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母校和恩師當年的教誨,一直想為母校做些什麼,剛好看到有校友發動認捐櫻花樹的倡議,我馬上在協會轉發倡議書,大家反響強烈,我們協會決定集體認捐一棵。」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番職院)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校友、原學校青山湖讀書協會會長黃偉良得知母校將於4月10日正式開種櫻花時,一大早便趕回了母校,與老師們一起種下屬於他們的那顆櫻花樹。
當天,承載著數百名老師和校友涓涓愛心的96顆櫻花樹被種下。一棵棵新植的櫻苗正抽芽吐蕊,為美麗的校園平添了一抹「櫻」意。
種植,春天最好的打開方式
在毫不鬆勁防控疫情的同時,番職院綠化美化在行動。3月20日,校友中的8個班級、2個協會和7名校友,以班集體或個人之名,向2020屆畢業生和廣大校友發起「櫻花島」校友林建設的認捐倡議。他們說,去年,母校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30強」,讓他們倍感驕傲;今年,新冠肺炎來襲,讓他們對母校更加珍惜。得知母校擬按3A級景區高起點規劃建設校園時,他們立即策劃發起倡議。
「特別榮幸能成為第一批直接參與母校美麗校園建設的校友。」 倡議發起人之一的文秘專業2016屆畢業生孫成說,無論今後離開母校多久、多遠,只要再回母校,都能找到那份深深紮根母校泥土的、鐫刻著他們集體和名字的獨特而永久的思念。他暢想,待來年春風吹拂,在櫻花林前閉眼冥思,漫步而過,都不敢想像會有多美,母校將成為賞櫻的又一好去處。
據悉,番職院是一個山水生態校園,擁有大小湖泊5個,山水面積佔總佔地面積的65%。校園內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花木繁茂,四季蒼翠,是一個立志、修身、讀書的佳境。
倡議發出後,得到廣大老師和校友的熱烈響應。短短20天,大家就認捐價值近20萬元的96棵櫻花樹。
名師,給春天寄去櫻的快遞
「其中有一株寄託了我的心願:如今我還能每天來到學校,盡力像這棵樹一樣為校園增光增色;將來當我只能偶爾回校園看看的時候,願它能代我駐守;也許有一天,我不能再回校園了,那櫻花樹將是校園裡永遠的我。」56歲的國家教學名師楊則文教授在倡議發出後,第一時間認捐了一棵。
春風拂面,陽光送暖。種植當天,楊則文教授早早來到了學校,為自己的那顆櫻花樹選擇種植地點。番職院黨委書記林洽生、校長何友義陪同楊則文教授一起扶正櫻苗、揮鍁鏟土、踩土培實。
林洽生特別叮囑大家,考慮到疫情因素,確定回校種植的39名校友要錯峰返校,不能返校的由在校老師代為種植。種植現場大家要有序散開,保持距離,避免聚集。他特別強調,一定要加強後期科學管護,定期澆水,防治病蟲害,確保成活率和綠化效果,為建設生態校園提供綠色支撐。
在他們的帶動下,師生們三五人一組,揮鍁填土,種植新櫻。整個植櫻現場歡聲笑語,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校友,為母校披上櫻的外衣
「女兒梓玲的生日是植樹節,兒子梓睿的生日是清明節。」涉外旅遊專業2010屆校友何敬鋒現任捷誠國際旅行社領隊部主管,他和妻子陳佩薇在番職院相識,相戀,最終走在了一起。何梓鋒說,這裡有他們太多美好的回憶。所以他們特別帶6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回母校,見證他們以家庭名義認捐的櫻花樹,將自己對母校的思念與感恩,蘊含在蓬勃的櫻花林裡。
番職院學生處負責人劉文明老師介紹,在此次認捐活動中,共有12個校友以家庭名義認捐,其中會計電算化專業2016屆校友符臣特意以即將出生的孩子名義認捐了一棵,提前為孩子植下了心意。讀書期間受到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會資助的學生以理想學子的名義也認捐了一棵,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珠寶鑑定與營銷專業2013屆校友、廣州煌石珠寶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凌波抗「疫」期間曾定向捐贈母校2000個口罩,與母校同舟共濟,共同防控疫情,此次又以個人名義認捐一棵櫻花樹,將一份濃鬱的愛獻給了母校。
現任南部戰區總醫院157醫院團委書記的2017屆校友梁修飛,曾獲廣東省五星志願者、2019年全國「正能量志願者」,抗「疫」期間積極主動報名參加風險較大的送檢測樣本以及廣州團市委的防疫微課程製作、志願服務驛站等工作。在得知校友發出認捐櫻花的倡議後,梁修飛立即組織讀書時所在班級認捐。他說,由於工作原因未能趕往現場親自種植,但收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為他們班認捐的櫻花樹培土種植時的照片,內心激起層層漣漪。
曾是班長的酒店管理專業2017屆校友肖一林說,他們班,得知學校打造「校友櫻花林」一事後,群情高漲,大家一起「眾籌」。要不是疫情,他們班估計都會趁機回母校團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李東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符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