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五月二十五日凌晨,烏克蘭康斯坦丁諾夫卡地區一處彈藥庫發生爆炸,據了解,該彈藥庫存放著大量的飛彈以及炮彈,其數量至少足夠裝備一個旅左右。殉爆持續了大約三四個小時爆炸強度才得以下降。據當地目擊者稱,該地區在殉爆前兩天出現過頓涅茨克共和國的民兵,也就是說,這座彈藥庫處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有記者調查後表示,彈藥庫是被火炮摧毀。
其實這不是烏克蘭軍隊的彈藥庫第一次被打廢了。2017年3月烏克蘭巴拉克列亞市一座彈藥庫被無人機摧毀,9月卡列諾夫卡市一座烏克蘭國防部的主要彈藥庫發生爆炸原因不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烏克蘭就損失了三座軍火庫。那麼,烏克蘭的問題出在了哪裡呢?筆者認為,首先的一點就是在彈藥庫的建設問題上。此次被擊中爆炸的彈藥庫地處前線,而且隱蔽性不強。彈藥庫的建設應該儘量遠離戰場,而不是像烏克蘭一樣作死,把彈藥庫建在敵人眼皮子底下。
在被擊中的前一天就有目擊者反應有無人機經過,也就是說,在面對敵軍的無人機偵查的時候,烏克蘭並沒有部署防空系統,也沒有對反應上來的情報做積極地處理。彈藥庫被擊中完全由烏克蘭自己的麻痺大意負責。作為重要又危險的彈藥庫,其防爆、抗打擊要求遠遠高於普通軍用倉庫。本次烏克蘭彈藥庫爆炸僅僅是一枚152毫米榴彈炮的功勞,這反映出烏克蘭的彈藥庫建設質量遠遠不過關,施工人員貪腐嚴重。
退一萬步講,作為前線彈藥庫,其建設的時間地點都應該是嚴格保密的。此次軍火庫被擊中,說明烏克蘭情報部門在信息保密工作上做的極不到位,情報處理不過關。前線彈藥庫的存在即是為了部隊的使用,烏克蘭軍隊必定是要有大動作,才會建設旅級彈藥庫。此次彈藥庫爆炸,暴露了烏克蘭軍隊的作戰意圖,直接導致後續的作戰任務無法進行,而且還給了對手調整防禦的時間準備。
彈藥對一支軍隊而言可謂是生命一般的存在,歷史上,早在一戰期間就有凡爾登戰役因為德軍彈藥庫被擊中,殉爆了數萬枚炮彈,影響了德軍的後續作戰計劃導致德軍凡爾登戰役的失敗,最終德軍輸掉了一戰。烏克蘭此次彈藥庫爆炸,反映出了其軍隊作戰素質的低下和軍隊建設的許多問題,未來如果不加以改正,恐怕會吃更大的苦頭。(利刃/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