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在外省被檢出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
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產品流入
浙江五地分別通告
要求購買過進口牛腩的市民
儘快進行核酸檢測
浙江餘姚
據微信公眾號「餘姚發布」:2020年12月6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省、寧波市防控辦下發的信息,有在外省被檢出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 -31/07/2020)產品流入我市。
請2020年11月19日以來曾在蘭江街道華潤慈客隆超市蘭江店購買過上述批次進口冷凍去骨牛腩的顧客主動到市綜合服務點進行核酸檢測。
寧波鄞州
今天下午,寧波市鄞州區發布通告:2020年12月5日,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省、市防控辦下發的信息,有在外省被檢出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 -31/07/2020)產品流入我區。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請2020年11月1日以來曾在華潤萬家生活超市(寧波)有限公司鄞州桑田路店和華潤萬家生活超市(寧波)有限公司鄞州店購買過上述批次進口冷凍去骨牛腩的顧客主動到鄞州區綜合服務點進行核酸檢測。
寧波鎮海
今天下午13點41分,寧波市鎮海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一起外地報告的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流入我區應急處置情況的通報》,通報稱:2020年12月5日,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省、市防控辦下發的信息,有在外省被檢出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 -31/07/2020)產品流入我區。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請2020年11月2日-11月7期間和11月26日以來曾在華潤萬家生活超市(寧波)有限公司鎮海店(蛟川街道寧鎮路3-21號)購買過上述批次進口冷凍去骨牛腩的顧客主動到鎮海區核酸檢測綜合服務點進行核酸檢測。
浙江慈谿
今天中午,微信公眾號「慈谿發布」發布了題為《關於一起外地報告的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流入我市應急處置情況的通報》的微信文章。詳情如下:2020年12月5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省、寧波市防控辦下發的信息,有在外省被檢出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 -31/07/2020)產品流入我市。
浙江諸暨
今天,「諸暨發布」微信號發布《諸暨發布最新通告!事關進口冷鏈食品!》一文,文中稱:請11月8日-11月30日期間到大潤發(諸暨店)購買過進口牛腩的市民主動向所在村(社區)報告,並立即前往市綜合服務點(市委黨校)做好核酸檢測。
從這五份通報中可以看出
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
(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 -31/07/2020)
成了各地篩檢的關鍵
小觀注意到
這批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
第一次出現在通報中是12月5日
12月5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通告,12月4日,合肥市蜀山區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常態化監測,經市疾控中心覆核,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牛腩(註冊號:SIF1811,生產批次號:27/07/2020-31/07/2020)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市、區兩級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截至目前,直接暴露人員及一般接觸人員共113人已全部追蹤並進行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問題食品購買者共32人已全部追蹤並進行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冷鏈食品問題頻出,上海怎麼防?
12月7日14:00,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浦東醫院院長餘波介紹上海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介紹了近日浦東新區的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流調情況,這6例新冠病例均為當前境外流行株。
時值冬季,不少地區都在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對此,上海應該如何防範呢?
鄔驚雷表示,上海堅持「天天有採樣,周周有重點,月月全覆蓋」,繼續做好全市冷鏈食品及相關環境常態化監測,覆蓋本市大型批發市場、超市、農貿市場、電商等1854家,累計完成14.7萬餘件冷鏈食品及相關環境樣本採集和檢測工作,經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均為新冠病毒核酸陰性。
同時,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相關管控技術指導,按照國家和本市相關工作要求,制定了採樣檢測、環境消毒和個人防護等技術規範,加強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並指導落實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等定期核酸檢測。
無檢疫證明進口冷鏈食品不得上市銷售
12月7日下午,華銀坊市場內的綠客百貨經營部迎來兩名戴著口罩、手套,身著「白大褂」的食品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與他們相伴的還有兩名馬橋市場監管所的監管人員。
「新規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自行抽樣或委託承檢機構抽樣。委託抽樣的,應當不少於兩名監管人員參與現場抽樣。」馬橋市場監管所副所長張繼江表示,監管人員可以依法要求被抽樣人出具被抽樣食品的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等憑證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
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銷售,監管部門將立即依法查處。
確保檢驗結果的精準,採樣過程更要一絲不苟。
生鮮、冷凍水產品等都屬於採樣檢測重點
相比農貿市場的水產攤位,自建冷庫的大型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及第三方冷庫、涉及冷鏈的食品生產企業風險更高。
記者從普陀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自11月23日至今,該局委託專業檢測機構對轄區內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核酸採樣檢測。
目前,共對42家企業143個冷庫396份樣本進行抽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之後的每個月,都會對普陀區119家企業的340家冷庫進行全面監測。
普陀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協調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核酸採樣檢測的重點產品是生鮮、冷凍水產品、畜禽肉類產品,並對相關經營場所內重點攤位的設施、用具表面、冷庫內部表面等進行採樣。一旦發現可疑陽性的食品或物品時,將按要求啟動應急預案。
就算檢測結果沒有問題,經營者也不能在管理上有絲毫鬆懈。監管部門會重點查看冷鏈食品進貨查驗、信息追溯、外箱消殺、從業人員防護等情況。
本文綜合自上觀新聞、浙江發布、合肥日報 等
相關作者:顧泳 陳璽撼 等
微信編輯:胡雨松
校對: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