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勞動力輸入大市,每年春節過後都是我市企業用工高峰期。受疫情影響,用工短缺、員工返崗不足成為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
在這場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員工返崗「戰役」中,我市在堅決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成立督導組,組織專車、專列、專機等形式,通過「點對點」服務,組織員工有序返崗,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穩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點對點 從家門口到廠門口
2月26日中午1時許,一架從貴州興義至惠州的飛機穩穩地降落在惠州機場,149名貴州籍旅客走下飛機,搭上開往伯恩光學的大巴車返廠上崗。「終於可以回工廠上班了,非常感謝政府和公司!」伯恩光學員工盧加美說。
自2月中旬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人社廳的部署和要求,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市人社局成立了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領導小組,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對接,有組織開展務工人員返惠返崗「點對點」省際勞務對接保障服務,確保務工人員從家門口到廠門口的精準接送,不斷提高返崗率。
專列動車、專列火車、專車大巴、專機……連日來,多架復工復產專機、專列、專巴從全國多地抵達我市,將數萬名在我市各大企業工作的外地務工人員送回崗位。
賀登峰是伯恩光學的一名員工,也是搭乘我市首班返崗包機返惠的務工人員。1月20日,他帶著妻子和兒子拼車回到老家貴州省興義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家鄉開始封路。「我想早點回來上班,想坐大巴過來,但買不到票,想自駕車過來可又上不了高速公路。」心裡著急的他待在家裡發愁無法返惠返崗時,1月23日他接到了一通從廠裡打來的電話:公司安排包機接員工回廠上班。1月26日,當地人社部門工作人員送他到興義機場,工作人員還手把手地指導他完成取票、安檢、體溫檢測、登機等一系列流程。
像賀登峰這樣乘坐專機返惠復工的務工人員還有很多,自2月17日首批50名雲南文山州籍務工人員通過「務工班車」返回惠州,正式開啟惠州乃至全省「點對點」接送服務以來,我市以包車、包專列、包機等形式先後組織務工人員返惠返崗,有力地推進了企業復工復產,確保了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工作專班
組織員工成規模成批次返崗
助力返惠人員及時返崗的,還有市人社局工作專班工作人員。為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市人社部門積極對接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等勞動力輸出地,採取健康證明互認、專機專車專列的形式,保障成規模、成批次返鄉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復工。
為保障每一批次返鄉人員返崗復工有組織、行程有計劃、健康有保障、送達有交接,市人社局工作專班工作人員扮演「擺渡人」「聯絡員」「協調員」等多重角色,不辭辛勞不遠萬裡趕赴勞動力輸出地接務工人員回惠,他們是助力復工復產的幕後英雄。
2月19日深夜,一輛大巴車緩緩駛進了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50多名雲南籍返崗務工人員自廣州南站安全抵達惠州,他們乘坐的是市人社局「點對點」集中接運的務工專車,抵達惠州時已經是凌晨2點多。當大部分務工人員被企業派來的車輛接走後,隨車返回的一名工作人員發現有10多名務工人員沒有坐上車,他立即與用工企業聯繫,待企業派車接回員工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休息,他就是市人社局工作專班的王宏京。
面對疫情防控和集中「點對點」運輸工作,王宏京主動請纓,衝在第一線,勇挑重擔,不懼困難,不辭勞苦,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與其他同事一起與來自省外的務工專車、專列一一進行對接,主動聯繫、組織車輛前往廣州、深圳等地交通樞紐站點進行接駁,並全程跟車,認真做好體溫檢測、分發防控物品等具體工作。因為一直不停地聯繫和安排返崗務工人員,王宏京的嗓子都喊啞了,他經常忙到凌晨,第二天又去接下一批返惠的務工人員。
重點保障
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
3月6日中午12時許,忙碌了一個上午的吳宇鑫總算有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作為惠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馬安管理所副所長兼就業服務專員,他每天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要穿梭在自己掛鈎的4個企業檢查回訪復工復產情況,督促已復工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落實相關防疫措施,了解企業在復工中遇到的困難,並及時轉達我市發布的有關暖企政策,解決企業用工、培訓、社保和勞動關係等問題。
「目前我們正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監張秀瓊面帶喜色說,「企業能夠及時復工真是多虧了政府部門的幫忙、指導,人社部門服務專員隨時通過微信、電話幫我們答疑解惑,服務既細緻又周到!」張秀瓊點讚政府部門提供的幫助。
這是我市人社部門在深入企業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為有針對性地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積極應對受疫情影響造成的用工缺口問題,惠城區人社局提前謀劃,在2月2日企業復工前就全面開展用工摸底調查。2月中旬,根據企業復產復工情況再次對轄區企業缺工情況進行全面摸查,並重點對500人以上企業未返惠務工人員的情況按省份做好統計,通過全面掌握全區企業用工數據,提前預判、及早介入,提出有針對性的用工解決方案。
為有力幫助解決企業用工、培訓、社保和勞動關係等問題,惠城區人社局還第一時間建立了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並為惠城區61家500人以上和重點用工企業設立了就業服務專員,分別由企業所在轄區人社所工作人員擔任,建立企業需求臺帳,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主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政策紅利
出臺「暖企十條」助企渡難關
「這次真的讓企業感到溫暖,實惠直接落地。我們算了一下,2月份就能節約104萬元開支,非常給力。」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預計2~4月公司減免社保費總額達276.7萬元。
2月19日,我市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暖企十條」),提出減輕社會保險負擔、加強招工招聘和職工培訓服務等一系列援企穩崗措施。
市人社部門緊緊抓住「免、減、延、緩、保」5項工作,讓企業享受惠企政策紅利。據介紹,市人社部門援企穩崗包括援企穩崗補貼、失業保險費返還、新招員工補貼等。加大援企穩崗政策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繼續實施援企穩崗返還政策,並將所有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放寬至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20%。全市符合條件企業可按規定提前申請2019年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補貼。符合申請2014~2018年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補貼條件未及時申請的,可以一併補報申請。對符合2019年省規定的受影響企業認定條件的參保困難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25%予以返還,原則上在3月底前全部審核發放到位。此處「受影響企業」是指根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關於做好受影響企業和職工認定工作的通知》(粵人社規[2019]6號),按規定程序認定的參保困難企業。
疫情防控期間,對職工因疫情接受治療或被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企業所支付的工資待遇,按照該職工2020年1月份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的50%補貼企業。
對生產、配送醫用防護服、隔離服、醫用及具有防護作用的民用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或生產上述物資所需要的重要原輔材料)的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新招用員工的,按每人按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
為減輕企業負擔,切實紓解企業困難,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迅速響應並落實國務院、省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針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3項社保費,免徵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2020年2月至6月單位繳費,減半徵收大型企業、各類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2020年2月至4月的單位繳費,為企業解除疫情影響帶來的後顧之憂。
據統計,截至3月24日,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完成社保退費工作,共向4.5萬家企業已退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3個險種社保費1.71億元。截至3月30日,發放普惠型穩崗補貼69738戶、金額12221萬元,惠及職工113.64萬人;發放受影響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308戶、金額23832.6萬元,惠及職工87939人。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謝寶樹 通訊員李毅 駱騏 魏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