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兩天的那個賭石賭垮了的鋼企老闆嗎?花8000萬賭石,切開後卻只值437萬,隨即報警,最終將賣方以詐騙罪送上法庭的那個。這件事在翡翠界持續發酵,引起了眾翡翠玩家討論。
據云南省盈江縣珠寶玉石協會副會長董生忠稱,珠寶玉石協會是維持翡翠市場有序經營的強有力防線,「切開了石頭後悔,想報警,我們這兒的公安知道是賭石的話,都會讓雙方來找協會處理。」董生忠說。
這件賭石案看似已經以賣家入獄收場,但在翡翠界掀起的波瀾並未平息。對於該案關鍵的玉石原產地,目前只有霸州當地的起訴書中有顯示「翡翠原產地為瓜地馬拉」這一說。並且,起訴材料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並非為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而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幾位學者組成的臨時學術委員會。僅靠臨時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的檢測結果作結論會不會未免過於片面?每家檢測機構的結果可能都不相同,何況這樣的檢測「機構」。
原石的產地是可以檢測的嗎?根據和田玉原產地檢測流程來看,原產地檢測使用的是對比法,也就是通過對比每一個產地的不同特徵,來確定其產地。但翡翠原石沒有能夠進行對比的原料,所以從理論上來講,是檢測不出原產地的。但在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的一篇題為《緬甸與瓜地馬拉硬玉巖及相關巖石中微量元素特徵、對比及意義》的博士論文中,作者吳以諾梳理出緬甸與瓜地馬拉兩地礦石在「副礦物組合和微量元素上的差別」。因此,翡翠原石原產地是否能檢測出還未知。
至於這塊原石原產地究竟是否為瓜地馬拉被虛構為緬甸木那坑口,知情人表示否認,稱「挖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
雲南省石產業促進委員會近日也對該案進行了專題研討,他們認為,此案是對賭石規則的誤解、誤讀、誤判。與會專家表示,這次涉案的交易過程符合賭石交易特點。賭石過程中,辨別真假的依據是皮殼、開口、芯子、顏色、掩蓋殘缺、挖空增透、天窗等是否有任何造假行為,而產地不是辨別真假的依據。
「不識場口,不玩賭石」這句賭石界的名言就說明了,賭石賭的部分裡是包括的賭原產地的,這次案件以「場口不符」定為詐騙罪是站不住腳的。雲南珠寶協會副秘書長戴鑄明也表示:「產地不作為真假鑑別的依據。礦物成分只要符合翡翠特徵,就是翡翠。」並且這件事關係重大,如果就此成立將會推翻賭石界的一些規則,這件案子的最終結果將會成為賭石行業的風向標。
「翡翠市場馬上要開標了,幾萬件翡翠要擺出來賣。現在原石還擺不擺出來?」董生忠認為,百年來賭石交易的規矩遭遇「賭石第一案」,或許將發生一些改變了。
其實在石頭切開前,買賣雙方都不清楚石頭裡面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只能憑藉自己的眼力、經驗、運氣等來進行進行判斷,切開了按行規就得認下。如果切垮了就告賣家,難道漲了就要告買家嗎?賣家的女兒表示「如果切出來值8億還會有這些事嗎?」
有網友認為「願賭服輸是行規,既然賭了就要承擔賭垮的後果,畢竟賭漲了賣家也不會索要差價」。也有網友認為「產地作假就是欺騙,賭的是該產地產不產翡翠,而不是賭是哪裡產的」。你認為怎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