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狀的普洱熟茶,一般常採用單級的定級方法,依次為:宮廷、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一般而言,優質普洱茶在七個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徵,即:質、形、色、香、味、氣、韻七品俱佳。
質:
質即原料好,這是任何優質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質基礎;沒有這一點,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無從談起。各產地由於氣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雲南每個茶區茶山等所產的普洱茶,初入門者可能都感覺差不多,喝到一定段位後,就知道各自的特點卻很鮮明。「質」的標準包含以下幾個範疇:1. 產區:優質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最主要的傳統普洱茶產區為雲南的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茶。這三個大產區的茶各有特點個性,喜歡哪一種全憑個人愛好。2. 時序:以採摘時間為依據。春茶、夏茶、秋茶(茶農們又稱秋茶為谷花茶)。三種茶中,春茶為上,秋茶次之;不管什麼茶樹,夏茶最次。另一對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與新茶的問題;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品質、茶品豐富多彩的變化,加之飲茶人面對時間長河的心理感動,使得品飲老茶成為難得的享受。一般而言,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風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以真正未來的老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風格,但只要選料認真,做工標準的普洱茶,存儲得當的話,「越陳越香」「越陳越醇」的基本品質是不會變的,但我個人不建議存放太多茶,因為茶是特別容易吸異味的特殊飲品,稍有不慎好茶也會變差,除了後期轉化的不確定因素外,還有時間成本,3、樹品: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樹茶(或古樹茶,茶農一般叫大樹茶),臺地茶(茶園茶)、丟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別。另外,還有一些產生變異的或稀有的樹品,如紫芽茶等。②喬木茶的問題。很多茶友通常將喬木茶和臺地茶作為相對立的概念,事實上,喬木應該與灌木相對應。並且,雲南大葉種都是喬木茶,即使它的形態是臺地的。臺地是茶園倚山坡而建,為了採摘方便,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不使茶樹長高;也就是說,如果不修剪,它就會不斷往上長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並且會出現喬木茶的主要特點:有主幹,有側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長多少年也是灌木一叢(幾百年樹高也不會超過3米)。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是臺地茶,但是已經是幾十年的老茶園,加工製成的茶品也頗有老樹茶的風格。4. 工藝:對工藝範疇的區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區別,這是很簡單就能識別的。第二步是區別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為了美觀,把條索色澤較好的放在面上,而裡面是一些條索較次的茶,還有不撒面裡外一致的,不做面的,至於哪種好,看個人所愛和綜合口感品質來定,單看外觀無法100%確定。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產地、同一品質或同一產地、不同級別的茶菁進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氣不夠足,用茶氣足的茶進行拼配,就能實現口感淳和有茶氣厚足的效果,這種拼配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創造,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經過高明的拼配而達到一個最佳的綜合品質。但另一種是不良商人把質次價低的原料與部分質好價高的進行拼配,最後以好原料生產的市價出售,市面上好多打著某某古茶山的名義大批量生產的茶,以這種拼配較多。5. 儲存:儲存本不屬於「質」的範疇,但由於普洱茶傳播歷史特殊,便有幹倉、溼倉的區別。而溼倉茶,在品質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溼倉茶在口感方面見長而缺少精氣神,而且還要是好的溼倉茶,退倉處理還要做得好的。所以綜合考慮,幹倉為上,溼倉可以聊備一格,不能成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從未來看,可以預見,溼倉普洱茶將退出歷史舞臺,幹倉溼倉這一組名詞將會成為過去——因為,有不自然的「溼倉」,才出現本真自然的、原來本不必強調的「幹倉」。
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處最好,這也是一個不可能有定論的問題。根據過往的經驗,要追求口感湯色的迅速變化,存在高溫高溼的地方較好;但是相對來說,變化太快的香氣韻味就稍遜一籌;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變化稍慢,但氣足韻厚;基本的條件,只要無異味,自然溼度不至於使茶黴壞;稍透氣,不要太通風,通風太強有損茶性;滿足這些基本條件則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湯色的變化快,還是犧牲一點速度追求氣韻,這是很難完全統一的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認為何為熊掌何為魚了。
生普洱與熟普洱也應該分開保存,以免相互之間受影響。在潮溼的地方,開封的普洱茶如果不能短時間內喝完,建議儘量密封保存,
形:
形即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是否緊結和清晰。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看幹茶色澤和淨度,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豬肝色),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只有陳氣,甚至帶酸餿味或其他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色澤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潤澤,用手輕敲茶餅,聲音清脆利索,聞幹茶有自然的茶香,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清晰,色澤褐紅、油光潤澤。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況,但對普洱茶的外形鑑別,長期接觸普洱茶的,另有一種審美習慣。對於其他茶類,追求越新越嫩越細就越好;譬如龍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麵前,似乎應該「重神輕形」,因為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基礎,葉形新、嫩、細者,茶氣並不一定很足,尤其是老樹茶,粗老壯碩、黝黑樸素與秀潤可人並不矛盾,也就是駱少君女士說的:普洱茶為扭轉時尚對中國茶葉一味追求嫩、細的不良傾向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普洱茶大智若愚,氣定如山。事實上,在品飲實踐中,細嫩精緻的宮廷級固然不錯,但四五六級、甚至混有茶梗者別有風味;
色:
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霧(有人稱之為茶油飄在茶湯上,我們專業術語叫氳氤),優質的普洱茶熟普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濃而不透,欠明亮,或湯感淡薄,沒有層次感和質感(好的普洱熟茶的湯色質感很多人弄不明白,辨別茶湯質感的好壞就像我們買衣服,用料好的衣服一般一眼看去質感比較強,用手一摸也能摸出不一樣的手感)茶湯有的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沒有油亮度各光澤度。優質的生普,色澤橙黃、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層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變。
普洱茶的迷人之處,很大程度上是湯色上的賞心悅目,上好的普洱熟茶有行家用「融化的瑪瑙」來形容普洱茶湯,以寶石紅、瑪瑙紅、琥珀色等作為以湯色區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簡單方法,富有詩意而實用。
總而言之,以色別鑑茶,幹茶須以自然油潤為上,湯色以通透明亮為佳。
註:以茶湯色辯茶首先要懂得泡好每一款普洱茶,只有衝泡方法適合才能作為參考來判斷,不然會出現再好的普洱茶也泡不出好湯色,
香:
普洱茶香氣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謂茶香實際是不同芳香物質以不同濃度組合,並對嗅覺神經綜合作用所形成的茶葉特有的香型。茶葉芳香物質是由性質不同、含量微少且差異懸殊的眾多揮發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迄今為止,已分離鑑定的茶葉芳香物質約有700多種,有的是各自分別獨具的,有的是在鮮葉生長過程中合成的,有的則是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香氣成分到底具體有哪些還沒有被完全檢測出來,對普洱茶香氣的鑑別,在品飲過程中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的方法。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幹茶陳香顯露,優質的熱嗅香氣顯著濃鬱,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鏽水味或其他雜味,也有的是「臭黴味」、「腐敗味」。
聞香鑑別普洱茶,在整個衝泡過程中隨時可以進行,但普洱茶的香氣變化複雜,很不容易用語言準確表達,當然不同的聞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熱聞香、哈氣聞香、開餅刀痕處聞香、杯蓋聞香、杯底聞香等;還有冷香、溫香、熱香、前香、後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區別。無論如何,普洱茶的香氣重在自然,濃而不膩,清而不揚,重而不悶等。
茶人們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棗香、蘭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來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氣,這表明普洱茶香氣的複雜豐富,而且這些變化萬千的香氣來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後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溫度、溼度內部元素變化的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說普洱茶之所以有樟香是因為茶樹與樟樹間植,這是一種主觀臆測的說法。按此觀點來說,普洱茶荷香難道是茶樹與荷花間植的結果?
味:
味是對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鑑的「初級職稱」。
「味」之特點,也是普洱茶在品飲中與其他茶類有著顯著區別的特徵。在品飲實踐中,普洱茶的「味」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動、生理體驗感覺,另一層是以此為基礎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審美性趣味,成了「體味」、「玩味」、「品味」等意蘊,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與之相應的不同味道,同時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悅。我們經常說道「回甜」與「回甘」,就是這兩層感覺的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為上,回甘的一定有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說,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還有一些對人的味覺有益的其他成分,古人品嘗美食說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對味的體驗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尖舌側舌根生津,有的口腔兩頰生津,每個人的味覺系統不同,所表現的也不盡完全相同,但純正的氣息和口感表現是相同的,清爽滑潤,醇和、甘甜、生津而千變萬化。
總之,就熟茶而論,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異的優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質量差的普洱茶則各有各的差勁處,不同程度的有苦而不化、餿、酸、澀、麻、掛、癢等特點,個別區域的茶和個別的茶樹品種也會出現苦不回甘澀而不化等不同的缺點,還要看它的綜合口感的表現與價格是否值得購買。
氣:
氣是品鑑玩味普洱茶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連忘返、讓人有依賴性的基礎。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個」氣「字上。
氣原是一個哲學概念,指構成天地萬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質。氣論貫穿著中國傳統藝術和人物品藻的始終。普洱茶品飲的氣是較為抽象的範疇,卻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常說,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飲普洱茶是一門藝術,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普洱茶的「氣」而言。
天地宇宙之間,凡有生命都必有「氣」;凡中國傳統藝術,舉凡繪畫、書法、音樂、建築,甚至詩詞歌賦,無不講究個「氣」字。亞聖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說人的修養境界,三國魏文帝曹丕「文與氣為主」是談藝,傅抱石題青城山古松國畫「元氣淋漓,真宰上訴」是說物。又譬如我們生活中,書法作品到處可見,高手所作,筆墨點畫的後面,我們總是感覺到有一股充沛元氣,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滯。又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雖然貌不驚人,但眉宇之間能感到對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養深厚等,就是內在的生命力通過表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是這種表達不是直接簡單的而已。普洱茶之氣,就是以優質原料的基礎,所謂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百草之首、萬木之花」的好茶,再經過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靈,普洱茶厚、正、足之氣。
當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謂茶氣,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在品鑑時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綜合經驗,我們形容茶氣,往往用「茶氣足不足」、「茶氣正不正」、「茶氣厚不厚」等詞語形容,從物質基礎來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普洱茶的原料必須要用雲南大葉種,就是因為茶多酚含量比國內國外其他任何茶區茶種的含量高,茶在悠悠歲月的陳化中茶多酚的含量會逐漸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減少,如果作為原料的曬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說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氣不足。在普洱茶主產區的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說,該茶區的原料製成的普洱茶,先天條件就很好,這是普洱茶在品飲中氣足韻厚的保證,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後越陳越香但決不會湯清水薄的保證。
但是,我們普普通通喝茶,沒必要判別什麼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個簡單的感官評價——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澀不掛舌」。剛剛入口時有一點苦,當馬上回甘;有一點澀,但馬上化開,生津出韻——口腔裡感覺風生水起但層次分明,變化豐富卻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這也許是為什麼舞蹈家楊麗萍說:普洱茶是味覺的音樂。品鑑茶氣主要從三個方面:純、足、厚、正。原料好的茶,自然氣足;加工工藝精當,使茶多酚的好處與胺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諧發揮,則如各種不同的樂器以茶多酚、咖啡因為領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氣顯厚;茶葉採摘得時,不亂加拼配,一般來說,有品飲經驗的人三五杯入口,古樹茶是古樹茶,臺地茶是臺地茶,風格明顯,個性突出,這就是所謂的茶氣厚薄高低。
以上所言,只是茶氣的」外氣「,更為迷人之處在於」內氣「,內氣者,不是以口鼻欣賞,而是以身體感知。這一點,練氣功者、中醫、出家人和不嗜葷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氣歸肺經脾經,品飲時,丹田手足微微生熱發汗,甚至有如練氣功時得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內氣;而內氣,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盡一樣,但對內氣的深入探討,似乎從中醫理論更能解釋清楚。同時,茶若無氣,韻就成了空中樓閣。知茶氣者,可謂對普洱茶已經登堂入室了。
韻:
韻 是普洱茶品鑑中較「氣」更難加以形象地說明的主觀感受,可以先打個比方,唱歌時雖然旋律、音高、節奏準確,但無動聽感,就稱為「有聲無韻」;在評價人物時,一個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圍、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滯無靈氣無教養,就缺少「韻」,也難給人美感。這一點甚至讓李笠翁為難,在《笠翁秘書?聲容部?選姿第一?態度篇》裡,他說美女要讓人迷戀,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膚五官,而是「媚態」,媚態又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豔者愈豔」。
按照他的選美標準就是姿態第一,「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第一重要」。但是說了半天,「媚態」到底是什麼,他也只能打個比方說:「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普洱茶的韻很難界定,但在品飲實踐中的最直觀體驗就是「生津」,各種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連喉部都生津,所謂的喉韻就是指這一點。飲茶生津,有如聽音樂的「餘音繞梁」,看好風景的「山色有無」,與德高學深的長者相處的「如沐春風」之感。當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韻」的感覺。老茶之韻與新茶之韻不同,新茶之韻較直接,老茶則顯含蓄——當然,有些品飲者把「溼倉味」當成普洱茶的韻,其實是把缺點當成了特點甚至優點了。古人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自嘗一嘗」,品飲普洱茶並不神秘,並不需要先天有什麼神授鬼教,只要不斷的實踐、比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領略普洱茶的好處。重要的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選擇錯了茶,把質次品低的茶品先入為主,作為以後品鑑的標準,好比戴了有色眼鏡,要體會普洱茶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就繞彎路了。這也是一些茶友,把溼倉老茶作為存儲良好的將來老茶的標準,是自折好茶身價的。
品鑑普洱:要讓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為適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地喝,緊張的心緒,無法使茶氣安然的在體內發揮功效。正如氣功功法中最講究的是「以意行氣」匆忙之行為,必然心神不穩定,思想不能集中,無法以意行氣。即使茶氣在經絡中起作用,但意識渙散,也無法將茶氣納入經絡之中而運行。
如要品出普洱茶氣,以陳化的好普洱茶最為適宜。普洱茶所以能將茶氣衝泡出來,其茶品必須經過陳化及發酵,一般以陳放兩三年以上的普洱茶品,就能衝泡出較強烈茶氣來。同時,茶品的質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來自雲南省內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葉種老茶樹為上品。
葉底評審
看葉底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和光亮度。優質的色澤褐紅(普洱熟茶)、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活性好;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另外,鑑別雲南普洱緊壓茶質量還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是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的「蓋麵茶」或「撒麵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品質好的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憑感官判斷並不容易,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多注意。綜合以上幾點,可以作為判斷年份的主要依據。如一般陳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氣味較重,湯色清亮,口感好;
以上內容只作為參考,不能作為100%的標準來評判每一款普洱茶的好與不好,天下普洱,適者為珍。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