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義烏的中東人:在這裡活著、哭泣和變富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鋅財經

文/金斌

編輯/千夜

在義烏生活了6年之後,扎卡利亞終於要回敘利亞了。

他的老闆,敘利亞商人艾曼達準備了300萬人民幣,打算在阿勒頗建一座工廠,生產建築裝修材料。在中國訂購的生產設備這兩天已經運到港口,等候船期。

這是一件大事。

敘利亞經歷了多年戰亂,許多房屋被炸毀,重建迫在眉睫。

同樣來自阿勒頗的巴塞爾,靠著在淘寶上銷售敘利亞古皂,在義烏紮下根來。從去年開始,巴塞爾在中國四處奔走,為國內的客戶尋找物美價廉的各種物資。他的通訊錄中,收藏著上千個中國工廠的聯繫電話。

在義烏背井離鄉多年的中東客商們,一個一個地已經「富了起來」,這一次,「我們要幫國家重建了。」巴塞爾說。

應許之地

2014年,敘利亞危機一觸即發。

23歲的扎卡利亞本來打算跟著夥伴們,一塊兒去歐洲,但臨行前他聽到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許多人滯留在了土耳其邊境,顯然歐洲人並不歡迎他們。

猶豫不決時,在義烏做生意的叔叔向他拋去橄欖枝,讓他前往中國幫忙打理生意,還替他申請了義烏本地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文交流。

「來吧,這裡你會很安全。」叔叔的留言最終打動了他。

初到義烏,扎卡利亞以為自己產生了錯覺。那些穿著白色長袍的阿拉伯男子,寫滿熟悉語言的菜單,煎餅、烤肉和大米麵糊,都讓他總以為自己還在故鄉阿勒頗,甚至出現在身邊的服務員,也跟他長得有八分像。

但當他望向窗外來往的人流,這座毫不掩蓋自己勃勃生命力的城市,又給了他一種真實的陌生感。

這個便捷又廉價的小商品王國,他很容易就從同胞嘴裡探聽到關於這座城市的各種信息。

這是一座不斷創造經濟奇蹟的地方,這些奇蹟隱身於髮夾、拉鏈等細小物件,藏匿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他去了城北那座佔地幾百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場,「一下子忘掉了自己的苦難,我覺得來對地方了,我幾乎每天都去那個市場,我想把所有地方都逛一圈,但後來有一個伊拉克人跟我說,他來兩年了,還沒有完全看過來,所以我也放棄了。」

義烏的商業氛圍太過強大,以至於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來到這裡之後,都會不約而同地暫時拋掉苦難的過往,奮不顧身地開始「淘金」。

艾曼達剛剛把辦公室從6樓搬到了16樓,窗外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覽無餘。

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商人。20多年前,當他來到義烏時,這個城市還沒有如今這般規模,路很窄,人很少,整個義烏最好的酒店是紅樓賓館,只有六七層樓高。那時候為了吸引外國客商,紅樓賓館專門修建了一個月亮形的門楣,上面還塗上了阿拉伯世界流行的綠漆。

艾曼達就住在紅樓賓館,開了一個貿易公司,將服裝、日用品、玩具、文具、甚至五金,在義烏採購後,往國內、往中東各國賣。

後來,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葉門陸續發生戰爭,他的貿易生意就越來越難了。有一段時間波斯灣被封鎖,航運中斷,艾曼達的十幾個貨櫃滯留在碼頭,虧得一塌糊塗。

但他不想回國。

在中國朋友的眼裡,他是逃離戰亂來到義烏的,是難民,不管他怎麼解釋都沒用。只要遇上新朋友,對方總是會一臉關切地問東問西:房子被炸了嗎?流離失所了嗎?有人吃不上飯嗎?親人朋友遭遇不測了嗎?

「我不是難民,在義烏的,都是商人。」艾曼達每次都這麼回答他們。

無家可歸

他們不是難民,但如果你問他們,是不是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多半會衝你默默點頭。

與一百萬安居樂業的義烏人相比,這些來自中東的外國人,絕大多數人的家鄉,都遭遇了戰爭。從2001年開始,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接連陷入戰亂,現在的中東已經面目全非,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隨時被拉入戰爭,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你給他一瓶朗姆酒,誰都能講出一段故事。

伊拉克商人海珊還是一個孩子時,就知道家族的長輩們會帶著樣品到義烏尋找供應商。因此,受此影響,海珊中學畢業就幫助家裡處理跨國生意,並在2003年跟著父親到了中國,輾轉了廣州、上海,最後到了義烏。

但很快戰爭爆發,國際貿易首當其衝,海珊家裡的生意一落千丈,在一次襲擊中,他的一位叔父被倒塌的房屋砸中,沒能救回來。

當時的海珊歸心似箭,卻被父親一通電話攔下來,「做生意,首先要保證自己安全,暫時留在義烏。」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去最熟悉的阿拉伯餐廳,跟人打聽國內的消息,卻沒想到首都很快陷落,「所有人都不說話,餐廳老闆跪在了地上……」

他們知道自己無家可歸了。

40多歲的阿里就是在那段時間,關閉了經營多年的製衣廠,帶著一家四口,逃離了巴格達,舉家遷往義烏。他和妻子有兩個兒子,離開時妻子已有身孕,在義烏生下了小女兒阿蘭。

阿里當時在義烏還有一個製衣廠,租了本地人一棟五層的小房子,一二兩層是流水線,三層自己一家人住,四層用來出租給另一個伊拉克商人,頂樓住的則是房東。

工廠生產的服裝,本來都是銷往伊拉克的,但是因為戰爭,兩個大客戶失去了聯繫,阿里不得不砍掉了一半的生產線,然後將積壓的庫存當尾貨按重量處理了。

「幾乎沒周轉資金了,向別人借,大家都沒錢,其實那時候大家都想攢點錢,總會有用的著的地方,就怕萬一要用錢。」最艱難的時刻,紹興的布料供應商幫他從中牽線,接到了寧波一個本土大廠的散單,這才幫阿里度過了難關,「當時我的廠還能維持兩三個月的支出,不然就要關門了,肯定會被房東趕出去,在義烏流落街頭。」

他連說不敢想。

但是,噩耗依然不斷從國內傳來。

阿里的其中一個大客戶死於巴格達郊外的一起汽車爆炸,扎卡利亞的髮小,在戰亂中被飛彈炸死;次年,他的鄰居一家,在轉移途中,也慘遭不幸了。

巴塞爾的妹妹每次在深夜聽到轟炸聲,就會抱著年幼的孩子跑出樓房,跑到空曠的地方躲避。一天深夜,巴塞爾的母親痛苦地告訴他,舅舅的兒子被一枚炸彈扔中,被炸身亡。這已經是他舅舅在戰火中失去的第二個兒子。

「他掛下電話,什麼話都沒說,後來也沒有再提起這個事。」巴塞爾的妻子說,她能感受到那種巨大的打擊,「他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種陰影當中。」

不只是避難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義烏成了這些商人的避風港,也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義烏還原故鄉的生活。

從義烏城北路離開時一路往南,到賓王公園,約莫一個小時路程的這條路輻射的範圍內,慢慢變成了一個小小的「阿拉伯世界」。

金碧輝煌的餐廳裡,有來自土耳其的年輕服務生,給你端上一碟薄荷飄香的土耳其紅茶。用阿拉伯文當招牌的埃及小店佔據著拐角處,賣的碎肉餡餅連名字都懶得取,卻風味極佳。一家敘利亞燒烤店裡做得都是中東男子,要是肉質烤得滿意,他們一定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

還有鼓鼓的大餅,配著剛剛出爐的脆皮奶酪,一個光頭廚師在大顆核桃塞進剁好的肉餅裡面,烤盤在火上「滋滋」地響。

阿拉伯水煙在這裡是硬通貨,中東客商以此與家鄉保持著情感聯繫。

時間久了,大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覺。

對外國移民來說,義烏提供了在廉價製造業創造財富的機會,也為「無家可歸」的人們提供了避風港。

這些年,巴塞爾通過淘寶,每年都能賣出一萬多塊敘利亞古皂,如果算上其他渠道的銷售,足以讓他和家人衣食無憂。艾曼達是義烏生意場上的老手,他每年要向中東和歐洲發送大概100個貨櫃,每箱貨的價值大約在50萬人民幣左右。

但這並非全部。

隨著重建陸續啟動,陸續有人接到來自中東的「代購」或者「遠程看貨」的需求。

前不久,巴塞爾接到一個代購的訂單,敘利亞的一個客戶需要一批錘子。他知道這批貨是用在工地上的,這讓他很興奮。他在國際商貿城熟門熟路,很快就鎖定了目標。在檔口,巴塞爾左右手各拿一個錘子,連砸幾下,連價格都不問,就下了訂單。這已經是今年他發往國內的第三批錘子了。

「中國產品價格便宜,質量也好,而且服務也好,下了訂單後,如果有需要,檔口老闆娘會幫你把各種手續全搞定,特別方便。」說著話,他一手指了指商貿城的一塊宣傳板:「只要告訴我們你想要什麼產品,剩餘的事情我們搞定,你就在家等收貨。」

「現在很多國內的客戶要讓我們在中國幫忙採購物資。」巴塞爾說,他現在已經沒有精力去應付淘寶店的生意,只能讓妻子去接手,他自己在浙江各地轉。上半年他發過一批小五金,直接從阿里巴巴上進的貨,金華武義產地,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過去一年,他奔走在浙江各地的建材市場和工廠,在阿里巴巴上,在淘寶上,哪裡能找到物美價廉的貨物,他就去哪裡,管材、板材、水電器材、通信設備等等,只要是和重建相關的物資,他都有涉足。他會將中國產的建材物資整裝發回祖國,幫助那裡的人們重建家園。

「我們嚮往和平,中國是我們的榜樣,我在義烏有非常多的同胞,大家都覺得現在自己需要去做點什麼了。」

巴塞爾說,他很喜歡義烏,因為自己的故鄉,敘利亞的阿勒頗,曾經也是一座像義烏那樣繁華的城市。「有人把它毀了,現在我們要讓它重新站起來。」

相關焦點

  • 漂泊義烏的中東人:在這裡活著、哭泣和變富
    同樣來自阿勒頗的巴塞爾,靠著在淘寶上銷售敘利亞古皂,在義烏紮下根來。從去年開始,巴塞爾在中國四處奔走,為國內的客戶尋找物美價廉的各種物資。他的通訊錄中,收藏著上千個中國工廠的聯繫電話。在義烏背井離鄉多年的中東客商們,一個一個地已經「富了起來」,這一次,「我們要幫國家重建了。」巴塞爾說。
  • 首列中國開往中東貨運班列「義烏—德黑蘭」班列發車
    1月28日上午10時36分,隨著海關關員完成貨物通關驗放手續、為貨櫃掛上施封關鎖,伊瓦什和許多中國朋友見證了「義烏-德黑蘭」首趟班列滿載浙江義烏出口的小商品,從義烏鐵路西站鳴笛啟程。這趟班列將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奔赴伊朗首都德黑蘭。 這一天,距離習近平結束對伊朗等中東三國的訪問僅僅5天。
  • 「中東小巴黎」黎巴嫩的生活百態,這裡富差距很大,想去旅行嗎?
    然而就是現在這樣的和平歲月,世界上有的地方依然戰火紛飛的地方,中東地區就是這樣的存在。這裡石油資源豐富,相鄰國家經常為了資源,還有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停開戰。但有個好地方,一起走進「中東小巴黎」黎巴嫩的生活百態,這裡富差距很大,想去旅行嗎?黎巴嫩是整個中東地區唯一沒有沙漠的國家,整個境內都被綠洲覆蓋,更是有樹木林立的森林,這在中東是實為罕見的。
  • 中國首趟至中東地區貨運班列:「義烏—德黑蘭」班列開行
    中國首趟至中東地區貨運班列:「義烏—德黑蘭」班列開行 2016-01-28 14:03:25這是首列中國開往中東地區的鐵路國際貨櫃貨運班列,也是義烏繼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後,又一趟開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直通車」。  28日上午11時許,隨著義烏海關完成全部海關監管手續,「義烏—德黑蘭」首趟班列滿載義烏出口的小商品鳴笛啟程,列車將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奔赴伊朗首都德黑蘭,共經4個國家,先後兩次換軌,全程10399公裡,預計運行時間14天。
  • 義烏土話/這樣的語尾音變,是為了表情達意
    陳先生以義烏方言為例,說明語尾音變是存在的,應該引起關注。有一次,陳先生應邀在義烏縣某中學講學,再次提到義烏方言裡這一獨特的現象。他以「畚鬥」一詞為例,指出「大畚鬥」的「鬥」跟「小畚鬥」的「鬥」在發音上有差別,並說明這種差別的作用在於表露說話人對所敘述對象的感情色彩。
  • 「中東小巴黎」黎巴嫩的生活百態,這裡富差距很大,想去旅行嗎?
    然而就是現在這樣的和平歲月,世界上有的地方依然戰火紛飛的地方,中東地區就是這樣的存在。這裡石油資源豐富,相鄰國家經常為了資源,還有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停開戰。但有個好地方,一起走進「中東小巴黎」黎巴嫩的生活百態,這裡富差距很大,想去旅行嗎?黎巴嫩是整個中東地區唯一沒有沙漠的國家,整個境內都被綠洲覆蓋,更是有樹木林立的森林,這在中東是實為罕見的。
  • 義烏不止有小商品,這裡美食多到上海都不能比
    它兼併包容,是江南版的「一千零一夜」,在這裡你可以吃到正宗的各國料理,尤其是中東料理,香濃的米飯布丁、很難買到的old monk、超實在的烤燒Kebab……既能品嘗異域美食,又能享受天朝的安全環境。當然義烏並不只有中東美食,韓國料理、日本料理、印度美食等都很正宗,這裡就是各國餐廳的聚會地,魔幻又豐富。/ 燒烤 /
  • 全球最悲傷的景區,人們來到這裡都會哭泣,被稱為「哭牆」
    這道牆位於耶路撒冷,一個神秘的國度,大家肯定都知道這裡曾發生過什麼。這道牆是古時候猶太國宮殿的一道牆,諾大的宮殿如今只剩這麼一段牆。這道牆本身的意義就很讓人悲傷,所以這道牆就有一個很適合他的名字——「哭牆」。人們來到這裡肯定是了解他的歷史,不然一道牆如何成為景點呢?
  • 義烏老闆把重慶特產賣到中東非洲 一年賺300萬
    本報訊 一個地道的浙江義烏人,把重慶特產賣往非洲、中東等國家,去年一年賺了大約300萬。昨日「兩翼」地區農特產品採購會上,義烏市全升金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金景棣惹人矚目,受到我市「兩翼」地區各大農產品生產單位的追捧。
  • 中東戰火,與黎巴嫩人的思鄉情結
    曾經的文明交匯之地為何成為了中東的火藥桶?幾個世代以來漂泊四海、背井離鄉的黎巴嫩人又是如何重塑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本作者親述的回憶錄或許能夠提供一個答案。《家:家園、家族與消逝中東的回憶》記述了安東尼·沙迪德回到故鄉尋根的歷程。沙迪德是一位黎巴嫩裔的美國戰地記者,因多年報導伊拉克戰爭而兩度獲得普利茲報導獎。本書是沙迪德的第三本作品,在他去世一個月後出版。
  • 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工建設 將成中東地區最大小商品專業批發中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何翼格):日前,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工建設,計劃與2021年杜拜世博會同期開業。開業後,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將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小商品專業批發中心,並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2020年,浙江義烏進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 敘利亞人在義烏:中國沒有炮彈只有business
    當110多枚戰斧式飛彈染紅了大馬士革的夜空時,距離敘利亞7000公裡外的義烏中東街則是另一番景象。普萊特是這家敘利亞餐廳的老闆,他正和一位來餐館喝咖啡的老鄉聊天。普萊特來義烏已經有13年,一直都在開餐館。夜裡,拿著留學生籤證的敘利亞小夥烏爾比安在中東街一家撞球店打撞球。
  • 外國人在義烏|尼羅斯:義烏市場成就了我
    遇到熟悉的鄰居,他會主動用義烏方言打招呼:「夜飯食過沒?」尼羅斯是阿聯最大零售商LULU集團駐義烏辦事處的負責人。2004年,他帶領團隊在義烏採購小商品。隨著義烏市場的發展壯大,尼羅斯和公司辦事處的業務越做越大。如今,義烏市場已成為LULU國際集團重要的貿易增長點。今年6月,義烏市與LULU國際集團籤署了合作備忘錄。
  • 義烏火車站一男子欲輕生,民警一把拉住:活著就有希望
    派出所供圖18日記者獲悉,義烏火車站日前發生驚險一幕,在火車站公交站二樓連廊處一名男子爬上欄杆,站在欄杆上,雙手拉著護欄雨棚上沿,整個身體向外晃,並說著「生活太累了」,欲跳下輕生。危急時刻,義烏鐵路公安分局民警趕到了現場,一邊勸說其放棄輕生念頭,一邊呼叫增援並讓天橋下方的公交車停在該男子下方。
  • 社會學調查丨連結著全球市場的義烏,疫情之下的變與不變
    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因收入減少及對全球疫情大流行和潛在經濟影響的擔憂而產生的消費行為上的謹慎態度,也影響了線下甚至線上的非必需品交易。義烏進出口貿易的困境此時才真正到來。首先,從往來義烏的外商人數上就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與往年的落差。
  • 浙江低調發展的小縣城,即將修建高鐵機場,還讓義烏不敢稱富
    自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迅速增長,許多城市都爆發出了不一樣的潛力,還有很多小縣城的發展也讓人刮目相看,比如崑山 江陰 義烏等,其中名聲最響亮的就是義烏了,浙江低調發展的小縣城, 即將修建高鐵機場, 還讓義烏不敢稱富。
  • 義烏火車站一男子欲輕生 民警一把拉住:活著就有希望
    派出所提供中新網義烏12月18日電(記者 奚金燕)18日記者獲悉,義烏火車站日前發生驚險一幕,在火車站公交站二樓連廊處一名男子爬上欄杆,站在欄杆上,雙手拉著護欄雨棚上沿,整個身體向外晃,並說著「生活太累了」,欲跳下輕生。
  • 富起來的義烏人從軍報國情更濃
    近5年來,義烏市應徵兵員1900多人,報名應徵的人數達4萬餘人。可以說,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的義烏市,送子參軍已成為義烏家長的共同選擇。國強民富,走出國門更愛家門改革開放的東風成就了義烏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奇蹟。
  • 日本人:義烏真是外國貿易商的經濟支柱!
    原標題:日本人:義烏真是外國貿易商的經濟支柱! 日本「百元店」擺滿了雜貨與小商品,追溯其起源,一切都從中國浙江省的義烏開始。被日本同行譽為「百元店起源地」的義烏,有接近8萬家商鋪鱗次櫛比。但是,隨著中國成為經濟強國,義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 吳子夜:打跑IS之後,義烏小商品佔領了摩蘇爾
    中東國家進口的汽車配件有60%用於替換舊配件,當地居民熱衷於汽車以舊換新,二手交易市場十分繁榮,同時該地區氣候乾燥,漫長的旅途需常備汽車配件和修理工具,以備不時之需。戰後的摩蘇爾公共運輸情況更是可想而知,對於他們而言,運輸成本低且運輸效率較高的汽車因而成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