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馬來半島橫掃英軍的山下奉文,怎麼反而不被日本軍部喜歡?

2020-12-24 歷史皇太后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相信很多人的觀念都是,勇敢有餘而戰術低劣,裝備那就更低劣了,基本上是被美軍橫掃的命。至於日本陸軍是否有過什麼名將,大家知道的就比較少,因為大多數的日本陸軍將領都是昭和狂人,一旦昭和起來,就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說頂著美軍的火力發起萬歲衝鋒,然後統統死在了美軍的機槍之下。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日本陸軍裡,偶爾也會出一兩個比較優秀的將軍,比如說曾經橫掃英軍的山下奉文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儘管山下奉文在日本陸軍裡也算是有點能力吧,可是就是不被日本天皇裕仁待見,甚至於連他的陸軍同僚東條英機也處處給他穿小鞋,這是為什麼呢?

一、不被待見的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出生於日本高知縣長岡郡的大衫村,出生時間為1885年11月8日。曾經就讀於廣島陸軍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軍校、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軍隊擔任了一名步兵中尉,不過後來又進了日本陸軍大學深造,可以說算是平步青雲了。在日本軍隊裡,能上陸軍大學念書深造的,出來基本是能當將軍了。而這個山下奉文當時是第28期的,學習成績優異,在當時成績排第六,所以畢業的時候就成為了軍刀組的一員,得到了天皇御賜的佩刀。如果不出意外,他肯定能當個將軍。

但是,山下奉文其實不是特別受待見,還差點被當作叛亂分子給收拾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當時日本特有的,皇道派與統制派的紛爭造成的。所謂皇道派,是日本一個非常傳統的勢力,可以追述到明治時期去。當時日本剛剛開始明治維新,社會秩序比較混亂。

然後出來這麼一伙人認為,國家改造只能由天皇帶領進行,主張建立軍國主義代替議會制。這些人都對天皇有狂熱的崇拜,而且滿腦子都是軍國主義,可以說算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祖宗了。通常來說,一旦他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把政府官員當作國賊給「天誅」嘍。

而與之對應的就是統制派,不同於皇道派,統制派是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產物。他們都是德國總參謀部思想的狂熱支持者,非常推崇總體戰理論。他們著重於由軍政府制定經濟和軍事計劃,並加強技術方面的現代化和機械化。

早期他們也希望通過暴力手段奪取政權,完成政府的改革,後來就變成了走合法手段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另外為了他們心目中的計劃藍圖,他們特別在意軍隊的紀律問題,嚴格要求陸軍服從紀律,而不是各種理由的進行下克上。

但這麼一來,這兩方基本上就是誰看誰也不順眼,勢成水火一樣。皇道派裡多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來,又沒有機會去陸軍大學進修的人。統制派裡則基本都是日本陸軍大學出來的,把持著晉升通道。而山下奉文本人就是皇道派的,可以說還是個鐵桿的皇道派。而皇道派的人發動二二六兵變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參與兵變,但是卻很同情那些叛軍了。所以他就被懷疑為是忠誠度存疑的可疑分子,差點被統制派給收拾了。

二、馬來之虎

這件事給了山下奉文不少打擊,他本人因為受到猜忌和懷疑,一度心灰意冷,打算決心離開軍隊。但因為被陸軍大臣川島義之挽留,所以山下奉文還是留在了軍隊裡。不過陸軍省他是沒法待了,只能去擔任第40步兵旅團的旅團長了。在1941年11月8日,山下奉文被召回東京,緊接著就被任命為日本陸軍第25軍司令。此時日本正打算進行對東南亞的入侵,第25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攻陷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這場戰役被山下奉文視為他的翻身仗,能不能一舉立下軍功,然後重回高層就看這一錘子買賣了。所以說山下奉文也就格外的認真,仔細的研究了英國人在遠東的兵力部署,並且頗具創造性地為他的部隊配備了足夠的自行車,以便於士兵能夠用自行車攜帶較多的物資,並且能夠快速機動。

這山下奉文人比較莽,他意識到當地的英軍因為英國人那「先歐後亞」的策略,所以裝備水平極差,而且士兵素質也不是很高。於是他就採取了化整為零的戰術,對英軍展開了不間斷的猛攻。英軍也確實水了點,被山下奉文的自行車部隊打的土崩瓦解,軍心潰散。從1941年12月8日到1942年1月31日,山下奉文只用了55天就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

在奪取了馬來半島之後,山下奉文覺得他可以趁勢再來一波進攻,一鼓作氣攻下英國人控制的新加坡。此時英軍已經戰心全無,只能寄望於能夠死守新加坡,好等到國內派援兵來拯救他們。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新加坡守軍只能絕望地與日軍戰鬥下去。但是因為英軍指揮官白思華是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將軍,所以英軍的抵抗毫無成效。

日軍從2月8日展開進攻,七天就奪取了大半個新加坡,英軍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到了2月15日,英軍的情況已經惡劣到了極點,糧食和水都要耗盡了,嚇破了膽的白思華此刻已經不奢求能夠阻擋日軍了,立刻舉起了白旗去和山下奉文談判,實際上就是去投降去了。

山下奉文知道這個消息後,算是開心壞了,因為他的補給也不夠了,真要繼續耗下去的話,他可不比英軍好哪去,所以他立刻同意了這次談判。最終山下奉文依靠奪取的戰場優勢,成功地逼迫白思華率領的英軍無條件投降。至於外界傳聞的山下奉文在與白思華扯皮時,質問白思華「yes or no」這件事,其實是個以訛傳訛的說法。

際上是談判時山下奉文的參謀忍不住了,於是就加了這麼一句上去了。白思華不解其意,還以為是山下奉文說的。而本身當時在場的日軍軍官,都表示山下奉文本人沒有這樣說。但不管怎麼說,山下奉文這一次算是出名了,得到了一個「馬來之虎」的綽號。

三、走向末路的山下奉文

不過打敗英國人是一回事,而能否重回高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日本的天皇裕仁還是不喜歡這個山下奉文,或者說裕仁心裡非常痛恨山下奉文。因為當時二二六兵變對於他的權力寶座威脅極大,而發動兵變的就是皇道派,所以說他就特別痛恨那些皇道派成員。很不幸,山下奉文就是個皇道派,在當時的所作所為觸了裕仁的黴頭,他自然就成為了裕仁心裡不討喜歡的存在。所以說其他人獲得天皇接見的時候,山下奉文就只能坐冷板凳了。

值得一提的是,山下奉文還被日本有名的「豺狼參謀」辻政信擺了一道。這個辻政信啊,是個典型的日本昭和參謀,在山下奉文攻下了新加坡之後,以鎮壓遊擊隊的名義,他要求山下奉文下令進行屠殺。在日本的軍隊體系裡,參謀們直接代表天皇,將領們又只有決定權沒有策劃權,所以根本惹不起這些參謀。再加上辻政信本人是統制派的大佬東條英機的鐵哥們,所以他就更惹不起了。同時山下奉文本人也希望藉助屠殺獲得更多的財富,因此他本人就同意了這個計劃,並且準許辻政信以他的名義發布命令。這樣一來呢,山下奉文就成了屠殺的元兇,辻政信反而一定程度的撇清了關係(因為文件上籤的名字是山下奉文的)。

這之後山下奉文就更沒什麼好運氣了,因為東條英機非常擔心山下奉文會重新回到高層,以至於皇道派重新掌權。於是東條英機就在1942年6月又一次的把山下奉文發配到關東軍去了。這對於山下奉文無疑是當頭一棒,但是又沒有任何辦法,畢竟他是無論如何也鬥不過東條英機的,所以他只能在關東軍當他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了。不過山下奉文也不是毫無建樹,他把第一方面軍建設的像模像樣的。儘管他在1943年被晉升為大將,可是這一切都與他心裡所期望的榮譽與地位相差甚遠。

時間到了1944年,盟軍已經在太平洋上全面反攻,菲律賓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裕仁終於想起了山下奉文,急匆匆的任命山下奉文為駐菲律賓的日本陸軍第14方面軍的司令官,並破天荒地召見了山下奉文。山下奉文自己知道這次算是完蛋了,不過作為一個軍國主義者,這貨還是二話不說去了菲律賓和盟軍拼命。此時山下奉文已經完全無法阻擋盟軍了,所以他很快就在菲律賓被盟軍徹底擊敗,只不停地後退做困獸之鬥。這種無望的困獸之鬥,一直到日本投降才算告一段落。

結語

戰爭結束後,山下奉文就被美軍定為了乙級戰犯,然後就被美軍送上了馬尼拉軍事法庭接受審判。山下奉文對於屠殺一事予以否認,表示他不知情。確實某個角度上,這是辻政信的策劃,而且有很多日本軍官為山下奉文作證,力證山下奉文並不知情。可是軍事法庭很清楚,這份命令是以山下奉文的名義發出的,那麼山下奉文不可能完全不知情,他所說的不知情和日本軍官的證詞都無法作為有效的證據,尤其是辻政信本人還畏罪潛逃。所以最終山下奉文還是被認定有罪,並被處以了絞刑。

參考文獻:《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焦點

  •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核心提示:山下奉文是日本陸軍大將,日本機械化戰爭的倡導者,因體型高大,被人稱為「步兵炮」。最出名的戰績是在馬來亞俘虜了11萬英國兵,導致英國在東方的殖民統治崩潰。
  • 山下奉文戰後被審判,差點被寬大處理,但麥克阿瑟點名讓他死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在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簽署了投降書。第二天,山下奉文走出了他藏身的密林,來到他曾經的司令部籤署了投降書。而盟軍代表正是幾年前山下奉文在新加坡的俘虜,英軍司令官帕西瓦爾,籤字儀式完成之後,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就成了俘虜。
  • 二戰的一大奇葩,日本用自行車冒充坦克,嚇得十幾萬英軍落荒而逃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第二十五集團軍在軍長山下奉文的指揮下,集中200輛坦克,在馬來半島發動了一場凌厲的裝甲攻勢。僅一個月的時間,坦克就踏平了大半個馬來半島,並輕而易舉地突破了英軍設防的仕林河防線。
  • 山下奉文背鍋,牟田口開飯店
    二戰中的日本在偷襲完珍珠港,就同時展開入侵東南亞的戰鬥。而這個時候的日軍應該說是的當時東亞最強步兵的存在,特別是由精銳師團們組成的南方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在菲律賓擊敗了名將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菲聯軍,並在馬來半島俘虜了十幾萬英軍,並在中南半島擊敗了我遠徵軍和英印聯軍。
  • 山下奉文登陸馬來亞,為什麼比南雲忠一偷襲珍珠港早2小時?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南進」政策中,偷襲珍珠港和進攻東南亞地區是同時進行的。按照他們的計劃,是首先由海軍發起對珍珠港的偷襲,而後再由陸軍進攻馬來半島、關島和威克島等地。 但是歷史的長河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了。
  • 公祭日憶往事——日軍僅用八周就佔領了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那天,也讓小編想起了日本曾經侵襲我出生的這片土地。日本僅用八周就佔領了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馬來亞戰役是 1941 年 12 月 8 日至 1942 年 1 月 31日同盟國與日本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戰事。戰事包括大英國協軍隊與日軍之間的陸戰。
  • 被邱吉爾稱為「英國史上最大的災難」,馬來亞戰役英軍到底有多慘
    1942年的2月15日是個農曆新年,新加坡島上卻是一片愁雲慘霧,英軍指揮官白思華中將向日本陸軍山下奉文中將無條件投降,困守在這裡的6萬多英軍成為俘虜,宣告日軍完全佔領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這是二戰期間英日馬來亞戰役的終局。
  • 3.6萬日軍突襲,8萬英軍拱手而降,1942年災難般的新加坡戰役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和西方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之後日本強悍的軍隊便向東南亞開進,打得西方列強招架不住,在關島、菲律賓的美軍,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軍隊,在越南的法軍,在緬甸、馬來半島的英軍均被日軍橫掃,而這其中,打得最丟人的莫過於英軍了。
  • 馬尼拉審判時東南亞人集體控訴山下奉文,人人得而誅之
    二戰時期「馬來之虎」山下奉文一生徵戰不休,從中國戰場一直殺到東南亞,打過八路軍,搞過大掃蕩,雙手沾滿了累累血債。但在日軍內部,山下奉文是一尊「軍神」,是相當有能力也有擔當的優秀幹部。只是因為與東條英機不合,山下奉文被長期阻隔在權力範疇之外,鬱郁不得志。
  • 二戰史上最愚蠢的一場戰鬥,英軍在慌亂中誤將自行車當成了坦克
    你知道這門大炮一響就能將戰艦沉入大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些看似威嚴致命的大炮卻無法轉向後方。馬來半島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新加坡被稱為遠東直布羅陀,因為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的入口,扼守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研究過馬六甲海峽地理的人都知道,這裡是重要的交通門戶。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馬來亞在馬來半島的南部地區,東臨南中國海,北鄰泰國,西南同蘇門答臘遙遙相望,更為關鍵的是,這裡控制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主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以外,馬來亞地區的錫和橡膠佔世界第一位。
  • 13萬人被7萬日軍俘虜,統帥被活捉,這一戰,英軍創造兩項恥辱記錄
    早在戰爭開始之前,英國其實已經預料到了日本的威脅,所以從各大英國協國家中,一共召集了共14萬軍隊駐守馬來半島。與此同時,接到邱吉爾的命令,英國海軍最新式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出現在了馬來半島附近,隨時準備支援陸上的部隊。
  • 大象充當運輸車,吃野菜充飢,日本攻打印度時有多狼狽?
    其實從日軍的兵力上看,日本人對進攻印度太過於自信了,竟然認為10萬人就能橫掃整個印度,這實在是太狂妄了,這明顯是看不起英軍。而作為日軍此戰總指揮的牟田口廉也,其人也非什麼名將,他只是日軍第十五軍司令,級別並不高。(牟田口廉也)牟田口廉也曾經駐守過華北地區,「七七事變」就是他挑起的。此後他被調到東南亞地區,參與了在馬來亞和緬甸的戰鬥。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中途島海戰
    偷襲珍珠港得手之後,如果日本佔領了中途島,可以阻斷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活動,解除日本東面的威脅。二、減少南太平洋的壓力日本之所以要襲擊珍珠港,就是為了保證他在南太平洋的活動。當時日本已經確定了南進策略,由山下奉文的指揮陸軍的第二十五軍團已經在馬來半島登陸,海軍在小澤治三郎的指揮下也已經全殲英國的「Z」艦隊,按照計劃,他們馬上就可以通過馬來半島南下,拿下印度尼西亞,徹底控制中南半島地區和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達成了這個目的後,困擾日本的石油等戰略資源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 此殖民地中國人佔7成 為中國抗戰捐款數億 日本佔領後專殺這類人
    1941年,完全低估了日軍戰鬥力的英軍被打得潰不成軍,約13萬印度、澳洲和英國士兵走進戰俘營,被譽為「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小寶石」的新加坡淪陷,慘遭日寇鐵蹄踐踏。指揮新加坡之戰的日軍將領是山下奉文,即臭名昭著的「馬來之虎」。
  • 馬來西亞 | 馬來半島西南部-黑水溪流
    Part 1【造景主題】馬來西亞 | 馬來半島西南部-Johor 州-泥炭黑水棲息地黑水溪流-Batu Pahat
  • 世界上最狹長的兩大半島:亞洲馬來半島和北美洲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從半島的「形態」角度來看看世界上最「狹長」的半島,也就是寬度很窄而長度卻很長的半島。世界上最狹長的兩大半島是位於亞洲的馬來半島和北美洲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馬來半島風光(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位於亞洲的東南亞,是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向南延伸的部分,是屬於半島中的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