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 學術研討會開幕

2020-12-21 人民網福建頻道

  兩岸各界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

  今年是沈葆楨率福建水師赴臺驅日140周年,昨日,來自海峽兩岸的沈葆楨及當年赴臺驅日的福建水師將士之後,以及兩岸學者會聚榕城,共同緬懷和研討那場140年前爆發的中國近代首場抗日衛國戰,以及沈葆楨、丁日昌等歷代船政先賢在保臺建臺方面的成就。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全國臺聯指導、福建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福州市政府、福建文史研究館、福建師範大學、福建社科院主辦,馬尾區政府、福州晚報、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協辦。

  船政人物

  是兩岸的共同歷史記憶

  據悉,參加兩岸各界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大會的兩岸嘉賓共有200多人。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出身於福州著名抗日家族的臺灣「海軍前總司令」、海軍上將葉昌桐親率臺灣海軍將軍團參加。將軍團中,有與葉昌桐同年在抗日烽火中參戰的臺灣海軍中將徐學海、臺灣海軍少將宋炯,還有海軍少將王安懷、吳濟時。其中,吳濟時曾在抗日戰爭南京保衛戰中浴血奮戰。而出生於抗戰中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大會題詞祝賀,「沈葆楨巡臺驅日140周年紀念海疆萬裡情閩臺一家親」。

  福建省委常委兼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陳樺在致辭中說:「兩岸的船政保臺建臺名傑後人、船政文化專家會聚一堂,共同緬懷沈葆楨保臺建臺感人事跡,共同弘揚福建船政文化,寓意深刻,意義深遠。沈葆楨的歷史功績值得後人深深銘記。他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福建船政創造的物化成就,更重要的是以他為代表的船政人物及其後裔身上體現出的愛國、自強、開放和創新精神,其豐富的積澱、深厚的根基和獨特的魅力,構建了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成為溝通兩岸的精神紐帶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源泉。希望能以這次紀念活動為契機,吸引更多的兩岸能人志士,加入到研究沈葆楨、弘揚船政文化、促進福建發展的環節中,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為建設美麗福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福州市副市長林飛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向應邀出席研究會的專家學者表達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引用沈葆楨撰寫的一副對聯,「以一簣為始基,自古天下無難事;致九譯之新法,於今中國有聖人」,讚揚了沈葆楨的壯志豪情,稱沈葆楨是福州人民的驕傲。他說:「先賢的功業讓人景仰,更激勵我們砥礪奮進。我們要抓住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機遇,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發開放,走向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努力把福州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城市。我們真誠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共進,弘揚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同心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兩岸各界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

  探討船政精神的

  培植途徑

  在大會開幕式上,臺灣「海軍前總司令」、海軍上將葉昌桐也表示,能參與紀念沈葆楨的大會深感榮幸,既是因為自己和沈葆楨同為福州人,也是因為自己一生都受到船政教育的深遠影響。他認為,雖然礙於歷史機遇,當時海軍的建立並不成功,但船政的設立對於人才的培育卻是大大有功。

  葉昌桐還講述了當年船政學堂畢業生親歷的故事:當時法國工程師在臺修建鐵路,由於只有船政的學生學習過法文,因此一些來自福州船政的學生被召集參與協助修建。而這批當翻譯官的福州學生,由於彼此之間常用福州話交流,因此一些臺灣民眾也一時誤稱福州話為法國話。當時船政人才對於臺灣近代建設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葉昌桐的高祖輩葉祖珪是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中國海軍第一批留學生,在「靖遠」管帶任上率艦參加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1904年奉旨總理南北海軍兼廣東水師提督,擔負起甲午海戰後重振中國海軍的重任,最後累死在崗位,實現了為保衛祖國海疆鞠躬盡瘁的誓言。

  沈葆楨在臺的六世孫女、臺灣大學教授沈冬則回憶了沈葆楨對於沈家子孫的影響。她稱,雖然生活在臺灣,但家中一直掛有沈葆楨的字畫,並且家人堅持講正宗的福州話。沈冬在開幕式現場就用福州話說:「我是福州人,我愛講福州話。」她還表示,沈葆楨子孫的這個身份讓她既驕傲又沉重。

  記者在採訪與會的各界代表時發現,大家都清醒地意識到,此次活動紀念的遠不僅僅是沈葆楨,而是在紀念歷代為保衛和建設臺灣作出卓越貢獻的先賢,是在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在探索如何避免落後挨打、探討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的培植途徑。

  兩岸各界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

  臺灣青壯年學者

  對船政文化很有興趣

  昨天,在紀念大會後,兩岸著名專家孫家洲、劉慶、王遠義、張福建、蘇小東、黃贊發、陳宗仁等近200位學者參加了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學術研討會。14日,兩岸各界還將前往閩安虎頭山公祭福建戍臺將士,並祭拜左沈二公祠和甲申、甲午海戰英烈。

  據悉,紀念沈葆楨保臺建臺系列紀念活動今年3月拉開大幕,已成功在海峽兩岸舉辦了「尋找1874年抗日戍臺將士之後」的活動;今年清明節,當年戍臺將士後人還第一次集體祭祖,在當年福建水師誓師出徵地舉辦了大型海祭;今年6月,在福建水師赴臺驅日登船出發之地,立起福建水師赴臺驅日紀念碑——「沈葆楨奉旨巡臺出發地」;為戍臺烈士徵集祭文、祭詩、祭聯的活動也吸引了兩岸30個省份1500多位詩文高手參加。昨日,陳樺、葉昌桐、沈冬還為優秀祭文、祭聯、祭詩的獲獎者代表進行了頒獎。

  昨日,來自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深圳大學、汕頭大學、福建社科院、福建省委黨校、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閩江學院、泉州師範學院,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聯合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臺灣育達科技大學等20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在會上熱烈探討了沈葆楨、丁日昌等人的保臺建臺之功。

  此外,大會還徵集到了一大批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論文。特別是臺灣一批青壯年學者對船政文化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和研究水平,年紀最小的論文提供者僅26歲。

  (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 劉琳/文 楊勇/攝)

相關焦點

  • 臺灣前「海軍總司令」:兩岸應攜手維護海權
    中新社福州9月14日電 (林春茵)多位臺灣退役將軍9月14日在福州表示,紀念沈葆楨戍臺建臺140周年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兩岸可通過共同歷史記憶建立互信,攜手維護海權。當天,海峽兩岸各界公祭福建戍守臺灣將士活動在福州馬尾區舉行,這是兩岸各界共同紀念沈葆楨戍臺建臺14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 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開幕
    「日月同輝 大運常伴」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 12月10日在常州美術館開幕。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濤、副市長陳正春分別向常州攝影家湯德勝、臺灣攝影家翁庭華頒發「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活動30周年特別貢獻獎」獎盃。
  • 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開幕
    日月同輝 大運常伴 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開幕    中國常州網訊 12月10日下午常州美術館隆重舉行「日月同輝 大運常伴」常州·臺灣「兩岸情」攝影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開幕式,共同回顧、見證常州和臺灣攝影界綿延30年交流互進的藝術情緣。
  • 兩岸船政名傑沈葆楨後人 福州海祭先賢
    東南網4月3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陳夢婕 通訊員 阮彬彬 文/圖)2日,「紀念沈葆楨巡臺140周年·船政名傑後人海祭先賢」活動在馬尾舉行。來自兩岸的近百位船政名傑後人重聚140年前福建水師赴臺驅日出發地,海祭先賢,重溫歷史。據悉,這是百餘年來福州首次海祭戍臺將士。
  • 【研討會】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梅舉行
    【研討會】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梅舉行 2020-11-18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榕將建沈葆楨紀念館 臺民眾願來榕研習船政文化
    福州新聞網6月27日訊 福州將建沈葆楨紀念館,並出版《沈葆楨傳》等關於沈葆楨的叢書。17日,當福州市副市長、馬尾區委書記林飛在《船政與臺灣》臺北特展開幕式上提到這一計劃時,贏得在場200多名臺灣嘉賓的熱烈掌聲。
  •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討會廣西大學舉行
    今年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誕辰200周年。11月28日,「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討會」暨新聞學院院長(書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論壇在廣西大學隆重舉行。
  • 馬尾紀念「船政之父」沈葆楨誕辰200周年
    沈葆楨第六代孫女沈園寄出實寄封。記者 歐陽進權 攝福州新聞網3月2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王曉霞 許琳晶)27日,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座談會暨《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儀式在船政格致園舉行。
  • 海峽兩岸紀念龜山先生誕辰955周年活動在福建舉行
    海峽兩岸紀念龜山先生誕辰955周年活動在福建舉行 2008年11月07日 12:3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
    「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 2018-12-05」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郭軍 攝   中新社珠海12月5日電 (記者 郭軍 程景偉)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合辦的「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5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
  • 「紀念艾蕪誕辰115周年暨『艾蕪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6月11日,「紀念艾蕪誕辰115周年暨『艾蕪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都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艾蕪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和研究這位開拓了新文學創作領域的現代文人艾蕪。115年前,艾蕪出生在新都區清流鎮一座竹林流水環抱的農舍裡,並在這片土地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21年,19歲的艾蕪步行80餘裡,來到成都求學。4年後,他從成都九眼橋出發,一路徒步向南,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極具特色的一系列南行文學作品。
  • 船政新書首發 馬尾紀念「船政之父」沈葆楨誕辰200周年
    中國日報福州3月29日電 3月27日,紀念沈葆楨誕辰200周年座談會暨《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儀式在船政格致園舉行。活動現場進行了《從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楨李鴻章通信與近代海防》書籍首發式,該書從兩名重要官員私人通信的層面,生動地呈現有關清末海防建設的歷史。今年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誕辰200周年。沈葆楨是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船政的締造者,被稱為「船政之父」。
  • 紀念朱夏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 記者程 強 通訊員王再鋒報導:9月10日,紀念朱夏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召開        馬永生希望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靈活具體地運用朱夏先生的學術思想,指導盆地分析和油氣戰略選區工作,為推動國內油氣勘探開發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聰明才智。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共同發起。
  • 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   中新社臺北6月1日電(記者 董會峰 杜燕)時值「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1日在臺北舉行,大陸6位專家與多位臺灣學者與會。
  • 津南區小站鎮舉行紀念「小站練兵」120周年學術研討會
    由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政府、天津市津南區旅遊局主辦,天津市小站練兵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北京出版集團協辦的紀念「小站練兵」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徐世昌日記
  • 紀念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紀念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  1919年梅蘭芳首次訪日公演在日本引起了極大轟動今年時值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及其在中國京劇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梅蘭芳紀念館籌劃舉辦的「紀念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於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召開。
  • 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廣東舉辦:讓兩岸同胞緊密團結在一起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讓兩岸同胞緊密團結在一起」日前,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梅州市舉行。研討會以「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與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兩岸10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中美關係新局面和新冠疫情對兩岸關係影響」「島內政局、兩岸關係變動與臺灣民情新變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兩岸關係前景展望與意見建議」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 紀念江蘇省昆蟲學會 10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辦
    12月11日上午,紀念江蘇省昆蟲學會 100 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分論壇在南京舉辦。,也是江蘇發展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學術團體。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會團結廣大會員,充分發揮學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和科技團體優勢,發揚「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科普宣傳和服務社會工作,為中國昆蟲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紀念李漢魂將軍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11月1日,由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廣東近代文化學會和吳川黃坡鎮嶺頭村委會聯合主辦的「紀念李漢魂將軍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李漢魂將軍故鄉吳川市黃坡鎮嶺頭村舉行。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吳川、黃坡兩級領導出席了研討會。1895年,李漢魂出生於吳川市黃坡鎮嶺頭村。
  • 紀念馮友蘭誕辰125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南陽師範學院召開
    今年是馮友蘭先生誕辰125周年,為了隆重紀念馮友蘭先生,緬懷前賢,激勵後學,推進馮友蘭學術研究,12月4日,「馮友蘭誕辰125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南陽師範學院舉辦。作為馮友蘭故鄉的高校,南陽師範學院一直以研究馮友蘭思想、弘揚馮友蘭精神為己任,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打造了一批從事馮友蘭學術思想研究的專家學者隊伍,產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受到學界的關注和肯定,已經成為國內研究馮友蘭先生學術思想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