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惠東漁歌:千年「活化石」唱出「現代味」

2020-12-15 羊城派

文/羊城派記者 李海嬋 陳驍鵬 通訊員 王錠銓

不久前,家住惠東巽寮灣漁業村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卻妹登上央視舞臺,演唱了一首《四海漁歌傳北京》。這種來自大海、夾雜著清涼海風的曲調歌聲,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南方濱海文化特色。作為廣東傳統民間藝術、惠州非遺文化瑰寶——惠東漁歌已經慢慢走出小縣城沿海,唱響全國。

漁民對漁歌信手拈來,隨心而歌

漁歌,以浪為枕,對月而歌。看似浪漫,實則充滿無限的孤獨枯燥。據惠東縣誌記載,自宋朝起,這種由福建沿海傳入惠東的淺海漁歌,已在當地廣為流傳。千百年以來,幾經沉浮。近年來,政府機構與民間力量合力促進漁歌發展,找到了千年漁歌與現代審美需求的契合點,令其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故事:漁歌唱上央視舞臺

「來(阿)唱流(阿)水退乾乾(那),一對龍蝦藏礁(阿)腳……」 近日,記者見到了李卻妹,她響亮地唱出這首典型的惠東漁歌《一對龍蝦藏礁腳》,開口驚豔。講話輕聲細語,笑意盈盈,一旦唱起來歌來,這位68歲的鄰家奶奶就像是換了個人,歌聲清脆嘹亮,眼神堅定自信。

祖上從潮汕沿海地區遷入惠東,自有記憶起,李卻妹就跟隨父母在海上過著漂遊打魚的生活。只有在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才能將船暫時停靠在岸邊休整,換置生活用品。在她的印象中,海上生活實在太艱難貧困了,以至於家中的四姐妹最後僅剩她一個。每每想起這事,李卻妹都忍不住溼了眼眶。

幸運的是,她還有漁歌的陪伴。當父親在打魚時,母親就帶著她邊織漁網邊唱歌。《一對龍蝦藏礁洲》就是她學會的第一首漁歌。在耳濡目染中,李卻妹深深愛上唱歌。在曬漁網時,她總會跟無數漁家的少年少女聚集一起,學唱父輩口口相傳的漁歌。

李卻妹很喜歡教孩子唱漁歌 圖/惠州日報

直到8歲時,眾多漁民終於可以「洗腳上岸」,李卻妹一家也搬進了漁業村,把漁歌也帶到了岸上。慢慢地,李卻妹學會了自己即興「創作」漁歌,開口即唱,「不用排不用練,看到什麼就唱什麼,想聽就聽,想唱就唱」。後因家人生病,20歲的李卻妹出海打魚賺錢,唱漁歌成為唯一的寄託。

李卻妹從未讀過書,但她憑著好記性,一口氣可唱幾十首惠東原生態漁歌,是名副其實的惠東漁歌「曲庫」,也成為了惠州市僅有的兩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一。

現在,李卻妹在家中開設漁歌班,讓村裡的漁歌愛好者和小孩能有地方學習。記者在家中看到,她的家裡並不寬闊,卻存放著不少的服飾、帽子、頭飾等表演物品。每次演出前,她還自己出錢給小孩買水、買演出服、配音樂。

對話:在家開班傳承漁歌

記者: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有什麼感受?

李卻妹:之前連續申請了三年都沒有成功,我都已經有點不在意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正在做表演的頭飾,就覺得很激動啊!(開心笑)我趕緊告訴了我的丈夫和家人,因為做這個事情(傳承漁歌)很辛苦,很多地方要花錢,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我做不了。第二個,就想到如果我的姐妹還在,知道我有今天這個成績,會更加開心。(哽咽)

保留婚嫁唱漁歌的習俗

記者:您現在有了一定年紀,接下來如何繼續傳唱漁歌?

李卻妹:我今年都68,快70歲了,腰還做過手術,但我唱漁歌就會很開心,我會去外面參加比賽,去婚禮上表演,有空就在家教人唱漁歌。你看(指向地面),這裡還放著好多服飾、帽子、頭飾......但是有個問題,就是很多人喜歡漁歌,但是她們也要工作。我有個很喜歡的學生,但是她要在家幹活,要賺錢,就不能繼續來,這讓我很擔憂。但是國家給了那個榮譽(非遺傳承人),我就有義務去傳播漁歌,還是會堅持傳唱漁歌的。

【文脈檔案】

惠東漁歌的前世今生

起源: 艱苦海上生活孕育出漁歌

據《惠東縣誌》記載,惠東沿海漁民的遠祖屬原始「疍民」,又稱「後船置民」,是我國南方「百越族」的組成部分。另據《惠東漁業》記載,惠東疍民的先民從福建、潮州一帶通過買賣或逃亡遷入,分布於平海、港口、稔山範和等港灣。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頭行」,是疍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疍民長期面對大海藍天,自然而然選擇了以歌自樂、以歌解憂的方式。可以說,惠東漁歌是當地漁民們的精神支柱,讓他們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獲得生存的信心和勇氣。

惠東縣文化館館長廖志濤介紹,千百年以來,在海上枯燥生活的這一特定環境裡,廣大漁民口口相傳,不論男女老少都能信手拈來,隨心而歌。

發展:曾名噪一時也曾瀕臨失傳

建國後,惠東漁歌發展曾一度掀起高潮。1956年,惠東港口鎮的漁歌歌手參加了全國的民間歌曲調演,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讚賞和接見;上世紀60年代,中央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漁歌劇《南海長城》名噪一時,其音樂素材就取自惠東漁歌的「妹仔調」和「哦哦香調……

漁歌表演 圖/惠州音樂廣播

但這一繁榮景象並未持續下去。廖志濤介紹,隨著工業化、城市進程的加快,漁民後代上岸後,大多都丟棄了本業,加上流行歌曲等多元文化的衝擊,惠東漁歌的傳唱者越來越少,「全縣漁歌手一度僅剩十幾人,漁歌傳承陷入困境。」廖志濤說道。

就在原生態漁歌處於瀕危狀態之際,一位老人的出現重新賦予漁歌發展的新轉機,他就是文化部原專員、中國音協教育委員會委員葉林。年輕時,他曾是眾多來惠東調研漁歌的人之一,深入了解後著迷其中。在退休後,這位以「獨行俠」自喻的老人,心心念念著惠東漁歌,多次奔波於京粵兩地,撰寫了數十萬字的惠東漁歌論文資料。

看到當時惠東漁歌的發展現狀,葉老倍感可惜。出於對民間藝術的珍視,他極力呼籲各界重視惠東漁歌,並積極支持惠東文化部門向國家申報「惠東漁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推廣和發展惠東漁歌的計劃。

傳承:漁歌風情搬上婚禮節慶

隨著漁歌相繼入選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搶救措施。多年來,惠東縣音樂工作者積極搜集、整理、研究惠東漁歌,建立惠東漁歌資料庫,使其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目前,在惠東沿海部分地區,仍保留婚嫁、親人團聚、節日慶宴等場合唱漁歌的習俗,李卻妹經常被邀請到漁家婚禮上表演。據介紹,婚禮沿襲了扒船、賞花等漁家風俗,周圍的祝福漁歌也同時響起。

《疍家組歌》表演現場 圖/惠州音樂廣播

漁歌由新人雙方的親友以對歌的形式演唱,通常會唱一兩個小時,「一般是女方哭嫁、男女調侃,但更多的是吉祥話」。對歌被認為是漁家婚嫁習俗的最精髓環節之一。漁家婚禮少則兩三天,多則五天。濃濃的漁家民俗風情每次都能吸引眾人圍觀,不少人將其傳播到網上,讓漁歌越唱越紅。

「一邊吃巽寮特色菜,一邊觀看漁歌表演」,在巽寮的旅遊餐廳中隨處可見,將漁歌文化有效融合到旅遊產業中,使其成為惠東旅遊景點的一大特色。據了解,惠州旅遊部門把漁家婚禮習俗改編成文化表演項目為遊客演出,受到旅客追捧。

現狀:已現新生機,仍有失傳憂

新時代下,這顆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又重新煥發新活力。「以前題材更偏向苦情與男女間的情愛。」廖志濤介紹,現在如果還單純運用漁歌素材進行歌曲創作,就不能滿足漁歌的發展需要。因此,在保留漁歌基本旋律和風味的基礎上,惠州當地音樂人不斷改變曲調撰寫新詞,讓漁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民間非盈利社會團體平海漁歌藝術團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據介紹,藝術團自2017年成立。短短兩年內,團隊吸引了50多位成員,不僅有漁歌傳承人,還有音樂教師、惠州音樂人等專業人員。

為了把惠東漁歌搬上舞臺,讓更多觀眾產生共鳴,藝術團對眾多原生態漁歌進行了二次創作。比如《疍家組歌》,主要描述疍民在舊社會因無力撫養女兒而悲痛欲絕以及新社會疍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藝術團進行了環境轉換、方言和普通話轉換、情緒轉變等創新,讓大家沒有預料到的是,作品第一站在平海當地演出,就讓在場觀眾紛紛落淚。

圖/惠州日報

廖志濤也坦然,隨著傳承工作的不斷深入,經費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文化(發展)需要靠投入。」廖志濤介紹,平海漁歌藝術團平時都是公益開展傳唱活動,漁歌進校園進社區、創作、排練等工作都需要投入,經費捉襟見肘。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夏楊

實習生 | 宋玉霞

相關焦點

  • 「惠東」歸來不看海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在南海之濱、惠州之東有座山清水秀的濱海之城TA開放包容、海韻流芳一座大美濱海之城01有一種秀美,叫惠東「惠東」歸來不看海惠東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海岸線長達218.3公裡【攝影勝地,文藝之城】這裡有千年驛道、人傑地靈的皇思揚古圍村這裡有傳唱千年、鄉愁悠悠的惠東漁歌這裡有天空之境、神秘莫測的黑排角這裡有人海和諧、鮮蠔肥美的考洲洋
  • 港口新村或為 惠東漁歌發源地
    惠州日報訊 (記者賴金朗 蔡偉健)近年來,惠東漁歌在惠東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當地漁歌傳人的努力下,名氣越來越大,並成為全國漁歌中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惠東漁歌發源地到底在哪?
  • 揭開千年惠州城市文脈的神秘面紗
    揭開千年惠州城市文脈的神秘面紗,會有怎樣的發現?喚醒嶺東雄郡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將續寫怎樣的傳奇? 明日,我市將迎來一場文化嘉年華,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 「文脈」「花地」「西湖」「智庫」,在惠州西子湖畔,產生了雋味悠長的化學反應。
  • 驚豔千年,漁歌唱晚
    多彩非遺惠東之美 美在百年古城 亙古通今惠東之美 美在悠然古村 漁舟唱晚惠東之美 美在惠東漁歌 傳唱千年圖|惠州廣電舟行精舍漁歌晚 甘雨和風遍一城說到惠東非遺 不得不提平海漁歌平海漁歌是惠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惠東漁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曲調達30種 堪稱一朵藝術奇葩
  • 惠東富力灣多少平-惠州到富力灣的距離
    戶型從1房到3房都有,惠東縣稔山鎮範和幼兒園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範和,讓這個濱海小鎮的海岸生活多姿多彩,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人民公社飯堂海鮮大餐,給人明亮溫馨的感覺了,開發商目前無通知,惠州富力灣交通海灣大橋,豪華私人會所海洋之星,營造沿線更加具有立體感的完美景觀,海景資源得天獨厚,建成後巽寮可直達港口!嶺南文化的一塊活化石,在打造循環經濟體系中。
  • 「惠州」暑假遊玩必備!網紅打卡聖地惠東雙月灣
    惠州有一間如此美麗的公寓,三面環海,風景如畫,沙灘長達57公裡,氣勢磅,,海水清澈見底海底平坦而舒緩。平海古城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它有6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嶺南文化的「活化石平海市距惠東縣最南端的惠東縣53公裡面向南中國海,東至紅灣,西至大亞灣它一直是海防市的喉嚨,海防市是一個重要城鎮,也是惠州南部海上運輸的進出口。
  • 惠州惠東吉星豪園-惠州惠東吉隆吉星豪園
    惠州惠東吉星豪園-惠州惠東吉隆吉星豪園        周邊聚集吉隆成熟的市政和生活配套,花園贈送100-150平送車位!吉星豪園的別墅給人帶來的直觀的體驗就是家大空間大,吉星豪園距離巽寮海岸僅10公裡的路程,相近經營範圍的公司總註冊資本為25179961萬元,獨棟413-460平花園150-280平。
  • 大亞灣漁歌「舊瓶裝新酒」:舊調唱新事 海風亦傳情
    時代在變,但漁歌的魅力不變。漁民傳唱,詠志、抒情、敘事,早已化為漁民血液中的基因代代流傳、生生不息。 傳統的曲調裝載新時代的內容,唱響在傳統的漁家婚嫁活動裡,唱響在漁民的日常生活中,唱盡漁民的喜怒哀樂,也唱出漁民越來越美好的新生活。
  • 「惠州文脈」千年古商埠水東街,何時重現昔日繁華?
    水東街位於惠州市惠城區橋東街道,地處東江和西枝江交匯處,曾是盛極一時的古商埠,它承載著歷史和市井文化記憶,默默訴說著惠州的千年傳奇。「每逢春節期間,水東街都是惠州城最興旺熱鬧的地方。」惠州市政府文化顧問、本土文史專家何志成告訴記者。水東街之所以能形成熱鬧的圩市,與其地理位置有關。它是連接歸善縣和惠州府的紐帶,有「一街挑兩城」之稱。水東街形成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但當時僅為一條泥路供行人來往縣、府兩地,真正的圩市形成於明朝,清雍正年間進入鼎盛時期。
  • 「惠州」惠東推廣種植綠奇楠 沉香產業蓄勢待發
    作為沉香中的頂級品種,綠奇楠的原產地就在惠州惠東的白花及稔山、巽寮、鹽洲等沿海一帶。目前惠東人工種植綠奇楠面積已超2000畝。上世紀八十年代,白花鎮有位群眾無意中得到一塊綠奇楠香,重一千多克,當時賣得500多元。目前該沉香在收藏家手中,業內行家估值一千多萬元。
  • 「喜報」2018惠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旭日獎」評選結果,惠東...
    」100名,惠東有19名;惠州市第八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優秀家長「旭日獎」300名,惠東有55名;惠州市第八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旭日獎」15所,惠東有2所;惠州市第三屆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優秀輔導員「旭日獎」20名,惠東有4名;惠州市第三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輔導員「旭日獎」20名,惠東有3名。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在惠州頒獎
    12月3日,惠州市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 年度頒獎暨「惠州市文化智庫」啟動儀式,這是惠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羊城晚報社社長劉海陵,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玲,國內知名作家、專家,惠州市文化智庫專家等參加活動。張玲在頒獎儀式上介紹,《惠州文脈》由惠州市委宣傳部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創辦,以新聞為眼、文化為脈,創刊至今發行超40期,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解碼惠州一流城市建設,梳理雄郡千年文脈,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惠州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 「惠州文脈」惠州要打造世界一流溫泉旅遊目的地
    中國溫泉之鄉——龍門,溫泉藏於山中 這一舉動喚起了人們對惠州溫泉的關注。羊城晚報記者近日沿著調研報告的線索先後走訪了龍門、惠東等縣的多家溫泉企業,發現惠州遍地都是寶,就是沒用好。這正與惠州的布局不謀而合。日前,惠州市長者服務局(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惠州的濱海旅遊、溫泉旅遊、森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旅居養老服務具有獨特優勢。該局將加強旅居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規範旅居養老服務和相關生活保障、交通保障、醫療保障等服務,讓普通酒店通過植入醫養、康養功能轉型升級為康養酒店,以此吸引全國活力長者來惠州旅居。
  • 惠州惠東吉隆吉星豪園多少價格-惠州惠東吉星豪園價格
    惠州惠東吉隆吉星豪園多少價格-惠州惠東吉星豪園價格        吉星豪園的別墅給人帶來的直觀的體驗就是家大空間大,使用率超讚前後花園面積一共加起來有150平,吉星豪園項目服務介紹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夢想。
  • 「惠州是一座文脈豐厚的城市」
    12月2~4日,由市委宣傳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期間舉行的文學名家採風行暨訪尋「東坡寓惠」行跡系列活動,邀請了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蔣子龍,廣東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文聯原主席劉斯奮,廣東省作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章以武等國內文學大咖探訪惠州西湖、東坡祠及羅浮山等景區景點
  •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溼地文化】惠州海洋文化燦若星辰待活化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華衣下,惠州南部這個迷人海灣的真實「文化體態」,有著更為豐滿的裡子,尚待外界發現、探索和推廣。 大亞灣地處惠州南部,瀕臨南海,擁有極為豐富的濱海資源——長達63.1公裡的綿長海岸線、超過1300平方公裡的湛藍海域、近百個千姿百態民風淳樸的島嶼……由此,從「浮家泛宅」的疍家漁民聚居地,到石化項目雲集的優良港灣,大亞灣區始終孕育著豐富的海洋文化。
  • 廣東惠東巽寮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
    廣東惠東巽寮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 圖為善男信女身著漢服表演媽祖祭祀儀式劉述貴 攝   中新網惠州4月19日電(康孝娟 鄒淑歡)流傳了千年的媽祖神話,在媽祖文化的傳承地廣東惠州惠東縣代代相傳,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紀念日前後,巽寮各個村大大小小的媽祖廟宇都有各種祭拜活動,虔誠紀念這位「海上守護神」。在巽寮最大的天后宮19日還舉行了盛大的「媽祖文化旅遊節」。
  • 惠州惠東海景房-惠州虹海灣二期怎麼樣
    惠州惠東海景房-惠州虹海灣二期怎麼樣        我們還設計了冷熱水浴缸,坐擁南中國長的海岸線,其中7號樓規劃為五星級酒店,包括雙灣三海世界奇觀,舒適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惠州虹海金岸位於惠州市雙月灣濱海旅遊景區。構成外海童趣夢幻世界。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暨「惠州文化智庫...
    讀創/深圳商報駐惠州記者 戴廣軍 實習生 葉群12月3日,惠州市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 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這是惠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舉措之一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 文學榜」系列活動明起舉行
    鵝城惠州再迎文化盛事。12月2~4日,由惠州市委宣傳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攜手舉辦的「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將在我市舉行。2020年,是惠州城市得名千年,也是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惠州文脈》創刊一周年。在這一重大歷史節點下,惠州市委宣傳部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攜手舉辦「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