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美術館又多了一位「新成員」!昨(11)日,由重慶悅來投資集團打造的悅來美術館正式開館,悅來新媒體藝術季也由此開啟。作為悅來新媒體藝術季的重要部分,「臨界」藝術展同期開幕。
悅來美術館全景 主辦方供圖
六位著名藝術家作品免費看
從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步行5分鐘,便可看見重慶悅來生態館。沿著生態館廣場正中心的螺旋階梯往下走,悅來美術館映入眼帘。
悅來美術館入口
圓形鍍金的瓷閃爍著「柔軟」液體般的質感、方形黑色的鋼板給人以理性、冷漠的感受……走進美術館,便可看見著名藝術家劉建華的《方》,這是作為該館開館首展——「臨界」藝術展的參展作品之一。此次展覽共展出劉建華、繆曉春、隋建國、汪建偉、王魯炎和徐震六位著名藝術家的30件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1月26日,市民可免費觀展。
劉建華《方》
展覽中,藝術家們打破常規,在自身專業領域中突破藝術界限,以新媒介和新藝術方式與科學技術相呼應。王魯炎《自我意識》《決策方式》《同一時空的不同性》和《自由的禁錮》四件展品是首次對外展出。作品大多使用玻璃鋼、工具、古董天平、紙雕、板材、塑料和塗料等尋常生活中的材料,並保留切割痕跡以及匆匆留下的算式和手記片段。隋建國創作的《雲中花園》系列作品則運用3D列印技術和光敏樹脂,將身體(手)和物質(泥)接觸產生的偶然痕跡,通過高精度的3D掃描轉化為數據,再用3D列印把形體數據完好地放大,形成該雕塑作品。
王魯炎《決策方式》
此外,在當日下午的文藝悅來圓桌會議上,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展開了一場關於科技與藝術的「臨界」對話,就文藝悅來的遠景規劃、目標定位、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以及悅來美術館運行機制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徐震《永生》
5000平方米的文藝世界
悅來生態館是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的重要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悅來智慧城市展示的公眾體驗空間,致力於引入、展示和扶持面向未來的高新科技、文化產業和前沿、創新的當代藝術,以此探索未來藝術和城市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在此設計理念下,悅來美術館應運而生。
悅來美術館一角
悅來美術館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位於悅來生態館的底層和二層。其打造為一個既有藝術創意、人文精神,又與高科技高度融合的展示和體驗空間,讓市民得以近距離接觸藝術。同時,該美術館還將打造一個具備當代藝術收藏、陳列和藝術教育、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全新文藝機構,成為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展城的又一張新名片。
悅來美術館一角
此外,悅來美術館秉承開放的國際視野,引介東西方經典藝術,建立國內外藝術家、藝術機構、藝術項目之間的互動,通過舉辦高質量的國際性當代藝術展,建立國際化交流及展示平臺,促進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的蓬勃發展,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汪建偉《寒武紀》
打造悅來文藝城
目前,悅來作為重慶城市會客廳和國際會展城的品牌已深入人心,會展進入了全產業鏈發展新時代,海綿城市、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也在不斷深化,並與會展業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悅來現代城市建設路徑。
繆曉春《從頭再來》
「經過兩年的培育,悅來文藝城的內涵和建設也在不斷深化,成為獨具藝術特色和審美品味的城市空間。」重慶悅來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菊夢表示,文藝將對悅來未來的城市發展和格局建立起到關鍵性作用。悅來將按照「以山為形、以水為韻、以綠為底、以文為魂」的理念,優化城市設計和空間布局,融合公共藝術與公共設施,實現生產空間的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的宜居適度、生態空間的山清水秀。
隋建國《雲中花園》
據介紹,悅來在發展規劃時以打造經典城市為目標,堅定地把文化藝術融入城市發展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讓余光中的「鄉愁文化」、鄧小平的「紅色文化」、老廠區的「工業文化」發揚和重生,使未來的悅來成為一座「可讀的城市」,一座「有內涵的城市」,成為重慶市乃至中國新興城市旅遊目的地和藝術消費聚集地。