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市場需求整體上仍處於低迷狀態,今年我國外資外貿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利用外資工作,把「穩外貿」「穩外資」作為「六穩」「六保」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們穩外資外貿面臨的形勢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通過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促進貿易投資穩定發展;通過培育強大的國內市場,增強外資外貿發展動能。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有信心有潛力。
韌性強抗衝擊,外貿外資成績單較為亮眼
記者:在疫情衝擊下,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面臨很大困難。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6.4%,全國實際使用外資2161.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8%。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把「穩外貿」「穩外資」作為「六穩」「六保」的重要內容。目前,1~8月外貿外資數據已經出爐,您如何評價我國外資外貿的現狀?
顧學明:今年年初,受疫情衝擊,我國外資外貿工作遭受了一定程度困難,外資和外貿一季度出現下跌。從中央到地方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穩外資外貿工作。隨著從中央到地方採取的一系列穩外資外貿措施的不斷落實,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交出了一份較為亮眼的成績單:止跌回升速度較快、質量水平穩固提高、市場韌性充分顯現。
止跌回升速度較快。2020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6197.8億元,同比增長2.6%,僅8月當月,利用外資為841.3億元,同比增長18.7%,連續第5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金額增長。我國出口自4月份以來就止跌回升,已連續5個月實現單月正增長,自6月份以來就已實現了進出口單月連續雙增長。2020年1~8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8月當月,我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1.6%,不僅刷新了疫情暴發至今的紀錄,更創下自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
質量水平穩固提高。在規模止跌回升的同時,外資外貿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利用外資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1~8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6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8.2%,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4%、47.3%、111.4%和20.2%。出口結構顯著改善。雖然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疫情影響較大,出口相對疲軟,但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集成電路、家電、手機和電腦出口增速超過8%,分別達到14.7%、14.1%、8.9%和8.4%。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外貿增長突出亮點。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出口逆勢增長,增幅達到兩位數以上。
市場韌性充分顯現。在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一系列政策落地的作用下,我國開放型經濟強大韌性不斷顯現,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信心逐步增強。外資方面,根據美國商會和歐盟商會的最新報告顯示,78.6%的美國受訪企業表示不會轉移在華投資,較去年增加5.1個百分點,只有11%的歐盟受訪企業考慮外遷或改變投資計劃,接近10年來最低水平。外貿方面,民營企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為穩外貿作出了突出貢獻。1~8月,民營企業出口增長8.3%,拉高整體出口增速4.2個百分點,佔比提升3.8個百分點至54.9%。
政策舉措精準發力,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記者:目前穩定外貿外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因素是哪些?
顧學明: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並未放緩。目前,我國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份成績的取得主要因素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準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商獨資經營;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大幅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各類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這些舉措彰顯了我國積極主動開放的決心,也讓各類企業服下了「定心丸」,為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提供了堅強指引。
二是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基礎條件有保障。一方面,我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約為60%。特別是服務和高檔類消費需求,以及個性化消費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費潛力。同時,新業態新模式湧現拉動新的投資需求,以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無接觸配送」服務、線上問診、直播教學、遠程即時維修為代表的新模式新業態,使各類企業看到了新的投資機遇,提高了投資熱情。另一方面,我國具備全面的產業配套能力,產業鏈條完整,市場體系完善,各類商品和服務供給的規模效應、創新效應和集聚效應優勢突出,能夠為穩外貿穩外資提供安全可靠的產業保障能力。
三是精準發力的政策舉措為穩外貿穩外資保駕護航。國家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如《關於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推動商務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等,各地方政府也積極制定應對疫情的各項支持政策措施,切實幫助外貿外資企業解決問題、減輕負擔。依託自貿區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平臺,通過主動開放先行先試,在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服務業擴大開放等方面探索創新,打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同時,積極落實「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相關任務,做好頂層設計等工作,為穩外貿外資工作提供重要支撐。通過一系列精準發力的政策舉措,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勇於開頂風船,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
記者:從全年來看,穩定外資外貿面臨怎樣的形勢?外資外貿長期穩定發展的動力源在哪裡?
顧學明:我國全年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既面臨機遇,又充滿挑戰。
從機遇看,我國擁有強大國內市場,為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目前擁有超14億人口和1.2億戶以上的各類市場主體,經濟的韌性和活力較強。從挑戰看,經濟全球化進程受阻,外資外貿發展空間受限。中美關係面臨嚴峻的挑戰,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興起,主要西方大國回歸傳統的國家主義立場,內顧保守化傾向加重,提供國際公共物品、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意願減退,這些均嚴重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我們要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促進貿易投資穩定發展。一是提升自主開放水平。發揮自貿區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在促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中的引領和主體地位,先行先試相關改革開放措施;加快醫療、文化、教育、電信等領域開放進程,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打造利用外資高地。二是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進一步爭取同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大國、主要區域經濟集團建立自由貿易區,為區域貿易投資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三是強化貿易投資發展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在風險研判和防控中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應用,提高對重大貿易摩擦案件應對能力,全面增強對投資、貿易等領域的開放風險監管和處置能力。
另一方面,培育強大的國內市場,增強外資外貿發展動能。培育「消費市場+進口市場+投資市場」組合型市場。提高消費供給水平,增加服務性消費供給,促進消費回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居民即期消費。優化進口國家和地區結構,注重從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口。進一步擴大高端消費品等優質商品進口。促進對外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把我國建設成為充滿機遇的全球投資創新樂土。促進國內產業發展與外資外貿有效銜接,進一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資源要素支持。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