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首席記者 王昱
當地時間29日上午,韓國最高法院對前總統李明博涉嫌貪汙受賄案進行終審宣判,維持二審判決結果,判處李明博17年有期徒刑。
李明博現年已經78歲了,17年有期徒刑,對他來說基本相當於終身監禁。
長期以來,韓國政界一直有個叫「青瓦臺魔咒」的傳說:韓國歷任總統幾乎都結局悲慘,不是被判刑、流亡海外,就是遇刺、自殺。對李明博的終審裁判法槌一敲,把這個「幾乎」也給去掉了,韓國前總統們的倒黴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那麼,青瓦臺魔咒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拋開怪力亂神,嘗試解讀一下其中的政治邏輯。
不知你是否感到奇怪,韓國作為一個歷史上就有黨爭傳統的國家,到近代建國時又號稱學習了西方的政黨政治,可是韓國建國這七十多年來,基本沒有什麼比較出名的政黨,政黨名字換得比年曆還勤,不僅是咱中國人來不及熟悉,就連韓國本土媒體也給搞煩了,在報導時都儘量少用政黨名,而直接以左右翼或者政客的姓名代之。
這種怪現象其實就是破解「青瓦臺魔咒」的鑰匙。
二戰之後,美國為了冷戰對抗的需求,在朝鮮半島搞政黨政治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憑空「發明」了韓國這個國家。由於基礎條件不夠,韓國早期受美國支持的那些右翼政黨,有的其實就是被支持者自己的小圈子,比如李承晚;有些則乾脆是軍頭政變之後給自己的「小弟團」披上一層政黨的外衣,比如樸正熙。
「強勢人物」在被「賦能」後臨時拼湊政黨,成為了韓國右翼延續至今的一種習慣。以現代公司為靠山的李明博和繼承父親餘蔭的樸槿惠,都承襲了這一路數。由於他們所依靠的並非真正的政黨,必須以自己的肉身為執政時期造成的失誤和積累的民怨埋單,一旦民怨爆發,右翼總統就堵了槍眼,總是難有好下場,因為沒有一個政黨「娘家」願意幫他們說話。
按說這種情況,在美國冷戰時代扶持的諸多「警察國家」中本也常見,但韓國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始終沒有通過民主化浪潮錘鍊出真正成熟的左翼黨派。由於北方有朝鮮這個「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高懸,深度插手韓國政治的美國人時刻擔心一個左翼政黨上臺後會倒向他們的民族兄弟,因此強行壓制左翼政黨的生長。加上韓國經濟騰飛時代右翼軍政府與財閥勾結,韓國左派又先天帶有了「反財閥」的特點。
既反美又反財閥,韓國左翼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實在太難以完成了,總會在這個遠大目標實現前被撞得粉身碎骨。上世紀90年代之後,無法忍受右翼統治的韓國民眾曾經數次將左翼領袖推上總統高位,但當這些左翼總統們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動了美國人和財閥的蛋糕時,就會有一隻大手憑空出來,將他和他所依靠的左翼政黨擊碎。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的導師和摯友、前總統盧武鉉,由於他在任時繼承前兩任被扳倒的左翼總統的遺志,深化改革,觸動了財閥集團的利益,其反對者們揪住了他的家人涉貪的案件對其窮追猛打,最終逼著盧武鉉自殺了事,他苦心經營的開放國民黨也隨之被打散,韓國進入了李明博和樸槿惠兩位右翼總統的執政時代。左派臥薪嘗膽八年之久,終於在文在寅的帶領下,抓住樸槿惠的「閨蜜門」重奪政權,完成了復仇。
由於之前隱忍多年,韓國左翼如今是厚積薄發,總統文在寅不僅有民意支持、還控制了國會絕對多數,因此他可以上演「完美復仇」,以牙還牙接連把樸槿惠和李明博這兩位右翼前總統送進監獄。但從更深層看,韓國的外交依然被美國深度綁定,經濟依然受財閥控制,如今乘勝追擊、風頭正健的文在寅,未來會不會又像前輩盧武鉉那般,逼著那隻「看不見的手」出手將其擊碎呢?這著實難說。
但我們可以確知的是,在韓國這種連續不斷的左右互搏中,一個個總統不斷被「祭獻」,而雙方的怨恨之火也越燒越旺。
凡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韓國「青瓦臺魔咒」啟示著人們,一個社會,如果用強行壓制的方式,一派人不讓另一派人有話好好說,形成良性的政治氛圍。社會就必然會一種更猛烈的方式撕裂,「魔咒」和悲劇就將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