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觀察|線上 OTA 往線下走,線下旅行社往哪兒走?

2020-12-17 36氪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 189 篇

分享人:魏子冉,在線旅遊從業者,關注行業風向和未來發展,年更型寫作者。深度交流可加好友 haohao1758,社交勿擾。

7月11日,攜程門店會員日。

門店後臺交易系統不斷地刷新紀錄:14點,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17點,越過7000萬元;18點,接近8500萬元;19點,正式突破1億元大關。

截至當天24點,交易額定格,最終逼近1.2億元。次日,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總經理髮內部信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高度。」

同一天,眾信和凱撒的股價仍在5-7元區間徘徊,處於歷史的低點,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需要倒退回2014年。2014年1月23日,眾信旅遊掛牌深交所,在併購效應的催化下,股價一度飆升至上百元;次年,海航旗下的凱撒旅遊也成功上市,成為民營旅行社中兩股重要的力量。

對於旅行社產業而言,如今或許又進入了一個新舊勢力交替的時代,就如同當年民營旅行社接替「國中青」領跑產業一樣。

01

傳統旅行社怎麼了?

國旅大力發展免稅業務,中青旅著力複製古北水鎮,批發和零售業務不再作為業績亮點,而依然以出境批零業務為營業點的大型民營旅旅行社則蹣跚前行。

眾信2018年財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約2357萬元,同比大幅減少89.87%。

相比之下,凱撒旅遊營利狀況稍好,但同樣不容樂觀。凱撒2018年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1億9414萬,同比下降12.03%。

在市場活躍度最高的兩大民營旅行社的年終成績單,是旅行社產業最具代表的切面之一:高增速不再,淨利潤在探底。

把眾信和凱撒的業績放在消費市場來看,2018年出境遊高度依賴的市場紅利、政治安定和匯率、籤證等影響因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幹擾,給營收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而這種幹擾進入2019年之後似乎沒有改善的跡象。

最典型的是中美關係下的赴美旅遊銳減,根據美國旅遊機構數據,2018年1-5月中國赴美遊客量約為12萬人,同比下滑2.01%,今年同期數據約為11萬人,同比下滑3.07%。

長線目的地如此,東南亞傳統熱門目的地的情況亦如是。自2018年7月泰國普吉島沉船事件之後,赴泰國旅客數量急劇下滑。泰國旅遊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赴泰國遊客數同比增速從2018年的27.38%下滑至2019年的-4.31%。

全球經濟也進入了波動調整期,出境遊總體的市場氛圍相對低迷。宏觀環境的利好或利空,誰都不能獨享或逃避。從眾信和凱撒的主營業務來看,事實上,還有另一個切面的問題也在加速暴露。

同比去年,眾信及凱撒的出境批發業務營收及毛利率都實現同比負增長,而零售業務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同時,總體的營業成本均在上升,這意味著,至少在降本增效方面,傳統旅行社現在還未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

(眾信主營業務表)

(凱撒主營業務表)

僅僅只看效率的問題,傳統旅遊產業鏈條中的效率提升問題一直是老大難。批零一體的旅行社在門市收客、組團、地接、產品採購等環節均有介入,而這個長而雜的鏈條中,信息化程度不高,各個環節系統與系統的對接能力弱,目前傳統旅行社依舊需要大量的手工作業。

耐人尋味的是,雖為OTA玩家,但和攜程切入酒店、去哪兒切入機票不同,途牛從創立之初就如傳統旅行社的搬運工一般,致力於將傳統旅行社業務線上化,以跟團遊和自由行產品銷售為主,如今也陷入了單季度性扭虧為盈但收入下滑的怪圈,僅有降本而未見增效。

02

舊的問題還未解決,新的變化又需要傳統旅行社做出更準確的反應和決策。

自攜程戰略投資旅遊百事通後,傳統旅行社門店價值顯現的同時,OTA與傳統旅行社在線下門店領域的角逐日漸升溫。傳統旅行社的玩家們一度認定OTA不具備線下基因,網際網路的打法很難真正成長為旅遊領域的「超級物種」。

但在7月11日,攜程旅遊會員日告捷,8000家門店達成了將近1.2億銷售額——線下門店領域的多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攜程樣本」,與此同時,攜程的數據也為傳統旅行社帶來了了新的啟示。

據攜程官方數據,家庭形式出遊是主力,跟團遊達到了43%,自由行佔比32%,定製遊佔比約25%,此外,私家團、精品小團開始流行,多以2-3個家庭共同出遊的組合為主,75後、80後、90後群體是最主力客群。

可以說,在傳統觀光的單一功能需求之上,大眾旅遊正在分化,個性化正是自由行的專屬標籤,跟團遊也從大包團精緻劃分為私密團、小包團、定製團、主題團等形式。

而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全球範圍內目的地旅遊越發受關注。今年,獨角獸捕手軟銀先後押注了總部位於德國的Getyourguide和香港的KLOOK,足見目的地潛力。用戶的預訂行為變化也支持著目的地旅遊的發展,Phocuswright 早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不僅是國外遊客,55%左右的中國遊客會在到達目的地後(包括直接在景點購買)才購買相關產品。

儘管自由行還不是線下主力,目的地碎片化需求還沒有大規模爆發,但用戶出行方式的升級必然倒逼傳統旅行社做出改變,對供應鏈的豐富和靈活性、產品設計和用戶旅行全流程服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產品設計上,產品模式將隨著用戶需求改變,傳統旅行社必須通過出行數據和行後反饋快速調整產品。標品批發已經很難適當用戶「邊走邊訂」的需求,產品形態更加碎片化,產品服務細分化等極大地考驗供應商的目的地資源整合和系統能力。

而深入到目的地資源整合環節,網紅目的地、網紅景點、優質當地司導、特色體驗活動正在取代傳統旅遊目的地和景點成稀缺資源,Airbnb的「Trip」項目便是最好的註腳。

03

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遊客出境遊大數據報告》。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4.7%。

2002年到2017年,中國公民普通護照籤發量達1.73億本,年均籤發1080萬本。然而,除去前往港澳臺的內地遊客,2018年約有7125萬人次去海外國家旅遊,這意味著100個內地居民中,不到5個出國旅遊。

出境遊的潛力還會持續釋放,只是速度和時間問題。

對於傳統旅行社而言,跟團遊的大盤需要護好,自由行的增量必須把握。

事實上,傳統旅行社不是遲鈍到無法感受市場和用戶需求。移動網際網路廣泛覆蓋,各大OTA下沉發展,內容平臺帶貨興起,傳統旅行社靠旅遊信息不對稱、靠獨家資源、獨家渠道就能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返,解決產品同質化、實現品牌差異化發展被提上戰略日程。

2018年,眾信推出新的出境遊批發品牌「優耐德」,實施「產品向上」的發展理念,向同業輸出「超級自由行」產品。今年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香港眾信又在澳洲、歐洲、日本等中國遊客熱門出境遊目的地進行了一系列碎片化資源投資布局,覆蓋在線預訂、用車、餐飲等多個領域,以期提高商業壁壘。

不過顯然,上述措施的效果還在緩慢釋放中。

傳統旅行社已經意識到「資源為王、渠道為王」的內涵發生了變化,產品為王、體驗為王、內容為王的未來方向已經很清晰,但從眾信的投資動作來看,目前眾信還在整合目的地碎片化資源的階段,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服務體系還需要重新調整和梳理。

大型旅行社作為一個複雜集團,梳理一個新流程或啟動一個新項目無疑需要面臨複雜的決策和博弈,尋找最佳的合適夥伴,從細節開始試點改造對於傳統旅行社而言,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也催熱過傳統旅行社的賦能賽道。

04

歷史是時間的產物,不是簡單的哲學三段論。

賦能也不是頭腦一熱的變革口號,而是號稱髒活、累活的生意。

目的地資源整合和信息化改造,在在線旅遊虛火旺盛的那幾年層出不窮,如今存活下來的公司寥寥無幾,更多的是慘澹收場。

一些倒下的明星公司,死亡原因不外乎盲目燒錢,同時也有創業時機、動機和動作的不成熟,最典型作法是「叫囂著顛覆攜程」,卻沒有看到擁有巨大標品流量的攜程事實上也正在開放平臺的流量,讓更多優質的創業者進場,服務更多年輕的用戶。

作為去哪兒的投資方之一,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在旅遊細分領域,想要單獨成長為行業巨頭機會已經十分渺茫了,而「抱攜程大腿,為攜程打工」的創業機會還有很多。

朱嘯虎曾點名住非標住宿、出境遊、目的地小交通,以及To B供應鏈服務,「這些細分市場依然不乏賺錢的機會。」

同理,在傳統旅行社領域,想再長出一個眾信已經很難,沉下去做產品和服務,和傳統巨頭互相成就才是創業價值所在。當然,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不光還要能理解傳統旅行社轉型過程中的真正需求和痛點,最難的突破還在於——傳統巨頭是否願意一起淌這個險。

在國外,大型OTA、傳統旅行社乃至傳統酒店集團和更年輕的、小而美的技術、目的地資源服務商達成戰略合作是近年來的主旋律,比如Booking集團收購活動預訂軟體商FareHarbor,加速碎片化產品線上銷售。

而從賦能的角度來看,其實像 GetYourGuide 和 KLOOK 客路在內的目的地旅遊平臺均是賦能傳統旅行社的潛在選手,他們將直採資源,包括門票等當地玩樂資源向OTA、傳統旅行社分銷早已是「不能說的秘密」——也是這些目的地獨角獸營利的重要組成。

除了目的地資源型的賦能,也有純技術型的選手,想用智能工具助力傳統旅行社更好地根據用戶需求將碎片化的POI拼接從成型,提升後臺的運營效率以支持前臺用戶需求的變更,智能工具的利用也降低後臺的人工成本,解放後臺服務前臺。但這種模式的問題很明顯,沒有供應鏈的落地服務對接,系統的價值太淺了。

市場上更多的是資源+技術賦能型的玩家,像皇包車的同胞品牌雲地接、樂派網的凹凸自由行,以及最近剛宣布完成 800 萬美元融資的WeTrip西遊計等等。

這些公司的模式,無外乎一方面從最上遊拿到優質資源,特別是小眾的、精緻的、傳統資源組合方因成本和效率所限難以獲得的資源;另一方面為旅行社提供智能雲平臺,讓員工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從資源庫靈活匹配並組合產品銷售,未來還將基於數據和智能推薦,根據用戶喜好來優化產品匹配效率。

而不同在於,各家的系統操作方式可能有差別,或者資源庫的商品類型和價格,比如雲地接主打車,WeTrip西遊計目的地碎片化產品和車都有,更完善的目的地產品資源,意味更高效的解決方案,但對小公司來說,也意味著更高難度的整合門檻。

「整合目的地資源並不容易,產品太分散了,要想把控供應鏈,需要很強的海外運營背景和在地團隊,但誰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綜合而非單一的技術方案,才真正可以為傳統旅行社提供賦能價值。」西遊計的創始人倪佳欣表示。

總的來說,這個市場的現狀是創業公司想賦能,奈何渠道費燒不起,傳統巨頭要變革,內部卻積重難返。最後的最後,就看哪家傳統旅遊巨頭,誰最終還願意給創業公司拋一個橄欖枝了。

線上OTA往線下如狼似虎,傳統巨頭們,還要繼續觀望嗎?

相關焦點

  • OTA戰火從線上燒到線下 傳統旅行社遭殘酷擠壓
    楊彥鋒表示,攜程與去哪兒於2015年10月合併,這對於整個OTA行業來說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線上旅遊渠道開始集中化,以前的多玩家競爭局面已變成以攜程、途牛、同程、飛豬等為首的巨頭的競爭,OTA格局已經形成。
  • 旅行社「線上線下」融合漸成新趨勢
    旅行社「線上線下」融合漸成新趨勢 2014-12-19 11:13:24在電商的衝擊之下,各旅行社紛紛開始了和旅遊電商通力合作,並採用線上結合線下的銷售方式,力爭做到旅遊市場全覆蓋。  春節旅遊提前「開鍋」  受宏觀經濟形勢不景氣影響,今年以來旅行社的生存壓力面臨較大挑戰,每逢節假日各大旅行社必定全力以赴衝刺業績。從「十一」黃金周到今年春節,旅遊業要經歷長達4個月的淡季,許多旅行社都已經按捺不住,提前進入「春遊」節奏。
  • 線上OTA 線下旅行社 打擂實體店
    在線旅遊企業布局實體店的同時,旅行社也正在將傳統門店更新換代升級成體驗店,二者的碰撞讓旅遊體驗店概念於近期爆發。繼攜程旅行網、中青旅遨遊網、凱撒旅遊等體驗店亮相之後,同程旅遊網COO吳劍昨日表示,將在8月底前開設8家體驗店。
  • 中國旅行社產業發展報告: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
    報告認為,在線與傳統旅行社雙向融合,是我國旅行社產業的一大發展趨勢。業內資深專家認為,2013年旅遊業線上、線下互動的特徵會更為顯著,將進入新的雙向融合階段。  在線與傳統旅行社雙向融合 O2O是趨勢  在線旅遊市場風起雲湧。線上線下誰會獲勝?這未必是一場「零和」遊戲,雙向融合、O2O是趨勢。
  • 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
    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 中國網地產 2016/10/26 11:04:00 原標題:OTA加緊線下布局 傳統旅行社加速轉型來自湖南省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短短1年時間
  • OTA線下門店:拿什麼和傳統旅行社較量?
    除了攜程,去哪兒近日也宣布2017年將在全國各市開1500家實體店,以「O加盟費,扶持年輕人創業創新,共享經濟」為口號, 打開線下渠道加盟,目前在重慶、河南、山東等省份已有50多家門店開張。OTA走向線下並不是新鮮事,原本就是「滑鼠+水泥」的模式,線下門店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行前和行中服務的功能。
  • 傳統PK OTA,線上OR線下——傳統旅行社再現存在價值之發展思考
    在我看來線上、線下就是兩條永遠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線上、線下的真正的戰爭還沒有開始,傳統旅行社雖然在之前確實受到來自線上衝擊,但是卻恰逢中國旅遊市場突飛猛進、異軍突起之時,加之中國共產黨在習近平同志的領導下,國家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習主席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等對旅遊產業有著重大利好的政策,直接把我國出境遊人數送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一份饕餮大餐淹沒了所有的矛盾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那麼對於品牌和商家而言,到底線上難做還是線下難做?都說線下艱難,為何依靠電商崛起的完美日記要在線下不計投入地快速開店?傳統線下品牌和門店轉戰線上,私域、直播、社群,到底有沒有效果?聶峰輝:目前,行業的現狀是線上收割線下,以前是線下賣得好,再搬到線上,現在恰恰相反。武清林:對我來說,線上比線下難。2008年的時候,我就預判線上是未來,但現在我的業務仍以線下為主。而我的朋友,發展線上,從0元到1.7億隻用了一年時間。因此,大家不要考慮難不難,要順勢而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攜程去哪兒合併 專家:對旅行社衝擊大 線上線下將融合
    攜程去哪兒合併,是否存在壟斷?     據了解,攜程和去哪兒均為在線旅遊領域的領軍企業,此次合併後,攜程在在線旅遊市場的近40%市場份額和去哪兒網的30%份額將一起站在百度的陣營。不少人認為,是否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壟斷狀況?
  • 線上線下融合豐富產品供給 海南省傳統旅行社轉型求變
    原標題:我省傳統旅行社轉型求變   網上搜攻略、訂機票、訂酒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到旅行社報名跟團已經不是出遊的首選了。   在快速變化的旅遊市場中,隨著遊客結構的變化、遊客需求的個性化以及線上平臺的衝擊,我省傳統旅行社如何轉型求變?
  • 吳志祥:線下旅行社更值得被尊重
    撰文:中國經營報  趙正在線旅遊市場近年來一直不乏大動作,以標品發力的攜程先後收購了藝龍、去哪兒、壟斷了機票和酒店的半壁江山;海航集團則注資凱撒和途牛旅遊網,試圖打造一個「航司+酒店+線下旅行社+線上旅遊服務商」的O2O閉環模式;而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是,同程旅遊則另闢蹊徑,選擇了「線上與線下融合」這樣一條創新型旅行社之路。
  • 張力:線下旅行社能不能真正玩轉自由行?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已經落幕了,自由行再次成為了黃金周的重要旅遊形式,各旅行社的跟團遊客人與往年相比沒有增長,甚至還有所下滑。旅行社在業務發展上過分依賴跟團遊已經讓從業者感到擔憂,但要突破這個瓶頸則需要一系列的支撐與努力才行。線下旅行社多年以來都是以跟團旅遊,而且是保價跟團旅遊為主要業務。
  • 「線上+線下」 讓地方特色產品走得更遠
    通過「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的方式,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推動地方特色產品走得更遠。在巴丹吉林沙漠探險旅行社,負責人劉飛燕正在製作前幾天去巴丹吉林沙漠拍攝好的視頻。去年他開始學習拍攝製作,把巴丹吉林沙漠等旅遊景點拍攝成短視頻,通過抖音、視頻號等平臺發布,宣傳阿右旗旅遊。如今已擁有2萬多粉絲,積攢了近20萬的點讚,今年9月份成立的旅行社也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 「線上線下」融合漸成傳統旅行社發展新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漸成傳統旅行社發展新趨勢  本報訊 (記者謝舒奕)在寧波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楊達是一名資深旅友。閒暇時,他常與行囊做伴遊樂山水之間;他的手機裡安裝著多款旅遊軟體,對景區門票、機票、酒店的打折信息總是能第一時間掌握。  據記者採訪獲悉,當前,在寧波,像楊達那樣的旅友已經越來越多。
  • 旅遊業線上衝擊線下市場 17旅行社「屠牛」未果
    4天之後,一份題為《18家旅遊企業關於恢復合作的共識》的聲明出現在此前發布17家旅行社聯合聲明的微信群「旅行社聯合信息發布」中。聲明稱,目前所有的正常合作都已恢復。這場在線旅遊代理商(OTA)與線下旅行社的看起來雷聲大雨點小的「戰爭」背後,說明了什麼?  發展直採業務,動了眾信旅遊的奶酪?
  • 攜程門店:線上大佬落地線下
    近期,繼去哪兒門店落地線下的消息之後,攜程也要定下計劃,要在北京、四川等地開設線下門店了。據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北京區總經理王誠再次曝料,攜程旅遊北京區門店加盟政策自上周公布以來,電話諮詢不斷,最多一天接待過7批上門諮詢的加盟者。
  • 線上線下旅行社打擂實體店
    北京商報訊(記者程拓)在線旅遊企業布局實體店的同時,旅行社也正在將傳統門店更新換代升級成體驗店,二者的碰撞讓旅遊體驗店概念於近期爆發。繼攜程旅行網、中青旅遨遊網、凱撒旅遊等體驗店亮相之後,同程旅遊網COO吳劍昨日表示,將在8月底前開設8家體驗店。
  • OTA發力線下門店 傳統旅行社:並不會「你死我活」
    近日,攜程、去哪兒線下門店開放加盟渠道,去哪兒線下門店更是以「0加盟費」吸睛。OTA布局線下門店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攜程在2014年開出第一家線下門店,到現在加碼投資旅遊百事通,借力後者5500家加盟店鋪路,這是要跟傳統旅行社搶飯碗的節奏?
  • 聚焦|線下旅行社能不能真正玩轉自由行
    旅行社在業務發展上過分依賴跟團旅遊已經讓從業者感到擔憂,但要突破這個瓶頸則需要一系列的支撐與努力才行。線下旅行社多年以來都是以跟團旅遊,而且是保價跟團旅遊為主要業務。地接社採購資源後打包成跟團包價產品提供給客源地組團社或批發商,後者採購大交通,形成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包價跟團旅遊產品,然後銷售給客源地遊客,這種業態一直持續了很久。
  • 分析:線上線下融合是旅行社轉型方向
    原標題:轉型,融合才是方向  近日在「2014全國旅行社渠道運營商年會」上,對於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旅行社該如何轉型發展的問題,線上與線下旅行商各有說法。採訪中,眾多線下旅行社都表示與在線旅行商的交流受益匪淺,旅行社未來發展之路,線上與線下整合才是「王道」。  旅行社冬天來了?  隨著網際網路大潮的洶湧來襲,線上旅遊平臺逐漸得到認可,傳統旅行社的業務不斷被蠶食,這使得不少業內人士高呼「狼來了」。但是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傳統旅行社不會被網際網路企業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