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婚禮、咖啡廳、皮鞋店 1940年代的重慶街頭

2020-12-26 慢新聞

1940年代的重慶街頭是什麼樣?在重慶的普通人生活會是怎樣?

中國航空的單螺旋槳飛機降落在珊瑚壩機場

據史料記載,從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時間的戰略轟炸。目前,湖廣會館正在展出一組拍攝於上世紀40年代的重慶街頭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老照片。

哈裡森在重慶時的照片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湖廣會館了解到,作為重慶歷史文化系列展的一部分,美國二戰時期著名攝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重慶生活」攝影作品展正在湖廣會館臨展館展出,其中的部分照片為首次公開。

展覽現場

相關負責人表示,展出的50餘幅作品是從哈裡森·福爾曼400多幅關於重慶的珍貴影像中挑選出來的,這些老照片來自哈裡森·福爾曼的後人以及服務媒體授權。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照片中,攝影師沒有將鏡頭對準權貴與名流、戰爭與政治,而是帶著好奇心著力記錄上世紀40年代的重慶街頭與普通人的生活。

日機轟炸下的集體婚禮和微笑

微笑面對生活的市民

重慶一所特殊的孤兒院裡,被細心照顧的戰爭孤兒們

湖廣會館相關負責人向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介紹,這組照片讓她最難忘的是普通人的微笑。照片中質樸的重慶工人、望天大笑的女工,以及街邊天真爛漫的孩子、執勤的警察和街頭算命的老道士,都面帶微笑,看了讓人很樂觀、很陽光。

集體婚禮上的觀禮人群圍滿了整個活動現場

向新人發放結婚證書

其中,一組集體婚禮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照片上有身穿旗袍和長衫,胸戴紅花的新人,新人背後是人山人海的觀禮群眾,還有主席臺上向新人發放證書的主持人和觀禮的外賓。

參加集體婚禮的夫妻

觀禮的外國人

相關負責人介紹,民國時期對一般民眾來說,新式婚禮費時費錢費力,一些進步人士致力於婚儀改革活動,於是產生了一種新的婚禮方式——集體婚禮,而當時的陪都重慶舉辦的集體婚禮最為熱鬧。據統計,1943年以前,重慶已舉辦過17次集體婚禮,從1943年2月19日至12月25日,重慶又舉辦了第18屆至21屆共4屆集體婚禮,這4屆的參加人數達118對之多。

婚禮上的新娘

「集體婚禮的象徵性費用很低,就連最貧窮的辦事員都能負擔得起,費用就包含租來的禮服、鮮花,以及一張結婚證和一張集體照。結婚儀式一般由一位文職人員主持,通常是一位當地的政府官員。」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照片可以看出,這個集體婚禮的場面很壯觀、很感人,「這麼多人分享幸福的時刻,而頭上隨時可能有飛機轟炸的威脅。」

咖啡廳、綢緞公司……重慶街頭的繁華

當時的商業區還能看到著名的留真相館

不僅如此,作為酷愛街頭的攝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還拍攝了大量反映重慶戰時商業狀況的照片,這些照片中有西式咖啡館、精緻的禮帽和皮鞋,也有外國公司開設的洋油店、飯店,甚至還有重慶第一家牛奶廠。

當時在沙坪垻嘉陵江邊的重慶牛奶廠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展出的老照片中有街頭賣麻糖的小孩,有賣小蒸籠食品的商販,有路邊擦皮鞋的小工,也有各種各樣出售冰淇淋、綠豆湯、茶水的商鋪招牌和皮草店、皮鞋店、咖啡店、綢緞店等。

當時的西餐館和咖啡屋招牌

據介紹,1936年,會仙橋開了個心心咖啡廳,作為老重慶洋氣代表的咖啡廳,「心心咖啡」不僅賣咖啡,還有牛奶、紅茶、可可之類的飲品,加上各式各樣的西式點心,一開張生意就極好,「一時間聲名鵲起,當時的社會名流紛紛造訪,以喝咖啡為時尚。

1936年在會仙樓開的心心咖啡廳招牌,作為老重慶洋氣代表的咖啡廳,心心咖啡還出售牛奶、紅茶、可可之類的飲料。

相關負責人指著一張站在綢緞公司門口的女人們的老照片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照片上的華華公司對老重慶來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貨像潮水般湧進當時中國的商業中心——上海,坐落在上海三馬路石路轉角的大新綢緞局總經理王延松,將大新綢緞局與大昌綢緞局合併,擴充實力,成立「華華綢緞公司」 倡導「華人穿華服,華人用國貨」(「華華」即取意於此)。

1938年7月,華華公司總店派副經理陳劍平來渝,籌設重慶分店於民族路。下半年,華華公司總店遷至重慶會仙樓。開業時,有四、五間鋪面,二樓以上採用大玻璃裝璜,氣派之大,在當時重慶的商鋪中僅此一家。

當時在渝中區民族路的華華綢緞公司

1939年5月4日,日機襲渝,會仙樓總店、民族路分店被炸。華華公司總店遷大梁子辦公,並著手籌建江津分店。同時分散設第一門市部於武庫街,第二門市部於白龍池。日機轟炸停止後,華華公司選址在都郵街中華路口,開設「華華企業有限公司重慶分店」(即華華綢緞公司)。

華華公司總店於1946年7月遷回上海天津路,在重慶設分店。華華公司以滿足各階層國人需要為經營目標,集中各種國產高、中、低檔呢絨綢緞、棉布服裝於一店專業經銷。

今天的老建築在照片中清晰可辨

相關負責人表示,哈裡森·福爾曼的老照片裡包含了現在的朝天門、臨江門、七星崗、觀音巖等地,從他的老照片中我們還可以看見今天重慶一些耳熟能詳的建築,不過這些建築周邊和今天周邊環境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遠處高塔是位於七星崗打槍壩的重慶自來水廠的水塔。這座1929年修建的水塔,依舊完好無損地矗立在自來水公司老廠區的角落裡。

右邊高大的建築為美豐銀行,如今依然在渝中區新華路。

比如,位於今天七星崗的打槍壩水塔,照片中的打槍壩水塔矗立在山丘之上,周圍是一片比較低矮的民房,而今天的打槍壩水塔已淹沒在城市高樓之中。比如照片中被部分炸毀的重慶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美豐銀行,今天仍矗立在新華路上。

上世紀40年代的臨江門附二院片區(右上角有很小的「寬仁醫院」字樣)

觀音巖片區被炸毀的房屋和城市街道,畫面右上角為1935年修建的私立義林醫院,這就是現在的中山醫院。

還有當時的私立義林醫院(即今天的中山醫院),在一張老照片右上角仍清晰可辨。以及臨江門一帶的街景上還可以看到「寬仁醫院」的字樣。

輪渡是躲避日機轟炸的「生命線」

江邊正在修建的吊腳樓

吊腳樓、船工、碼頭、輪渡是哈裡森·福爾曼老照片裡的「常客」。

停在輪渡碼頭的小船

1938年1月1日,重慶輪渡第一條航線——儲奇門至海棠溪線路開通。從此,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輪渡成為了市民過江首選交通工具。

市民通過輪渡過江

在抗戰年代,輪渡是市民去往南山,躲避日機轟炸的「生命線」。1939年的「五·三」大轟炸中,儲奇門碼頭躉船被炸,1名水手死亡,數十名乘客和船員受傷。不過,這沒有阻擋「生命線」的正常運行。1940年,輪渡公司又先後增開了朝天門至野貓溪、朝天門至溉瀾溪的航線。

抬轎子的工人

哈裡森·福爾曼的一張老照片表現了從望龍門渡口登陸後的第一條街,街上人來人往,有背背簍的老百姓,拄拐杖的外國人。從哈裡森·福爾曼的文字介紹中了解到,這條街有360步臺階,「當時,可以選擇坐在轎子裡上去,但是,這些轎子既不舒服也不安全,最主要的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租用這些轎子太貴了。」

多知道點:

哈裡森·福爾曼是美國著名探險家、攝影家、戰地記者。1943年5月,哈裡森·福爾曼與在重慶的外國記者發起成立了「駐華外國記者協會」。1944年,他從重慶前往延安,在5個月的採訪報導中,真實、全面、客觀地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敵後抗戰情況,後出版《北行漫記》和《西行漫影》。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何浩 文 錢波

相關焦點

  • 老照片:1940年代重慶,經曆日軍戰略轟炸,吊腳樓依舊挺立
    重慶又稱「山城」,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宜昌大撤退後,大量工廠內遷至重慶。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頒布命令確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這是一組拍攝於1940-1942年的重慶老照片,照片經過數碼修復上色。
  • 抗戰時重慶中西合璧婚禮、集體婚禮流行
    抗戰時期,儘管風雨飄搖,但在戰時首都重慶,一對對新人的婚禮在力求簡樸的同時,依然喜慶、新潮,別具特色。  中西合璧新式婚禮最流行   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徐康編著、重慶出版社出版的《老風尚》一書中,披露了抗戰時期重慶人是如何舉辦婚禮的。  「當時,不少留洋回國的年輕人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推崇中西合璧式婚禮。」
  • 2019重慶仙女山冰雪季,雪地漢式集體婚禮情侶全球招募
    漫天飛舞的雪花、純潔淨白的冰雪世界、超奢華的漢式集體婚禮... ...關於愛情,你有沒有希望一場全城矚目的雪地婚禮是浪漫結局。萬眾矚目的2019重慶仙女山冰雪季將開幕了,屆時一場盛大的漢式雪地集體婚禮也將浪漫舉行。
  • 東山口的婚禮咖啡廳,勸單身的姐妹別去……
    上次剛在東山口嘆完悠閒的茶室 又發現一家復古精緻的「婚禮咖啡廳」 與周圍住宅形成鮮明對比歐式木製的裝修像是上世紀20年代電影 ...
  • 連續幾星期暴雨導致,1940年代以來,大佛石刻再被洪水打溼腳
    連續幾星期的暴雨導致,自1940年代以來,大佛石刻再次被洪水打溼腳Great Leshan Giant Buddha washes his feet in floodwater1 洪水漫至大佛石刻腳底。
  • 52對新人緣定摩圍山,重慶彭水舉辦第三屆苗族集體婚禮
    8月30日,2020「世界苗鄉·養心彭水」七夕相親會暨第三屆苗族集體婚禮在摩圍山舉行,為來自全國各地的52對新人辦苗族集體婚禮儀式。副縣長冉靖觀看儀式並致辭。她說,彭水享有「愛情治癒聖地」的美譽。今天,按照苗族傳統禮儀為52對新人舉辦集體婚禮,這既是對苗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和認同,也是對苗族風俗禮數的傳承和弘揚,對苗鄉風土人情的展示和體驗。衷心祝願新郎新娘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互敬互愛、勤儉持家,衷心希望你們能知恩報恩、同甘共苦、和衷共濟、攜手白頭。希望各位新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美好徵途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家鄉建設、國家富強,作出應有的貢獻。
  • 老照片:國企改制前的重慶老工廠生活圖景,集體生活記憶
    重慶,中國西部老工業重鎮,化龍橋地區曾是這裡一個重要的工業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期,化龍橋一直是最讓重慶人羨慕的區域。這些照片策展人段煜婷和王遠凌在連州影展展出,展現了國企發展的歷史縮影。
  • 泰順舉辦首屆沙灘集體婚禮
    浪漫獨特的沙灘婚禮,在山城泰順也能舉行了。10月25日,「千年古韻 風情南浦溪」2020年泰順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沙灘集體婚禮舉行,來自泰順當地的10對伉儷,在位於該縣南浦溪景區內的1萬多平方米沙灘上攜手走過紅地毯。
  • 令社會學家吳文藻、費孝通、陶孟和失意的1940年代
    《中華民族是一個》的發表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重慶《中央日報》、南平《東南日報》、西安《西京平報》乃至貴州、湖南、廣東、安徽的報紙紛紛轉載,單在《益世報》的《邊疆周刊》和《星期評論》上發表的文章和信件,就有張維華的《讀了顧頡剛先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之後》、馬毅的《堅強〈中華民族是一個〉的信念》、白壽彝的來函、魯格夫爾的來函等等。
  • 省府大樓舉行集體婚禮
    省府大樓舉行集體婚禮   昨晚,省府大樓五樓會議室,省直機關47對青年伴侶打破陳規舊俗,在這裡舉行集體婚禮。 10084281省府大樓舉行集體婚禮4044浙江新聞
  • 金鳳區9對新人集體辦婚禮
    為倡導移風易俗、崇尚簡約婚禮的新風尚,9月21日,金鳳區第四屆「美麗鄉村新風尚」移風易俗集體婚禮良田專場在良田鎮百果園舉辦。 儀式上,9對新人身著中式禮服,緩緩走上舞臺,接受眾人的祝福。儀式現場,金鳳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為他們頒髮結婚證書,並送上祝福,9對新人在鄉親們的見證下,進行了集體宣誓,禮成。臺上一幕幕溫情場景不斷上演,臺下掌聲歡笑聲接連不斷。
  • 在零下3℃的冰雪仙女山,年過半百的新人舉行了漢式雪地集體婚禮
    冬日,重慶武隆仙女山早已大雪紛飛,遠遠望去是一片惟餘莽莽的壯麗林海雪原風光,宛如浪漫的冰雪童話世界,驚豔了全重慶。仙女山位於海撥2033米的烏江北岸,擁有44萬畝林海雪原,10萬畝草原和33萬畝森林早已被潔白的雪厚厚覆蓋,包括景區公路沿線草坪、樹林、景區最美公路,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冰掛霧松美景。
  • 阜陽百人漢服婚禮 「光棍節」集體婚禮走傳統風
    11月11日,安徽阜陽50對新人身著漢服舉行集體婚禮。張天峰攝中新網阜陽11月11日電(劉浩 張天峰) 11月11日,俗稱「光棍節」,但在安徽省阜陽市,50對新人身著漢服在阜陽生態園舉行集體婚禮。婚禮現場,一對新人拿起手機自拍,記錄下美好時刻。張天峰攝當日婚禮現場紅毯鋪地,黃綢覆案,几案上整齊地擺放著酒樽、漆碗、剪刀等古典器具。司禮官鳴奏吉時,婚禮開始,50對新人高冠博帶,遵循古禮,步履優雅地緩緩走來。新人們依次進行沃盥禮、同牢禮、合巹禮、解纓結髮禮、執手禮等具有傳統文化寓意的漢式禮儀。
  • 武漢14對新人地鐵上舉行集體婚禮(圖)
    這趟「愛情專列」由武漢市民之家、武漢地鐵集團、武漢晚報聯合打造,14對地鐵情緣的男女主角乘坐武漢軌道交通4號線,在地鐵上完成求婚儀式,隨後轉乘大巴,在市民之家舉辦「江城之戀·鐵定良緣」集體婚禮。新娘劉瑾說,這是一段獨特而浪漫的旅程。
  • 塞外駝鈴——館藏關山月1940年代作品專題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8月20日,塞外駝鈴——館藏關山月1940年代西北寫生與敦煌臨畫專題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展覽包括向遠西行、河西走廊、敦煌燭光和冰雪生活四個部分,展期至2012年6月26日。一九四三年,關山月攜夫人,與趙望雲、張振鐸,歷盡艱難,輾轉跋涉,經河西走廊,入祁連山,出嘉峪關,到達敦煌臨摹壁畫。
  • 重慶結婚「不收彩禮」,也可以,但婚禮卻非常重視「馬虎不得」
    都說重慶丈母娘好,不收彩禮也可以,但有一件事,那是婚禮,因為婚禮意味著昭告天下,意味著你對她女兒的愛和重視,在重慶,大家都是怎麼舉行婚禮的呢?你最喜歡在哪裡舉行婚禮?很簡單,大家通常會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酒店,讓酒店處理婚宴的一切。現在重慶的高端酒店在舉辦婚禮上非常專業,有專門的廚師團隊、婚宴策劃團隊、音響、鮮花、舞臺布景,甚至餐具都非常精美。
  • 18對新人在京張高鐵太子城站舉行集體婚禮
    8月16日,18對新人齊聚在京張高鐵崇禮支線太子城站站房的施工現場舉行集體婚禮,情定奧運工程。參加集體婚禮的新人是中鐵六局參建奧運工程項目技術骨幹。圖為婚禮開始前,新郎新娘攜手參觀工作環境。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8月16日,18對新人齊聚在京張高鐵崇禮支線太子城站站房的施工現場舉行集體婚禮,情定奧運工程。參加集體婚禮的新人是中鐵六局參建奧運工程項目技術骨幹。圖為婚禮現場。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8月16日,18對新人齊聚在京張高鐵崇禮支線太子城站站房的施工現場舉行集體婚禮,情定奧運工程。
  • 百位城市建設者廈門辦集體婚禮:幸福加倍(組圖)
    「睡不著」,他說,從到這座城市,第一次看到大海,自己就許下心願,要給愛人梁冬梅一個「在海邊的婚禮」,今天,他就要實現這個願望了。  當天,中建三局南方公司為五十對新人在廈門環島路維多利亞酒店舉行集體婚禮,他們基本都是南方公司的「城市建設者」,在這其中,就有好幾位像毛竟衝這樣,來自一線項目工地的農民工工友。
  • 青海這場集體婚禮火了
    9月13日,青海湖景區在全省範圍內組織了24對新人,在美麗的青海湖畔情定三生,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據了解,此次參加集體婚禮的新人不僅有新婚夫婦,金婚、銀婚及結婚紀念日的夫婦也積極參加,他們是來自交警、環衛、消防等各行各業的新人。24對不同年齡,來自不同行業的新人在青海湖畔許下相守一生的浪漫約定,並宣讀「保護青海湖,我是志願者」行動倡議書,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第三屆苗族集體婚禮在彭水舉辦
    2020年9月29日—30日,2020「世界苗鄉·養心彭水」七夕相親會暨第三屆苗族集體婚禮在國家AAAA級景區彭水摩圍山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2對新人齊聚摩圍山,體驗苗族婚禮。提親,遞話,取同意,三回九轉,迎親,哭嫁,發親出轎,拜堂.....52對新人,在苗嶺之巔摩圍山,身著苗族盛裝,同唱一曲嬌阿依感受苗族山歌的風情萬種,共舞一支踩花山體驗苗族舞蹈的千姿百態,喝上一碗糯米酒,吃一桌苗族的長桌宴,完成一場與眾不同的苗族婚禮。跟朋友的這一場婚禮,讓我更愛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