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環球網、Peter綜合新聞、 意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義大利總理9日晚間宣布,將從10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學校停課時間延長至4月3日。
CNN首頁截圖
據美國CNN消息,當地時間9日晚,義大利總理孔特表示,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從3月10日上午開始,對北部倫巴第大區採取的封閉措施擴展至全國,義大利各地學校的停課時間延長至4月3日。
RT報導截圖
孔特表示,現在不會只有一個「紅區」,整個義大利都將被劃為「紅區」,除工作或健康等理由外,任何人不準離開居住地,全面禁止義大利各地的任何公共集會、體育賽事和活動。對於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夜間活動的法令,孔特表示,「我們不會再容許這種夜生活。」
義大利總理孔特
義大利民防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安傑洛·博雷利3月9日18時許在例行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國現存新冠肺炎病例7985例,累計治癒724人;新增死亡病例97例,累計死亡463人。截至目前,義大利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172例,較前一天增加1797例。
米蘭居民「大逃亡」
由於當地媒體提前洩露禁令內容,部分地區恐慌的民眾前一晚湧進火車站,趕在封城令午夜生效前倉皇「出逃」,引發混亂。
社交網上出現大量米蘭人「大逃亡」的照片和視頻,連法媒也競相報導。
點擊播放 GIF 0.0M
▲大批旅客湧入米蘭火車站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旅客們提著箱子匆匆跑下臺階,奔向站臺
據法國BFMTV新聞臺報導,在7日晚,在米蘭火車站有大量居民拖著行李箱,一路奔跑,打算趕上當日最後一班城際列車離開米蘭。
點擊播放 GIF 0.0M
根據義大利安莎社報導,很多旅客都沒有買票,甚至有乘客直接對檢票員說:「罰錢也不要緊,我就是要上車。」
據記者採訪,為了逃離「隔離區」,有些人打算住到義大利南部親戚或朋友家。站臺上候車的旅客對記者說,自己就像是逃亡的難民。
▲登上火車的旅客,擠在過道上
另據義大利媒體報導,不少人7日晚開車或坐大巴逃離。
在義大利南部的薩勒諾,身著防化服的警察與醫護人員已經守在火車站臺,「盯防」從倫巴第南下的旅客。
東南部普利亞大區主席艾米利亞諾8日籤署法令,要求即時起所有從北部抵達的旅客接受隔離。
他在社交媒體上呼籲這些旅客「掉頭」:「火車第一站就下去,別坐飛機。調轉你們的車頭……不要把倫巴第、威尼託與艾米利亞的疫情帶到你們的普利亞。你們正把病毒送到兄弟姐妹、爺爺奶奶、舅舅表親與父母的肺中。」
30歲的米蘭商業顧問阿莉西亞·斯科瑪接受採訪時說,自己雖然感到焦慮與害怕,但支持封城措施,並為那些不負責任的逃離者「感到羞恥」。
「他們可能會傳染給自己心愛的人。站在他們的角度,我將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義大利總理孔特8日在發布會上解釋封城令 視頻截圖
3月8日,義大利總理孔特在宣布封城後的首次講話中呼籲民眾負起責任,「我們想要保護所有民眾的健康安全。我們清楚,這樣的禁令會給大家造成不便,大家將會做出些犧牲,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但現在是我們要負起責任的時候,我們必須遵守這些禁令,不可逃避。」
孔特表示,洩密是「不可接受的」。「這則(洩露)新聞導致了不確定、不安與困惑,我們不能容忍這一切。」
米蘭數十名僑胞機場被攔!
9日下午16時,米蘭僑胞任先生向《歐洲時報》來電反映,自己及數十名華人在米蘭馬爾彭薩機場海關處被攔下,不予登機離境。
任先生表示,他上午10時左右抵達機場,原本將搭乘下午13時左右起飛的阿聯航空返回中國。他在值機櫃檯領取了登機牌、辦理完託運手續並通過安檢後,卻在最後一道檢查護照、居留、登機牌的海關窗口處被攔下了。
「最近幾天我每天都會問給我出票的旅行社還能不能走,昨天晚上他們給我的答覆是一切正常,沒想到今天去了以後卻被攔下來了。」任先生表示,與自己一同被攔下的還有另外數十名華人,「(被攔下的)有95%都是華人。」
數十名華人9日在米蘭馬爾彭薩機場海關窗口被攔。圖片由熱心讀者授權提供
據任先生回憶,海關人員起初表示如果願意放棄居留,就允許他們過關登機,「我問如果不放棄居留,多久可以走?海關告訴我大概1個月左右。」任先生表示,部分籤署了放棄居留文件的華人後來就進去了,但等了一段時間後,即便願意籤署文件海關也不予放行了。
另一點讓任先生感到格外費解的是,海關對華人的攔扣標準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海關現在扣了一批人,但之前也有一批人被放行了。我不知道為什麼。」
任先生表示,期間海關人員曾詢問自己回國做什麼?是度假還是工作?有無歸國的相關文件或工作證明文件等?「我沒有帶什麼文件,其他中國人好像也都沒有,我告訴他們中國是我的家鄉,我就想回家而已。但他們不讓,就讓我離開機場回住所去。」無奈之下,任先生只能先返回居所,旅行社表示大約1個月後將機票款退還給任先生。就在他與記者通話的時候,仍有十餘名華人滯留在馬爾彭薩機場期望海關能夠準予放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