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2020-12-12 人民日報

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宜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對父母的尊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醜惡的仇恨,對汙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這些複雜而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如果想重溫祥和,就得淨手焚香,灑掃庭院,銷毀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讓一束聖潔的陽光,從天窗灑入。

無論遭受多少困厄,請依然相信光明大於暗影。哪怕只多一個百分點,也是希望永恆在前。請在布置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容量。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一個人從25歲到60歲,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按一日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每年要為職業付出2000小時。一直幹到退休,就是7萬小時。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這7萬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7萬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溼的襯衣。

適合你的事業,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尋找。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穫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使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雅的要訣。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在我們的小屋裡,常常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網絡的貨櫃,卻不給自己的發現,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它紙糊的牆壁化為灰燼,白雪的頂棚變作泥濘,江米紙的窗欞破裂……你的精神,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當我們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之後,不妨擴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開拓我們的精神曠野。因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遼闊。

(摘編自3月28日《廣州日報》,原題為《精神的三間小屋》)

相關焦點

  • 美文欣賞/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Hi~ 你有夢想 一起追逐 有緣【恬夢想】 2019.10.11 加油 精神的三間小屋
  • 精神的三間小屋!
    竹林著名作家畢淑敏說:「身體活動的空間是可以計量的,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有個基本達標的數值?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於是,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不是想過的特別舒心,一直順風順水,而是明白自己在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不管將來是好是壞,都不會後悔,因為那時自己會告訴自己,曾經我為之努力過!我們需要修建自己的精神的三間小屋,盛放那無處安置的靈魂。
  • 賞美文丨精神的三間小屋 作者:畢淑敏 誦讀:王卉
    於是,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醜惡的仇恨,對汙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這些複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間不容髮。
  • 畢淑敏散文《精神的三間小屋》賞讀
    於是,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蕭蕭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 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醜惡的仇恨、對汙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這些複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間不容髮。
  • 中考作文題目引用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第一位走出四十二中考點的小楊同學告訴記者,語文試卷總體難度適中,作文題目引用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書中的四句話:「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作。
  •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精神的三間小屋》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作者簡介畢淑敏 ,1952年10月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暢銷書。題目解說「精神」是無形的,「小屋」是有形的。題目不僅化無形為有形,而且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三間」修飾「小屋」,表明文章是從三個方面闡述人的精神追求的。
  • 高考優秀作文:精神的三間小屋
    《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精神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  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放我們的苦難。南太平洋的小島幼龜,只有經老鷹不斷地啄食,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而沒有絲毫苦難意識的龜群,終將成為雄鷹的腹中之食。
  • 九年級語文,《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如何寫比較新穎?
    這一部分引出下文對「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的論述。 【教學提示】 說理文段落之間的關係一般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層層深入關係,一種是並列關係。 (2)作者認為應該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恆。
  • 2020年安徽中考作文出爐:材料作文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2020年安徽中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語文作文是材料作文,材料是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根據材料寫作文。2018年安徽中考語文作文題目半命題作文,「原來我也可以很______」,考生需要先閱讀試卷提供的材料,材料大致為:成長是一段奇妙的旅行自大的會變得謙虛懂事,自私也會變得感恩....你在成長過程中會收穫什麼.....
  • 材料是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剛剛得到的消息,2020年中考作文題出爐了,據考生介紹,今年中考語文試卷總體難度適中,作文是給出了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裡的四句話,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作文。具體作文題是根據《精神的三間小屋》裡的「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四句話來寫一篇材料作文。
  • 暑假每天一讀佳作欣賞: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精神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苦難。南太平洋的小島幼龜,只有經老鷹不斷地啄食,在競爭中得以生存。
  • 《精神的三間小屋》裡的金句,作文可以直接用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醫生(會治病的那種),還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這樣的一位作家,往往會有理性的情緒和縝密的思維。也確實如此。我所了解的畢淑敏,她的作品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回憶為主,「情」字見長,表達對軍旅生活的懷念和對軍人的敬佩之情;一類是以哲思為主,「理」字見長,表現的是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思考。《精神的三間小屋》就屬於後者,是一篇哲理散文。讀這樣的散文,往往可以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 根據《精神的三間小屋》裡的四句話寫作
    據考生介紹,今年中考語文試卷總體難度適中,作文是給出了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裡的四句話,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作文。盤點歷年安徽安慶中考語文作文題目2019年安徽安慶中考語文作文題目根據已給的三段材料寫一篇關於「樂」的作文。
  • 【身邊的感動】愛的小屋
    法院紀事身邊的感動畢淑敏曾經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過,精神有三間小屋,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一間盛放我們的事業,一間安放我們的自身。
  • 開講啦:畢淑敏來告訴你那不是最後的時刻,而是精神的崩潰!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畢淑敏。在20餘載的醫生生涯中,讓她最近距離的面對死亡,經歷過太多的生死悲喜,於是她決定用醫者的身份修復心靈,最終她脫下了白大褂成為一位作家,她將對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轉化為溫暖人心的文字,別人都稱她為文學的白衣天使,畢淑敏。畢淑敏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從開始到至今,共發表了作品兩萬餘字。
  • 畢淑敏的另類雞湯?
    這本書是畢淑敏作為「中國大陸首次航海環繞地球旅行的幾位公民之一」,在環球旅行後寫的遊記。114天的航行,20多萬的船票,當時還是2008年。畢淑敏因為要找個伴一起,把兒子叫上了,還要負擔她兒子的旅行費用,從財力上已經碾壓我這種社畜狗了。所以我只能看看她的書過過眼癮。
  • 畢淑敏:114天環球旅行 當作家最重要是真誠
    為了寫作她去上廣播電視大學的文學系,繼而讀文學研究生,她成功地從醫生轉型為作家,發表了400多萬字作品,出版有12卷本《畢淑敏文集》,並獲得多種文學獎項。1998年她46歲時,正處在寫作黃金時期的畢淑敏放棄寫作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讀書,在她50歲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後開了心理諮詢診所,做起了心理諮詢師,她又根據做心理諮詢師的經歷寫了長篇小說《女心理師》。
  • 畢淑敏在非洲:從豪華列車深入貧民窟
    「到非洲去是我從小的夢想,那時候覺得非洲多遙遠啊,多麼陌生的一個大陸,甚至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完成這個夢想。」畢淑敏說,自己從10歲起就有這個想法,到60多歲才得以實現,這中間,跨越了半個世紀。以奢華聞名的「非洲之傲」,每節列車僅設兩間包廂,車上所有設施供應都不遜色於五星酒店。但對於畢淑敏而言,在舒適與豪華之外,「非洲之傲」由於集中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旅行者,「就像一個小聯合國,讓我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
  • 呈現中南美洲目不暇接的燦爛 畢淑敏遊記《美洲小宇宙》出版
    南都訊記者黃茜發自北京 自2008年開啟環球旅行以來,畢淑敏的足跡已幾乎遍及世界。2015年,畢淑敏又來到中南美洲,在銀城尋找鷹洋,在火山巖搭起的礁石灘上邂逅海鬣蜥,在哥斯大黎加參觀蝴蝶園,探訪紅色英雄切 · 格瓦拉的故址……20 17年初,她的中南美洲行記《美洲小宇宙》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美洲大陸繽紛多彩,這裡的文化古老、駁雜、多元,在畢淑敏筆下呈現出目不暇接的燦爛。
  • 畢淑敏+柯汶利聯手打造,賣出4900萬的《女心理師》什麼來頭?
    據悉,畢淑敏會親自參與編劇創作工作,這為改編效果提供了又一大有力保證。這一切都源於畢淑敏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畢淑敏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為作家前經歷了多種身份變換:17歲是邊防戰士,戍守西藏,21歲是內科軍醫,30多歲開始寫作,40多歲成為心理醫生,50多歲週遊世界,抵達地球的南北兩極和80多個國家。所有這些經歷,都成為肥沃的土壤,為畢淑敏的文字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訴說著對世界的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