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縣委書記顧國標
編者按:新時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論引領新實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的基本方略、奮鬥目標、戰略安排和工作布局,是我們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作為當下首要的政治任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一把手」要起表率帶頭作用,學思在前,踐悟在前。為此,人民網推出「『一把手』的學習筆記」專欄。今天,我們編發江蘇南通海安縣委書記顧國標的體會文章。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對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作了新時代的歷史回答,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前景前所未有地清晰展現在世界面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真學深學,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真正把握內涵要義。要把學習十九大精神與推動工作開展結合起來,與推動海安發展結合起來,用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動十九大精神在海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海安篇章。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經濟發展得更強。發展是永恆的主題。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對十九大的學習貫徹,必須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必須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從我縣來看,就是要把上級黨委政府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就是要圍繞主要目標、重點指標,埋頭苦幹、砥礪奮進,全力推動經濟發展好上又好、能快就快。
一是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圍繞GDP、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重點指標,加強分析監測,採取有力措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堅決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海安靠工業起家,也要靠工業走向未來。要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鎖定「4+4+N」特色產業,全面加大政策激勵力度,加強重點企業運行監測,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引導優質企業掛牌上市,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確保工業應稅銷售總量、增幅持續領先。
二是始終突出項目建設。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項目建設不放鬆。始終把項目建設放在頭版頭條,堅決不動搖,堅決不放鬆,堅決不分心,一手抓本地企業技改投入,一手抓外來項目引進建設,一手抓「驅逐艦」隊伍建設,一手抓「航空母艦」製造,保持項目建設在全市的領先態勢。狠抓重特大項目,全力構建「億元項目為基礎,10億元項目為核心,50億元項目求突破」的項目建設新格局,切實抓好省市重大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主戰場上彰顯共產黨人風採。
三是切實推進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三大優勢」轉換行動,重點推動「六大功能平臺」、「十大物資中心」提質增效,大力提升商貿物流核心競爭力,促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聯動融合發展,創造全市、全省領先優勢。更大力度對接上海,結合海安特點,充分發揮獨有的歷史和人脈優勢,進一步深化與上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在南通對接上海大潮中發出海安聲音、務求更大成效。積極策應「一帶一路」戰略,吸引重大外資項目落戶海安,推動海安製造業、建築業等優勢產業融入世界經濟,努力構建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城鄉建設得更美。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獨立部分,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構想。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城鎮建設水平,不僅關係居民生活質量,而且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建設美麗中國,具體到海安就是要建設美麗城鄉。這既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我們要圍繞生態宜居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定位,有序推進城市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
一是大力建設宜居城市。重視城市規劃設計,不斷優化城市生態,有序推進城市轉型。對城市關鍵節點、重點區域進行改造提升,著力凸顯水鄉、河豚、石板街、青墩文化等海安元素,充分彰顯城市底蘊和特色,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做足做好「綠」文章和「水」文章。增綠方面,圍繞園林城市目標,在抓好森林公園、鳳山公園等重點景觀綠化工程的同時,大力推進一批小遊園建設提升,著力打造「10分鐘綠地休閒圈」,豐富「綠」的層次,提升「綠」的水平。治水方面,結合「清水工程」,抓好老通揚河整治提升,建設新通揚河綠色走廊,大力整治栟茶河、北凌河,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七星湖生態水平,高標準打造上湖新的生態圈,讓水真正成為城市的靈魂。
二是精心打造美麗鎮村。海安全縣一半以上的人口在鎮村。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鎮村建設,是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城鎮建設上,對中心鎮、一般鎮、原集鎮,要分類提出目標,推動整治提升,著力形成一鎮一品,逐步實現產業鮮明、環境精緻、生態宜居。在鄉村建設上,要策應省「田園鄉村」建設要求,有序推進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著力打造優美環境,充分凸顯地方元素,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認真抓好「263」專項行動,全面落實整治任務,切實打好治水、治氣、治土三大攻堅戰,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氣淨、水清美好生態,既為人民創造「金山銀山」,又為人民守住「綠水青山」。
三是不斷放大樞紐優勢。圍繞建設「區域性樞紐城市」,加快403、226省道開工建設,精心服務鹽通客專、海啟高速建設工作,推進新通揚線航道整治,進一步優化綜合交通網絡,放大「公鐵水」聯運優勢。從方便群眾出行出發,有序實施城區道路暢通工程,今年江海路、寧海路改造完成後,城區道路改造建設基本完成,循環暢通的城區路網正式形成。要適時推進通榆路等主幹道快速化改造,全面提升通行能力和速度,讓群眾出行更多選擇、更加快捷。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民生保障得更好。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注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金獎銀獎成為老百姓的誇獎,真正做到不負重託、不遺餘力、不辱使命。
一是深入推進富民工程。富民是人心期盼、共同呼聲,發展必須建立在過硬的富民成果之上。建築、繭絲綢、特色農業是海安的三大富民產業,農村居民80%以上的收入來自這三大產業。我們要更加重視創業富民、產業富民,重點圍繞這三大產業,加大支持激勵力度,促進產業發展壯大,不斷提升產出效益,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增值紅利,讓廣大老百姓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來。
二是紮實加大保障力度。突出抓好「大走訪」「走幫服」活動,深入了解基層實際情況,加強面對面溝通交流,重點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密切與群眾的魚水之情。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穩步上升。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止2019年底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目標。密切關注弱勢群體生活情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綜合保障,確保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三是堅決維護大局穩定。安定和諧的環境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和基礎。要把維護安全穩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進大排查大整治,確保矛盾問題發現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切實抓好信訪穩定,妥善處理重點群體訴求,逐步化解不和諧、不穩定因素。保持打擊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強化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強化社會治安巡邏,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守住安全生產的紅線、底線。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作風錘鍊得更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必須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正風肅紀力度空前,全黨風氣明顯好轉。十九大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把黨的自身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錘鍊黨性,改進作風,為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一是始終強化黨性鍛鍊。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終與黨中央和省市委同心同向、步調一致,第一時間落實黨委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二是大力弘揚海安精神。海安幹群不怕吃苦、勇爭一流,這股精氣神是我們的「傳家寶」,是我們在資源稟賦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取得如今發展成績的「秘密武器」。我們將把這種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廣泛凝聚社會各界的正能量,讓海安精氣神成為推動海安新的發展的強大動力。積極倡導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的作風,把幹部放到急難險重的工作一線去鍛鍊成長,營造憑實績用幹部的良好氛圍,鍛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強大幹部隊伍。
三是持之以恆正風肅紀。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中紀委工作報告精神,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決查處腐敗分子,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編:黃竹巖、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