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結構,就是我們在偏旁部首一節中介紹的字框類。包圍結構的字是由外框和被包圍部件兩部分組成,分為兩面包圍、三面包圍和全包圍三大類。
一、兩面包圍
1.左上包圍右下結構。
指左面和上面有邊框包圍的字。書寫時,邊框要適當縮小,被包圍的部分要向右下方有所顯露。
2.左下包圍右上結構。
指左面和下面有邊框包圍的字。書寫時,被包圍部分有向上顯露、和與左上齊平以及低於左上三種情況,但絕不可以像右面突出。
3.右上包圍左下結構。
指右面和上面有邊框包圍的字。書寫時,被包圍部分要向左面有所顯露。
二、三面包圍
1.左包右結構
指上、左、下有三面邊框的字。書寫時,先寫邊框,再寫被包圍部分。邊框要先寫上橫,再寫豎折且上橫短,下橫長。被包圍部分要居中,並略向右面顯露。
2.上包下結構
指左、上、右三面有邊框的字。書寫時,要先寫邊框,再寫被包圍部分。被包圍部分要居於中上,不可下移。
3.下包上結構
指左、下、右三面有邊框的字。書寫時,要先寫被包圍部分,後寫邊框,且被包圍部分要向上面顯露。外框上開下合,兩側的豎不不宜太高,高度約在被包圍部分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處。
三、全包圍結構
全包圍結構也叫四面包圍結構。符合這種結構形式的字只有"口字框"。大口字框要寫的方中見長,兩個豎畫要左虛而右實。在實際的運用當中,"口"字框應稍小於其他結構形式的字。如果將"口"字框寫的和其它字一樣大小,那麼就會顯得帶有"口"字框的這個字更大了。被包圍部分要居中,切不可上掛下墜、左粘右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