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段時間,朋友們的留言中經常會問到關於牛肉方面的配方技術等問題,包括滷牛肉,醬牛肉,牛骨等,因為牛肉作為一種大眾喜愛的食材,一是營養豐富,二是脂肪含量低,三是口味香美,很符合健康餐飲標準。
而牛肉的菜品如果做出特色,往往能一道菜旺一個店,例如我之前說過的那個一家三口的牛肉麵館,滷牛肉,牛肉罩餅,老湯牛肉麵是他們的招牌,而這些都是以那鍋牛肉和老湯為核心的。
另外我們本地還有一家不起眼的飯館,特色菜就是砂鍋牛肉,卻每天顧客盈門,幾乎去晚了都要等座,而這些店的特點都是有一個可以依靠的配方。
所以由此可見,百姓們對牛肉的喜愛程度就決定了牛肉類菜品有著深厚的市場基礎,最近我的朋友們也總是有人找我要牛肉的配方,不管人家用不用得上,既然有這份信任,幫一下忙總是有必要的。
這樣的話,我就決定下些功夫,儘量拿出點兒真東西來給大家,於是我想起來我那本老菜譜裡邊的滷牛肉配方,之前沒有用心具體做過,今天就試做一下那個13味滷料包,看看過去的烹飪大師們留下的東西,是否適應現在的口味。
說幹就幹!到市場買了2斤鮮牛肉拿回來先用冷水泡一下,有一個重點,鮮牛肉不要焯水,泡一下換水,在下鍋加溫的過程中,撇一下浮沫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把本味和香味很好的保存。
然後拿出那個老配方,裡面滷牛肉的香料總共13種,恰好我的調料箱裡全都有,天意!然後把以前的計量單位,幾分幾錢等換算成克,那張配方是十斤牛肉為基礎,而我今天用2斤,計算出最精確的香料配比是:
八角 1.2克
山奈 0.8克
小茴香 1克
丁香 0.3克
木香 0.4克
甘草 1.2克
肉桂 1克
草果(去籽)0.5克
砂仁 1克
白芷 0.6克
白蔻 0.5克
甘松 0.3克
也許看著這個數據有些繁瑣,但試做就是為了一個原貌,另外好的香料包都有精確的配比。
今天我採用的是不加任何複合調料的清燉的方式,只放了蔥、姜、蒜和黃酒、冰糖、鹽,沒有加任何醬料之類,就是為了實驗這個香料包的效果。
砂鍋裡放蔥、姜、蒜,冰糖15克,黃酒20克,香料包,牛肉,適量水。
撇淨浮沫
蓋好蓋子小火一個半小時,關火燜半小時,鹽在1個小時的時候放入。
成品。
試做的總體感覺,這個配方應該是屬於做老湯之類的配方,第一次用香料味有些大,尤其甘松、木香之類的特殊香氣的香料,味道比較突出,可是我又有一種感覺,和我在那些店裡吃的滷牛肉以及那些老湯,味覺方面很近似,但這種配比應該是做3次之後才能達到香味融合,口味出來後會很有特色,不好模仿。
所以我試做的結論是,如果是家庭製作牛肉的話,不建議用這個配方,可以參考我12月16日的那篇「五香牛肉鍋」的文章,那個配方很適合,如果做生意用,可以關注一下這個配方,試做一下,然後根據自己地區的口味做一下調整,應該是很不錯的滷牛肉和老湯的配方。
個人的一個小實踐,僅供大家參考。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