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閣寺又名慈照寺,寺院創立者為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足利義政在寺內興建了觀音殿,被通稱為「銀閣」,因此,寺院全體被稱為「銀閣寺」,這一名稱與同在京都的「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相呼應。慈照寺的庭院雖然在戰國時代荒廢過一段時間,但是到了1615年復興時得到了修建。以水池為中心的名石,樹木和石組上凝聚著工匠的心血。
銀閣(日本國寶)——足利義政的山莊東山殿內建造的觀音殿,後經常被用於和義政祖父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建造的金閣相對比,因此得現名銀閣寺。
春有櫻花,秋有紅葉,夏有大雨。本以為照片裡的夏天銀閣寺應該是單調乏味的,不曾想到,不期而遇的大雨也是道美麗的風景。近處是雨絲,朦朧處是「穿越」而來的和服女子和古色古香的建築。枯山水。1931年被發掘的枯山水庭園,位於東方山麓,據說保留了室町時代的風貌。
工人正在為銀閣寺裝上雨簾,奇怪的是,雨已經下了很久,工人現在才安裝雨簾,白色和枯木色的銀閣寺還有差異,我更喜歡前面一幅雨中銀閣寺。雖然鹿苑寺金閣名副其實地在建築物表面貼上了金箔,但是銀閣卻沒有貼過銀箔的痕跡。關於這一點,有種說法認為,起初建造者計劃使用銀箔,但後來由於政府財政窘迫,沒有按計劃完成。(也有說法認為,由於該樓是義政的隱居場所,因此起初就希望使用木材原色,而沒有使用銀箔的計劃)。
銀閣寺垣庭園建造的初期模仿了通稱為「苔寺」的西芳寺庭園,但在江戶時代,庭院被大規模改修,失去了原來的面貌。「銀沙灘」、「向月臺」等兩處沙礫造型,是在江戶時代後期成型的。此外,1931年被發掘的枯山水庭園,位於東方山麓,據說保留了室町時代的風貌。銀閣於1489年(延德元年)開始建造,同年不久即完成。
正式名稱為「東山山莊觀音殿」。建築結構為雙層、寶形結構、柿葺,平面為長方形,正面寬8.2米,縱深7米。 底層的「心空殿」為普通住宅風格,上層的「潮音閣」為方形三間(正面側面均為三間)的禪宗式樣(唐樣)的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