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海打假燕窩開始,很多人只認為直播間的燕窩有問題,殊不知王海打假的是整個燕窩行業。其實燕窩是智商稅的討論從未停止過,但是燕窩依舊在圍獵著所有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揭開燕窩的虛假面具。
早在明朝時期,燕窩在中國就開始流行了。而在《本草綱目》裡記載的燕窩大補的說法,來源於賣燕窩的海商。而海商自稱是從吐蕃那裡聽說。所以自古以來,燕窩就是商人營銷出來的保健品。追溯歷史,都是一個有汙點的商品,又怎麼能稱之為傳統補品呢!原本燕窩還是小眾高端的消費品,是收割富豪韭菜的。但是商人貪婪的心並沒有那麼容易滿足,富豪畢竟只是一小部分人,於是為了擴大韭菜群體,他們又瞄上了中產韭菜們。
傳統燕窩講究的是燕窩的完整度、色澤和潔淨度,品相越好的燕窩價格越貴,一個好的燕窩起碼四位數。於是就有一波商人先發明了針對中產韭菜的鮮燉燕窩,直接把價格打到了一兩百一瓶。而當時的鮮燉燕窩起碼還用一些便宜邊角料,但這兩年出現了即食燕窩,就直接把燕窩熬成了糖水。真燕窩絲是半透明狀的,而大部分即食燕窩裡都是清澈透明的燕窩絲,其實就是海藻酸鈉加乳酸鈣形成的凝膠。這樣的即食燕窩只能稱之為燕窩風味飲料。
哪怕一直強調自己用的正經燕窩的某鮮燉,其實依舊暴利。要知道碎燕的進價只有每克8元,他們卻賣到了一罐270元,而鮮燉燕窩比起即食燕窩其實也就是每瓶多一克真燕窩而已。如果從單純的營養價值來看,每天喝200克純燕窩,而且要堅持半年以上,才有可能有作用。即食燕窩就是一碗糖水,喝下去只是撫慰一下精神上的焦慮,赤裸裸的安慰劑。
但如今的燕窩產業,早就脫離了自我安慰、能養生的階段。在所有商家力求用更少的燕窩生產商品的當下,燕窩完全成為了全民級別的營銷騙局。但是誰也叫不醒那個吃燕窩的人,因為燕窩已經成為一種標榜身份和生活方式的工具。更有些人把這些燕窩當作送禮的佳品,燕窩的營銷騙局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買賣雙方都不願意點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