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的焚燒屋就在景區外的海邊
近日,有市民向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投訴稱,惠安縣崇武鎮靖江村在崇武古城景區旁,海邊一廢棄石窟違規建設鐵皮搭蓋的焚燒屋,專門用於當地辦喪事時進行的「送腳尾」和「燒大厝」化紙等習俗活動。
昨日,記者從崇武鎮政府了解到,該焚燒屋確係違建,他們已勒令施工方停工並進行拆除,同時將引導村民到偏僻處進行「燒大厝」等民俗活動。
村民
景區外「燒大厝」 汙染空氣影響市容
1月27日上午,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靖江村東門外的半月灣休閒廣場,這個廣場就在崇武古城景區外,地上畫了不少停車位,平時用於村民和遊客停車。記者注意到,路旁的地面上已被燃燒物燻黑。
據附近村民介紹,此處是靖江、蓮西、海門、潮樂、西華等5個村的部分村民在辦完喪事後,焚燒過世親人的遺物「送腳尾」及「燒大厝」的地方。每次焚燒,都會濃煙滾滾、紙灰亂飛,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的生活和商業活動,也給遊客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現在靖江村要在旁邊建一個專門的焚燒屋,不僅在景區旁,而且還屬於違建。」村民所說的焚燒屋,就在距離廣場二三十米的一處廢棄石窟。焚燒屋地面已平整硬化,正在搭建鋼結構。不過,記者在現場並沒有看到工人在施工。
進展
焚燒屋未經審批 被投訴後已停工
靖江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蘇國南介紹說,周邊5個村總共有三四萬人口,村民們辦喪事「燒大厝」大都過來他們村這邊進行。焚燒出來的煙霧、紙灰到處飄,嚴重影響廣場周邊的村民正常生活和商家做生意,已產生多起糾紛。靖江村也難以阻止村民進行這種民俗活動,只能由老年協會請人打掃衛生、進行管理,並收取一定的費用。
由於半月灣休閒廣場就在崇武古城景區旁,村民「燒大厝」,不僅汙染空氣,影響市容市貌,被遊客看到,還會給景區帶來不良影響。靖江村委會也將此情況向上級相關部門匯報反應,但依然無法杜絕。
出於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方面考慮,去年11月,靖江村老年協會召開全體理事會議,徵求群眾的意見,規範管理措施,在半月灣休閒廣場附近一廢棄石窟建設一個長20米、寬10米、高7米的焚燒屋,引導村民到焚燒屋進行「送腳尾、化紙、燒大厝」,並向鎮政府遞交了《關於整治殯葬「送腳尾、燒大厝」建設標準化「焚燒屋」的申請報告》。不過該報告並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今年1月9日,接到村民的投訴後,焚燒屋的建設就已停工。
1月27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聯繫崇武鎮宣委林偉平。林宣委表示,靖江村正在建的焚燒屋沒有經過審批,他們已通知業主單位停工並拆除。當地5個村部分村民在半月灣休閒廣場「送腳尾、化紙、燒大厝」嚴重汙染環境,影響市容市貌,鎮裡將引導村民另外選址到比較偏僻的地方進行此民俗活動。
(記者 陳明華 文/圖)
來源東南早報
市級領導蒞臨崇武鎮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1月26日,泉州市政府副市長朱啟平蒞臨我縣崇武鎮調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裸房整治、鄉村振興及漁業安全等工作,縣長王春雷、副縣長雷小全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後觀看了前垵高雷山、潮樂村史館、大岞惠女風情園、崇武中心漁港等建設現場。
前垵村書記介紹前垵村依託現有漁港風情和臨港資源,將原來一個烏煙瘴氣、臭氣燻天的垃圾雜物填埋場改造成高雷山特色商業街;將南岸雜亂無章的漁貨堆放場改造成漁港特色漁市,16個店面依次排開並配有公共攤位;利用天然海水為資源,建設標準化健康遊泳館
潮樂村委副書記介紹了潮樂村將傳統「海」字產業轉型升級,由窄到寬,形成規模化的海產品深加工的村工業區;為破解人多地少難題,改變原來一戶一宅的做法,在39戶建房的用地上建成了入住207戶的新村民自住小區。副市長朱啟平表示應該拓寬思維,以「茅臺酒」為例,整合魚卷加工企業,打造一個以「崇武魚卷」為整體的品牌。
惠女代表曾梅霞介紹了惠女風情園的主要情況,大岞村書記介紹了大岞村依託臨海風光,充分發揮惠女哨所、惠女客棧、惠女風情園、惠女攝影等一系列「惠女」特色品牌,發展惠女民俗產業和旅遊產業。
最後調研組一行人到崇武中心漁港調研漁港及產業融合示範區PPP項目建設情況,開展漁船安全生產檢查,檢查漁船北鬥定位儀配置和安裝情況。對抓好漁港和漁船安全工作,朱啟平副市長現場指出需加強漁港漁業船舶管理站建設,市、縣漁政執法人員要到位到崗,督促漁船配合落實「五不出海」的安全生產要求,確保崇武漁區安定穩定發展。
朱啟平充分肯定了崇武鎮近年來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效,並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崇武鎮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群眾需求導向,著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著力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弱項,使村莊設施更完善、環境更優美、鄉風更文明、發展更優質,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 | 崇武鎮鄉村振興辦
【免責聲明】: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