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耐高溫,是夏季比較好垂釣的魚種。從晚春開始,夏秋季節達到高峰,秋末氣溫降低開始停口。鰱鱅生長迅速,由於更喜歡高水溫的環境,一年中進食時間比很多魚都要短。但是每天進食量較大,進食時間較長,夏季炎熱的中午依舊可以釣鰱鱅。多數釣友釣鰱鱅,基本都是兼顧垂釣。早晚底釣大魚,中午「垃圾時間」釣鰱鱅。所以聊聊手竿釣鰱鱅的話題,只要方法得當,鰱鱅基本是最好釣的魚,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一、天氣和釣點
浮釣鰱鱅天氣的選擇上很重要,凡是釣浮的方法都需要在風不大的天氣出釣,或者選擇風影響小的釣點,這是浮釣成窩的關鍵所在。所以炎熱的夏季,微風或者無風,都可以用來釣鰱鱅。如果風較大的話建議釣順風,逆風或者測風釣組偏移都會比較大。在釣水庫選擇釣點的是諺語中有一句,叫做不釣鰱鱅不佔大壩,所以釣鰱鱅在水庫的大壩上會比較合適。鰱鱅逐食而動,哪裡藻類、漂浮物、浮遊動植物多就會出現在在哪裡,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打窩,吸引到鰱鱅進窩,所以釣鰱鱅的釣點地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選擇深水釣浮,這也是選擇大壩的原因所在。
二、餌料和窩料
窩料的準備在於味型和霧化,這樣才能通過打窩形成懸浮的誘魚帶,讓鰱鱅快速進窩。窩料的味型主要以酸臭為主,鰱鱅嗅覺非常發達,口味重的窩料有助於快速進窩。豆餅粉、麩皮加開水調製,密封后暴曬幾天,酸臭後加麵粉調製成團打窩就行。相關的窩料配方非常多,要點再無口味重,霧化好,使用黏性差的主料,比如玉米粉、麩皮、豆餅粉、酒糟、豆渣等等;手竿釣鰱鱅,餌料可以自制也可以使用商品餌,成品的鰱鱅餌料或者鯽魚餌料都可以,自製的話狀態難把握,商品餌就很好。商品餌要細分狀、霧化好、比重輕,可以加入草莓香精、蒜粉等添加劑。不管窩料還是餌料,都可以加入一些白粉,形成霧茫茫的懸浮誘魚帶,視覺和嗅覺上雙重誘魚。
三、釣組搭配要點
鰱鱅體型大,釣組搭配要得當,主線的選擇跟釣其他大魚沒要求,關鍵還在於子線上。需要注意的是鰱鱅的進食跟其他魚類不同,在吃鉤的方式上差別非常大。所以釣鰱鱅的子線一定要柔軟,這樣可以保證鰱鱅大口喝懸浮霧化食物的時候可以把魚鉤也喝進去,如果子線過硬,魚鉤過重,就不容易喝進去。所以對子線的要求就是軟、長、鉤間距大,可以使用pe軟線,雖然這個線吸水比較厲害,但是對浮釣鰱鱅來說沒任何影響。子線長,目的在於擺動幅度大,誘魚帶更大;鉤間距大,這是因為釣鰱鱅是採用上鉤掛餌的方法,下鉤藏在霧化帶中。
四、調漂和找魚層
釣鰱鱅的浮漂要選擇得當,因為是釣浮、而且鰱鱅的進食浮漂動作不會太明顯。首先吃鉛要大,上下行要順暢,漂尾要長而且清晰,漂腳要長,翻身才能快。所以總體來說就是一支,細長身,吃鉛大,漂尾長,漂腳長的浮漂;調漂的話比較簡單,因為餌料霧化得快,釣目是個變化的,而且每次上餌大小可能差別較大。只要保證掛餌後浮漂還能露出目數就可以了,注意還是只在上鉤掛餌。垂釣初期為了加速誘魚,餌料可以捏成三角形,入水霧化較快。當水面泛起大片小泡泡,就可以把餌料多搓幾次正式垂釣了。
浮釣鰱鱅的關鍵還在於找到魚層,通常的規律是氣溫高,魚層靠上,氣溫低,魚層靠下。所以夏季基本都是從淺找口找到深,至於垂釣水層是在魚層的上還是下,主要根據中魚情況來分析。有口,無魚,找深,有口,提竿有重物感,掛魚身多,那就找淺。喜歡請關注給個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