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虎谷峽景區一處玻璃滑道發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目前,桓仁縣相關調查組正在對事故原因做進一步調查。近年來,玻璃棧道成為多地旅遊「網紅」項目,有業內人士統計,全國玻璃棧道滑道、吊橋、觀景平臺的數量有1000多個。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缺乏建設標準、管理不善,相關傷亡事故頻頻發生。
據了解,虎谷峽景區的最大賣點,是修建了橫亙在峽谷中的玻璃大橋和山崖邊的玻璃棧道、觀景臺。19日下午,部分遊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時,因突降暴雨、滑速過快,導致人員碰撞發生傷亡。
根據景區資料介紹,乘坐玻璃滑道要換上特殊褲子。另外,滑道是全封閉的。但一名受傷遊客的家屬說,本來玻璃就滑,下完雨就更滑了,事故發生時下滑速度特別快,難以控制。
玻璃棧道類旅遊項目雖已成為各地「網紅」,但近年來遊客傷亡事故不斷:2019年,青島水準零點景區玻璃棧道整修,有孩子差點掉進海裡;2018年,吉林長春一處玻璃棧道因維修導致兒童墜落受傷;2017年,湖北木蘭勝天景區玻璃棧道發生事故,造成1死3傷;2016年,張家界天門山玻璃棧道遊客被落石砸傷……
雖然事故頻發,但不斷激增的遊客數量仍吸引更多商家加入這一市場。目前全國玻璃棧道滑道、吊橋、觀景平臺的數量有1000多個。
為什麼玻璃棧道類項目近年來頻頻出現安全事故?
曾在全國多地承建100餘個相關項目的某滑道承建公司工作人員坦言,目前玻璃滑道項目沒有國家標準,只有企業標準。據他了解,全國索道與遊樂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制訂的一項行業標準仍在推進中。
「這類項目剛出來時大家都叫玻璃橋,什麼是玻璃橋,沒有統一規範,也沒有行業技術規範的統一標準。」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副總經理郭坤說。
中部某景區負責人說,目前很多玻璃棧道類項目是根據經驗施工,如玻璃滑道坡度不超過32度等。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說,有些縣區的景觀棧道是當地沒有特種設備資質的小型建設公司在生產和運營,質量明顯不過關,存在風險隱患。
郭坤說,建設完成後,有的企業並未做相關破壞性實驗測試橋梁穩定性,沒有抗風、減震等裝置,穩定係數得不到保障,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在一些小景區,一些玻璃項目甚至僅用鋼杆進行連接。
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運生表示,很多事故原因在於運營管理不規範。「在什麼天氣條件下、超過多少人時應該限流或停止開放,都應有明確規定,以避免此類悲劇的重演。」「景區的警示標誌、標語是否到位,下雨下雪時是否有防滑鞋套,雨雪清掃是否及時,定期玻璃除黴是否進行,安全保護措施是否到位,這都是後期維護措施中需要注意的。」郭坤說。
此外,誰來監管也是令人困擾的問題。記者了解到,玻璃棧道、滑道、吊橋等高風險旅遊類項目,是否屬於技術、安全標準較高的特種設備,由哪一部門監管,目前仍不明確。
多位採訪對象表示,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和事前預防,一些地方只能「一刀切」地在事故發生後直接全部封停。據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懸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棧道玻璃》,標準將於2021年4月實施。
河北省旅遊品質促進會會長邸明慧建議,儘快統一國家標準和管理辦法,同時明確監管部門。李仲廣表示,地方政府、住建、地質、市場監管、文旅、協會要多方協同跟進,加強日常監管,對廠家生產和商家使用情況採取綜合安全檢查。事前、事後都要杜絕安全隱患,而不能出了事故再調查,簡單一關了事。在日常管理和維護方面,專家建議藉助智慧系統及時監測橋體參數、運營狀況;加強對橋體核心運營設備的檢查;規範遊客行為;極端惡劣天氣下封閉橋梁等。瀋陽建築大學交通工程學院道橋系主任王佔飛也建議,景區在運營管理中,要密切關注隱藏問題,加強對人員的管理、限流,強化保護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