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寺、無塵塔怎麼走?」
「離我家最近的景點在哪?」
仙遊的小夥伴們
你們內心想必都產生過類似的疑問
心想要是有份簡單明了的地圖該多好呀
跟著藝萌文創團隊
為大家獻上一幅涵蓋仙遊全縣
風景、非遺、古建的文化手繪地圖
2020年6月,一位80後熱愛莆仙歷史文化的手繪達人蔡小康,開始著手Q版仙遊旅遊地圖手繪版的創作,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仙遊縣委報導組、仙遊今報的大力支持。經過半年用心的整理編輯、繪畫設計、不斷打磨,《醉美仙遊》手繪旅遊地圖,終於和大家見面啦!
話不多說
趕緊來收下這份萌萌噠手繪地圖吧
楓亭鎮位於仙遊縣的的東南部,是福建省千年古鎮,這裡有仙遊動車站及高速出口,交通便捷。境內有塔鬥山風景區、溪海匯流、海濱觀潮等自然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中萬壽塔,還有蔡襄陵園、麟山宮、宋代古荔枝等省保單位;「麟山宮皂隸舞」是一年一度的元宵出遊和遊燈中作為迎神接駕的儀仗和娛神娛人的民間舞蹈,扮演者節奏幹練、動作威武,在菩薩出遊時營造莊嚴肅穆的氣氛。放光巖景區位於郊尾鎮長安村,俗稱石坎,放光巖寺創建於宋代,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以石巖壁立、妙趣天成而名聞遐邇。仙遊僅存的5座石坊,沙溪村就佔了兩座,且都保存完好,其中因捐助書院而建立的「樂善好施」坊位於小學門口,開學第一天,老師們都會給孩子們講「樂善好施」的意義。位於新和村的陳經邦墓及石像都被隱藏在草叢中,只一處四柱石坊立於仙港大道旁,正面刻有「明皇欽賜祭葬」字樣,陳經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被選為太子朱翊鈞講讀官,後為萬曆皇帝國師,陳經邦這一人物形象還經常出現在莆仙戲中。
園莊鎮位於仙遊縣的最南端,大埔城位於高峰村,俗稱鰲峰寨,始建於五代末。當時祖居這裡的陳洪進世族,為防禦山寇侵犯,用卵石依山壘築城牆,呈牛首形狀,前小後大。東石土樓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東裡人鄭珠甫為抗禦山寇而建的,坐北向南,土木結構方形方格式房間,三合土所築,是仙遊僅存較大完整堅固的一座方形土樓。青龍寺坐落在九龍山之麓。是一座千年古剎。據古志記載,該寺始建於宋代,首任住持演音法師,寺院坐北朝南,氣勢雄偉居高臨下,園莊鎮風光盡收眼底。位于楓林村的仙遊鄭宅茶傳統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極樂寺位於賴店鎮羅峰村楓林山,四面環山,瑞溪環繞,風景秀麗,道場清淨莊嚴。該寺創建於清朝,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地政府主打的極樂禪養小鎮旅遊景區定位突出「禪」「養」「古」三大特色。晨鐘暮鼓、梵音嫋嫋,在這裡伴一柱心香,品一盞茗茶,讀一卷詩書,賞一軸丹青,可以讓遊客感受禪意的空靈,體會「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生活。鳴峰巖寺位於山尾村鳴峰巖,唐中丞鄭良士倡建,明代重建,1984年由釋淨勝主持重修,是市民登山健步的好去處。
鯉南鎮境內擁有豐富的溫泉水資源,是仙遊縣城中心區的新興地帶。境內文物古蹟眾多,聖泉村是唐御史中丞鄭良士的故裡,境內聖泉宮是聞名中外的法主仙妃文化信仰發祥地。東渡山公園位於風光迤邐的木蘭溪畔,緊靠木蘭溪防洪景觀工程。東渡塔位於玉塔村,明代始建,石構樓閣式,八角七層實心,疊澀出簷,葫蘆形塔剎,塔尾於解放前被雷火轟塌。1986年玉塔村華僑捐資重修。已恢復明代古塔風貌。鯉城街道地處仙遊縣城中心區,自古是仙遊縣政府所在地,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旖旎、環境秀美的文化古城,也是仙遊縣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中心。鯉城街道的莆仙戲、書畫、工藝雕刻等傳統文化頗具特色,至今遺留西亭宮浮雕、宋代文廟、鄭紀祠、東門石坊等文保單位,戚繼光抗倭古戰場、雞子城遺址等文化遺蹟。其中,莆仙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鯉聲劇團聞名遐邇,莆仙戲經典劇目《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曾多次晉京演出,轟動京城,還應邀前往全球各國演出。
龍華鎮自然景觀絢麗迷人,人文歷史悠久豐富,名勝古蹟聞名遐邇。境內有龍華寺、龍華雙塔、安平橋、羅漢巖、仙門寺、金沙千年古樟樹等景點,龍華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成,至今尚存的普惠庵前廊六根石柱和柱礎,為福建省地面上現存最古的建築遺物之一。龍華雙塔建於北宋大觀年間,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福建省石塔建築之瑰寶。金沙薏米從宋代開始種植,明清時代貴為朝廷貢品,是省名牌產品。金溪村是聞名遐邇的茶葉村,金溪茶廠創建於1985年,主營烏龍茶、綠茶、茉莉花茶等,擁有千畝無公害茶園。茶葉產品達到綠色食品和歐盟規定的農殘最高限量標準,遠銷海內外。大濟鎮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遊覽觀光,洋塘山存留著新石器時代遺址;肇始於唐代的三會寺,仍保留著古樸的明代建築風格,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瀨宋代葉顒相府遺蹟;坑北奎山村餘立豐祠高懸著明代清官海瑞親筆題贈的匾額墨寶;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文殊廣化堂是省內最大的庵堂,有「八閩第一庵」之譽。
度尾,古時因地處西鄉路的尾端,「路」與「度」方言同音,故名度尾。境內有東山寺、瑞雲祠、南潮宮、錦丘宮、楊泗宮、礪巴寨、鄭紀府第、李耕故居、雲居古窯址等名勝古蹟,曾出過陳讜、餘崇龜、鄭紀、楊在堯及現代畫家李耕等名人。度尾盛產的文旦柚,具有較高營養和藥用功效,目前已建成萬畝文旦柚基地。位於中嶽村的海峽藝雕旅遊城,古典建築設計風格,形象大氣恢弘,是一個集品牌展示、產品研發、商貿交易及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紅木藝雕品集散地。度尾鼓吹樂形成於宋朝,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經過幾百年來的民俗活動和民間習俗的發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獨具風格藝術表演特徵。
西苑鄉,自古是仙遊的一個生態旅遊重鎮,位於仙遊縣西北部山區。仙西村是木蘭溪的發源地。山水旅遊:石谷解、木蘭溪源、龍過轎瀑布、抽水蓄能電站、仙水洋、前溪村。花崗巖型旅遊:十八股頭、石人頭、仙公洞、棕溪兜、山莊溪頭等風景區。人文旅遊:千年古剎九座寺,是唐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亦是南少林寺發祥地之一;無塵塔,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內現存年代最久的石塔之一。還有鳳山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等,堪稱世外桃源,是人們休閒漫步的絕佳去處。菜溪鄉地處仙遊中北部,現有三條公路直通仙遊縣城,鄉內還有高速公路——福詔高速公路經過,並設有菜溪出口。這裡有著名的仙遊四大景之一「菜溪巖」,以山碧水秀、古木參天,石奇崖峻、谷深徑幽而著稱,是一個天然的旅遊、避暑勝地,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潛力。景區內森林植被保護完好,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天然紅豆杉自然保護區。石蒼鄉擁有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120多個,這些景點主要分布在濟川、高陽、老山、霞湖、五湖、隔壁六個行政村,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有20多座。主要景點有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兩大殊榮的濟川村,古曰沶水,又名濟水,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那裡至今還留存著一座狀元祠,這裡曾是南宋進士、史學家鄭橋讀書的地方。還有金鐘湖、禹門三級浪、碧溪十八曲、樟抱榕等自然景觀。高陽村還是原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呢。
遊洋鎮風景優美,文物古蹟甚多。有如灣月出水的宋古橋梁「惠政橋」,以及近代革命文物中共仙遊縣第一個支部誕生地--「興山書院」(建於1880年);也有風景如畫的天然石城「龍穿城」、環境幽靜的「讀書樓」,山勢奇險的「將軍城」。這些旅遊景觀,充滿種種神奇的傳說,令無數遊客流連忘返。興角祖宮始建於唐、重修於明清,其宮殿式建築富麗堂皇,兩旁廡廊寬闊典雅,在興角山廣場矗立著一座世界最大的吳媽銅像。遊洋鎮還是是南方主要產菇基地,當地氣候溫暖溼潤,十分適宜發展菌菇生產,其中以香菇、巴西菇最為有名,產量在福建省名列前茅,同時轄區內還有亞洲最大的臺灣甜柿基地。
鐘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自古有「九鯉飛瀑天下奇」之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相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濟世,丹成跨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之得名。被譽為「小武夷」的麥斜巖也座落境內,是譽滿八閩和東南亞的旅遊避暑勝地,歷代達官貴人、騷人墨客都在此留下寶貴的詩文。1930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麥斜巖成立,點燃了仙遊革命武裝鬥爭烈火,現已成為主要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書峰鄉是全國枇杷主要生產基地,書峰枇杷為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食品,是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位於轄區內的蘭石村綠源名貴植物園種植降香黃檀、印度紫檀、羅漢松等名貴樹種500多種。園內寓遊於學,將名貴植物的繁育、自然知識教育及生態休閒有機結合,園內同時建有玲瓏別致的度假小木屋,是遊客生態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位於四黃村的峰上雲宿,吸引了眾多避暑消夏的遊客,生態文化旅遊漸成書峰新常態。
社硎鄉有距今有200多年名勝古蹟西國寺,它座落在塔頭頂北麓,與閩中革命根據地舊址相依而座,與九仙溪三級電站大壩相映成趣。在修園村種植著1萬多株阿里山櫻花,株株風姿綽約,惹人喜愛,每年1月至4月,這些櫻花爭先開放,讓昔日的荒山野嶺變成如今美麗的「櫻花谷」,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觀賞。位於塔頭山的福能草山風電場是福建首座內陸風電場,如今已形成一道靚麗風景線, 吸引著眾多驢友及攝影愛好者前往拍攝。
工藝美術產業是榜頭鎮的特色產業,特別是壩下村的木雕、古典工藝家具產業迅猛發展,產品暢銷世界各地。位於南溪村的塔山上有座千年古塔——望夫塔,至今流傳著悽美動人的傳說,乃是一處令人神往的地方。仙遊縣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官杜陂,已有一千年歷史,據古書記載官杜陂曾對當地農業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出米巖石塔位於新鄭村大柿山西南側的半山腰上,出米巖寺始建於唐代,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重建。位於上昆村境內的仙遊四大景之一的天馬山,也是市民周末登山健身的好去處。
蓋尾鎮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甚多。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紀寺,寺內保留清代500尊瓷雕羅漢栩栩如生,每年都引來眾多的遊客。「仙遊第一山」坐落於仙潭村境內,並非仙遊第一高山,只因山體獨特,扼住莆仙古道和木蘭溪河道,堪稱咽喉地帶,故明代莆籍進士廖雲龍在此山南麓揮毫寫下「第一山」三個字。「宋代石馬橋」橋身蜿蜒曲折如臥波遊龍,橫跨於木蘭溪上,橋墩船形兩頭尖,呈不規則弧形排列,造型精緻美觀。前連村堪稱古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文物古蹟比比皆足,清初修建的「丁」字型古民居群是前連村標誌性建築。整個古民居群古香古色、保留完整,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請為你心目中「最美鄉鎮」最投上一票吧(截止1月30日)關注公眾號,下一篇帶您看
《仙遊百家餐飲名店》美食地圖
關注「尋遊莆仙手繪地圖」公眾號
近期將聯合仙遊今報社免費贈送給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