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忽局編外工作室原創
據美國《富士比》近日報導,目前,美軍正在進行一場名為"太平洋捍衛者2020"(Pacific Defender 2020)的大型海空聯合軍事演習,這個演習在廣闊的太平洋區域舉行,兩場"奪島"演習之間的距離跨度達到驚人的8000公裡。與此同時,美軍還在關島舉行名為"勇敢之盾"的內部大型演習。
為何舉行這一系列演習,美國軍事記者戴夫·艾克斯(David Axe)就撰文明確表示,美軍此次進行的遠公裡距離的演習,很明顯就是為了對抗西太平洋某大國的活動。
據了解,"太平洋捍衛者2020"的首場演習在本月9月6-7日舉行,當時,數架C-130H"超級大力神"戰術運輸機滿載第2步兵師的士兵,從日本橫田空軍基地出發,前往琉球群島進行所謂的"奪島"演習。這些"超級大力神"一飛到目標上空,即在臨時開闢的簡陋野戰機場跑道降落,迅速放下全副武裝的步兵後迅速飛走。
第二天,美國大型運輸支援艦LTG William B. Bunker則將美軍第17野戰炮兵旅的數輛"海瑪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運抵琉球,以提供火力支援。
9月12-13日,"太平洋捍衛者2020"的第二階段演習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舉行。首先,空軍第90戰機中隊的F22A"猛禽"隱形五代戰機,由駐地阿拉斯加的理察森空軍基地起飛,前往阿留申群島上空執行護航任務。
與此同時,駐紮在本土華盛頓州劉易斯─麥科德空軍基地的數架C17大型運輸機群,滿載第17野戰炮兵旅的"海瑪斯"火箭炮,降落在了阿留申群島申雅島上的埃雷克森空軍基地。不久,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第4旅的250名傘兵,搭乘數架C17大型運輸機,在阿拉斯加的唐納利訓練區實施戰術空降。
雖然這兩場演習,相距近萬公裡,乍一看沒有什麼關聯。但是,細究起來就可以看到,這兩場軍演,雖然地點不在一個地方,時間上也不在一個時候,但是從出動的戰鬥機、運輸機、火箭炮和步兵(傘兵)來看,他們都是一個標準的"奪島戰鬥群"。其目的就是演練海陸空軍合作奪島的作戰戰術,檢驗在不同的戰略方向同時開展兩場"奪島"戰役的可能性。
由於目前美軍將戰略關注點放在印太地區,尤其是西太平洋成為重中之重。在島礁眾多的西太,美軍的軍事戰略的著力點越來越放在佔領及控制小型島嶼上,並藉此對抗域內大國的軍事力量。
這一大規模的軍演行動,在威懾域內大國競爭對手的同時,還意在向域內的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國)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美軍依然非常強大,足以應對域內競爭對手的任何挑戰。藉此給其吃個"定心丸"。
但這一行為也極具危險性,會給某些分離勢力一定的"心理暗示",即自己的分裂活動受到美國的肯定和暗中支持,能夠幫自己"火中取慄",最終可能會"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