠狠地教訓齊王。
結果卻折損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盧世瑜去世。
精神導師不在了,他的世界轟然倒塌,身體也垮了。
這時候哭起來像瘋子一樣,青筋暴起,眼神都散了。
這一場死別,他除了要告別恩師的故去,還要告別自己對安全感的迷戀、對格局的提升,告別一整個敏感多情的青春少年郎時期。
在這之前,父親的認可、齊王的煽風點火,只能算兩座小山。
在這之後,真正的考驗從權力爭奪戰開始。
面對一道選擇題:恩師的諡號,或心愛的女人全家性命,只能選其一。
這是上司(皇帝)給他的考題:如果你今天坐到權力寶座,選公還是私?
蕭定權選了前者,就意味著開弓沒有回頭箭,再也不能感性至上。
虐心,但這一步對走對了——被逼著學會了權衡。
恩師的一世英名是保住了,意中人陸文昔全家命運又成了大問題。
陸文昔(李一桐 飾)全家被關進牢房,她想到之前太子想要她的畫,就攔車送畫。
蕭定權自知沒有臉見她,手部微微抖了抖,丟下畫卷,躲在車裡。
這時候起,兒女情長被上位心取代,把軟肋變成盔甲,蕭定權哭得明顯少了,情緒控制得滴水不漏。
連皇帝都分不清,他到底是精明還是天真。
這份沉穩和世故,慢慢成為一層包漿,一種保護色,把自己的短板包裹起來,不再輕易示人。
經常有職場新人吐槽老闆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那其實不是冷血,也不是無情,而是:面前還有那麼多事情要擺平,情緒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學會控制情緒,只能算初步進階。
要跨入精英階層,太子還需要從更宏觀的層面思考問題。
比如組團作戰。
太子負責把控大方向,由能文能武的核心成員頂大梁。
武:把控邊域二十萬兵力的舅舅顧思林。
文:拜恩師盧尚書所賜,一幫文派臣子保駕護航。
這叫什麼?這就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而這也是每個從菜鳥到主管,再做到更高層級的精英要做的事。
人就位了,剩下的就看太子如何運籌帷幄。
主理貪汙戰馬一案,關鍵證人被當堂審訊去世,中書令自以為絕後患,一口反咬他濫用權力。
他沒料到,反轉來得太快,這都是太子的設計陷阱。
把證人帶到皇帝面前,供出中書令,對方絲毫沒有反擊餘地。
太子的穩,騙過了老奸巨猾的大臣們,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一步步扳倒大反派中書令李柏舟,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業績。
這個過程,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收穫是:在博弈中,太子扭轉了先前的頹勢,開始佔領話語權。
請問現在還有人敢小瞧他嗎?
同時,在太子這個位置上,得到的東西越多,就越是如履薄冰,睡覺都不踏實。
隔壁《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太子,不也是一面聚集青年精英,希望為大唐做點事;一面又得小心翼翼,避免被人構陷結黨營私、對抗皇帝?
這也是從執行層到高管的路上,要面臨的挑戰,那已經不是一個case 、一場硬仗,而是頂層設計了。
可是,不跨過這些溝溝坎坎,不祛除掉怯懦,面對困難就心生退意,甘願停留在較低的業務層級,又怎麼升職加薪呢?
說到底,把多愁善感的玻璃心煉成無堅不摧的金剛心,把所有能為自己所用的資源攥在手上,瞅準風口果斷出擊——這是太子的進階路,也是職場中人的必經之路。
身在皇家,周遭都是虎視眈眈的人,就算你再佛系、再心如止水,別人也沒打算放過你。
身在職場,環境沒有那麼生死攸關,但資源比你多、做事比你利索、群眾基礎比你更好的同事……都會隨時可能取代你的位置。
《鶴唳華亭》裡頻頻出現的「鶴」,寓意「君子如鶴,敢為天下鳴不平」。目標單純,抱負遠大,推動著太子一步步往上走。看完這部劇,不妨做一個心思單純,但做事有方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